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分别在春季和秋季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余甘子"东坑甜种""玻璃油甘"和"普宁甜种"穗条,开展辐照诱变育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照剂量的增加,余甘子穗条嫁接成活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成活时间延迟。余甘子穗条对~(60)Co-γ射线辐照非常敏感,最适合的辐照剂量为0~30Gy。余甘子嫁接,秋季比春季更容易成活,穗条提早萌芽。春季嫁接,辐照剂量在0~50Gy范围内,同一剂量处理,3个品种穗条嫁接成活率为东坑甜种普宁甜种≥玻璃油甘;秋季嫁接,辐照剂量在10~200Gy范围内,同一剂量处理,3个品种穗条嫁接成活率为东坑甜种≥普宁甜种玻璃油甘。同一时期同一剂量处理,不同品种的余甘子穗条嫁接成活时间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余甘子果实营养品质,为余甘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个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测定16项营养成分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余甘子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余甘子果实普遍表现为高钾,高镁,高维生素C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主成分,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青皮’‘兰丰1号’‘甜种’‘玻璃甘’‘榕甜’;系统聚类分析将9个品种样品分为4类,第1类:‘特甜’‘BLG1’‘TZ1’;第2类:‘兰丰1号’‘青皮’;第3类:‘榕甜’‘饼甘’;第4类:‘甜种’‘玻璃甘’。【结论】找出了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5个主成分,并建立评价函数模型:F=0.322Z1+0.237Z2+0.157Z3+0.126Z4+0.074Z5,揭示了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差异;筛选出‘青皮’和‘兰丰1号’2个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宜作为功能性产品原材料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甘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水果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 ,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子在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以下主要综述余甘子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概况。1 生物学特性1 1 生物学特征 余甘子属大戟科 ,叶下珠属 (油柑属 )植物 ,拉丁学名PhyllanthusemblicaL 。别名有油甘子 (潮汕 )、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回甘子、滇橄榄 (云南 )、圆橄榄 (四川 )、油甘 (福建、台湾 )、山柚甘、余甘果、山甘、庵摩勒 (古名 )、庵摩落迦及余甘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差异和积累规律,在福建省惠安县以6个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蓝田粉甘、兰丰1号、秋白、六月白、山甘和扁甘)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普遍丰富,适宜作为食品和保健品原材料开发利用;其中,秋白品种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接近1%,适宜作为加工和遗传育种原材料。不同品种果实维生素C积累动态存在差异,扁甘在翌年1月中旬达峰值,其余品种在10月中旬达峰值。  相似文献   

5.
<正>油桃是一种新兴果品,在市场上很受青睐,但是,目前生产上可供推广的甜油桃品种很少,特早熟品种更少.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桃新品种选育课题组,利用我国油批新品系“25—10”作母本、美国油桃品种阿母肯(Armking)作父本杂交,并采用胚胎培养技术,当年杂交,当年育苗,缩短育种周期,培育出特早熟甜油桃新品系“艳光”,可供各地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 (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其果实自古以来即被我国人民视为具有保健作用而加以利用。果实生食 ,酸甜酥脆 ,初食时味酸涩 ,食用后回味甘甜爽口 ,故名余甘。余甘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 ,资源丰富 ,国内部分省市早已开始了对余甘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福建、广东已有大面积经济栽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省区对余甘子进行了较系统的资源调查、选育种、药效学研究及加工利用研…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蓝田粉甘"和"六月白"两个余甘子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糖,酸,维生素C以及单宁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余甘子果实在采后贮藏加工和保健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数据。结果表明,整个成熟期,果实品质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1月8日采收用于鲜食或果品加工为宜;10月8日采收,所含维生素C含量最高,此后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该时期采收的果实最适宜做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8.
“热农1号”余甘子是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在国内各个热区及各个干热河谷区域经过多年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后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本文主要对“热农1号”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热农1号”余甘子1年生结果枝壮实,叶片宽大、浓绿且反卷;果实近圆形,外果皮淡黄绿色;果实大小均匀,最大单果质量14.07g,平均单果质量12.3g;果实酸涩味不明显,肉脆,适宜鲜食;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均表现为耐干旱、抗病、耐贫瘠的特性;树势强,树冠圆球形,丰产性好,产量稳定;与对照品种相比,成熟期早,属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耐寒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甘子(Phylanthusemblica),又名余甘、油甘子,我国南部是其原产地之一,多为野生、半野生状态。是适于热带、亚热带栽培的落叶果树,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有分布,余甘子品种耐寒性较差,易受寒害,在福建省多分布在莆田、福清县以南。目...  相似文献   

10.
福建余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余甘(Phyllanthus emblica L.)又称“油甘子”、“庵摩勒”,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油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一种优美的风景树种。果实富含维生素 C,初食其果,味酸涩,食后有回甜生津,真是苦尽甘来,故名余甘(见附表)。宋朝诗人宋庭坚曾有咏余甘诗云:“庵摩勒,西土果,霜后  相似文献   

