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8—13日,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组织有关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对今年放流的海蜇资源进行了海上外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今年放流海蜇资源长势良好、成活率高,有望获得大丰收。据初步评估,今年全省近海海蜇资源量接近15万t,计算可捕量(鲜重)达到7万t,其中,山东南部近海海蜇可捕量将超过5万t,  相似文献   

2.
乳山海域是海蜇主要分布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资源大幅度衰退。,自2007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项目开始在乳山海域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海蜇资源有所回升,年产量恢复到0.18万~0.45万t。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乳山海域开展海蜇增殖放流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海蜇增殖放流技术要点,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刚刚结束的“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极大地鼓舞了山东省广大渔业战线的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进入9月份以来,全省秋季大马力渔船外海作业,呈现喜人的丰收景象。截至到9月该省海洋捕捞产量达到23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5%,仅9月份海捕产量近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6%  相似文献   

4.
开展海蜇增殖放流是实施水生动物养护行动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仅就山东省莱州而言,海蜇增殖放流每年的投入保持在150万元以上,投放苗种数量4000万只以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年份、不同海区的海蜇回捕率差异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殖放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使海蜇在捕捞渔民增收和维系海洋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3月24~25日,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涉外渔业管理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全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涉外渔业管理工作情况,对全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海洋捕捞生产管理暨信息服务、涉外渔业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部署了今后资源增殖和涉外渔业管理工作。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守民,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侯英民、副厅长王守信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6.
·渔业信息·     
辽宁省首次开展海蜇资源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为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快恢复和增加我省辽宁湾场海蜇资源,促进渔民增收,按照省领导的指示,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认真研究辽东湾海蜇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厅领导带队到浙江、山东省考察学习,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试验性海蜇增殖放流的经验教训,并召开了由省内外专家参加的论证会,经过反复比较、充分论证,最终决定在辽东湾海域全面开展海蜇资源大规模增殖放流。目前,海蜇增殖放流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做到了“五个落实”:一是落实了增殖资金。经反复工作,多方努力,争取国家无偿补助资金500万元。二…  相似文献   

7.
海蜇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m。由于长期过度捕捞,海蜇资源大幅衰退。2007年以来,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项目开始在乳山海域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海蜇资源有所回升,年产量恢复到1800~4500t。2011~2013年,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捕捞业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5年全国海洋捕捞产量1026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45%,比1985年的348万吨增长了2.95倍,年递增率达11.4%。当前,我国海洋捕捞业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海洋捕捞强度与海洋渔业资源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海洋捕捞作业结构与海洋渔业资源状况不相适应,沿岸和近海海域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渔业资源继续衰退,特别是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利用严重过度;一些传统的捕捞鱼种或渔场已形不成渔汛,渔获对象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提前的状况日趋明显;一些沿岸产卵场或水域…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去年全省海洋捕捞产量达到339.57万吨,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22.9%。长期以来,海洋捕捞业一直是全省沿海4市23个县、40多万渔民、110万渔区群众,特别是6个海岛纯渔区(全国共12个海岛县)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 随着国际海洋制度的变革,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用柴油涨价,特别是今年6月30日正式生效实施《中韩渔业协定》,使浙江省近90%在韩国管辖水域、韩方一侧过渡水域生产的外海捕捞渔船不得不退出传统的作业渔场,导致渔业效益将明显下降,渔民收…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海洋捕捞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海洋捕捞产量达61.47万吨,比去年同期净增9.81万吨,增长18.99%,增幅超出计划12个百分点。漳州市和宁德地区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34%和25%。增产的作业主要是拖网和张网作业,其次是灯围和流钓作业。 根据渔业资源现状,今年以来,福建省水产部门继续引导沿海各地积极调整作业结构。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拖网作业投产规模明显扩大,投产船数达5700艘,产量大幅度增加,达20.7万吨,占全省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13,(11):14-14
本刊讯随着9月1日山东省近海海洋伏季休渔结束,增殖资源回捕进入高潮。截止9月30日,山东全省累计投产船只2.3万艘,回捕海蜇、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等增殖资源6万吨,同比增长137.5%,创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46.4%,是2005年修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效果最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海洋捕捞业面临着较严峻的形势。一方面,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大多数渔船面临无鱼可捕的境地。另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的》生效后,国际间的海洋划界工作正在进行。尤其是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陆续签署和生效,传统的外海作业渔场将大幅减少,海洋捕捞将面临近海资源衰退和外海作业渔场面积减少的双重压力。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海洋捕捞向何处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海