11.
福建的余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馀甘又名余甘、油甘、庵罗果、庵摩罗迦果、望果等。据兴化县府志记载,馀甘原产西域,早年从印度传入中国。馀甘属亚热带果树类。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岛、福建、台湾、云南等地都有分布,在国外斯林兰卡、印度、马来亚群岛也有分布。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多年,如《南方草本状》、《图经本草》、《本草衍义》等书中,都有栽培记载。馀甘的果实可供鲜食,风味特殊,入口时感酸涩,咀嚼后舌上馀留一种清甜的回味,久而愈甜,因此得馀甘之名。余甘的用途很广,可加工成各种蜜饯,味道特别可口,远销国内、外市场。根叶果都可以药用。果酸甘凉,润肺化疾,生津止渴,消积食。把馀甘的果实用盐水浸渍,它  相似文献   

12.
余甘又叫油甘子、牛甘子、余甘子,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株高1~3m,果实球形或扁球形,10~11月成熟,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余甘子全身是宝,果实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维生素B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质、脂肪、果酸和多种氨基酸等,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酱;还具润肺化痰、治疗喉炎、健胃、消食、收敛止泻、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据研究,余甘子还具有治疗和预防胃癌和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近年来余甘子是新开发的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余甘耐旱耐  相似文献   

13.
介绍甜种油甘的果品特性,并从科学建园、加强施肥管理、垦复及修剪、促进冬季休眠与花芽分化、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采收等方面介绍暖冬气候条件下甜种油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昆甘2号"是原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甘蓝一代杂交种,其外叶浅灰绿色,叶球扁圆紧实,丰产,品质优良,冬性强,单球重可达4kg.以往,"昆甘2号"主要在11月初播种育苗作春甘蓝栽培.只要品种选择适宜,云南特别是滇中地区,甘蓝可露地周年种植,但反季栽培特别是夏季栽培的品种多为"中甘11号"、"8398"、"昆甘1号"等.这些品种均表现优良,除"昆甘1号"外,主要为省外或国外所培育,且反季栽培的产量还可被新品种突破.经过试验研究,在滇中各地,"昆甘2号"作夏秋甘蓝栽培亦表现优良,不仅品质佳,其产量也很高,可达5 500 kg/667m2以上.对十字花科蔬菜栽培淡季的调节和菜农的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榄属橄榄科,橄榄属,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和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普宁市是乌榄主产区,但存在品种混杂、实生树和老树多、育苗成活率低、管理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乌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普宁市果树研究中心从1995年开始,把“乌榄矮化、早结、丰产、优质栽培研究”列入重要课题。首先在本单位及广太、南山等苗圃区中,开展乌榄小苗矮干嫁接研究,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成功。乌榄矮干嫁接苗定植,植后3年始果,4~5年投产,株产3~7kg。比实生苗定植提早3年结果,实现了乌榄矮化与早结。现将乌榄小苗矮干嫁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余甘子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活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属于大戟科植物[1],在我国主产于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四川、台湾等省(区)[2]。关于余甘子的传粉媒介,迄今尚未见有研究报道。为此我们于2007年3月在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站林场,对当地余甘子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以及主要传粉昆虫的活动与温度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措施,提高余甘子产量。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站林场余甘果园进行,供试植株于2001年种植,品种为平丹1号。传粉昆虫种类调查:于2007年3月13—16日平丹1号余甘子开花期…  相似文献   

17.
滇南野生余甘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甘子(Phgllanthus emblica L.)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木本野生果树,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省有广泛分布。余甘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在印度及我国福建、广东等地早已有生产栽培。滇南是我国野生余甘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余甘子长期实生繁殖,变异大,类型复杂,研究群体实生变异规律,对现有资源利  相似文献   

18.
绿色食品--"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腾土  黄雄芳 《广西园艺》2002,(6):J012-J013
记者梁杰珍在 2 0 0 2年 9月 1日的《广西日报》一版发表了题为《千年野果要翻身》的文章 ,阐述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余甘果的美好前景 ,文章刊发后 ,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共鸣 ,对余甘果特别是“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产生了强烈的关注 !余甘 ( 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油甘、牛甘 ,属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株高 1~ 3 m,果实球形、扁球形、梨形等 ,1 0~ 1 1月成熟 ,既可生食又可加工。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中国 ,目前已引种到南非、肯尼亚、古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其中以印度和中国分布面…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次接触油蟠桃是在写《2016,我们种什么水果最挣钱?》这篇文章的时候,里面提到郑州果树研究所新选育的一个油蟠桃品系叫"风味皇后",品种介绍中说其风味奇佳,又香又甜,品质极上,还极丰产。当时觉得这个品种介绍太  相似文献   

20.
设施草莓高架分层育苗系统育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莓大田育苗占地面积大、管理劳动强度大以及育苗质量差等问题,该试验提出了一种设施草莓高架分层育苗系统,并对其育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育苗周期内,高架分层育苗系统下"章姬"、"红颜"、"丰香"草莓品种繁育子苗数667m2分别达54 019、41 124、44 930株,为常规地面育苗方式(对照)的2倍左右,且都为营养钵子苗;高架分层育苗方式下各品种草莓子苗新茎粗超过1cm,成龄叶片达5片以上,叶色深绿,符合壮苗标准,定植成活率达97%以上;各草莓品种子苗定植后现蕾期、始花期与果实采收期相比于常规的育苗方式的子苗提前15d左右。综合表明,草莓高架分层育苗系统及技术显著提高了草莓育苗的繁育系数与育苗整齐度,所育的草莓子苗质量好,定植后成活率高,显著提高草莓生产的上市时间,有利于实现草莓育苗的现代化、产业化与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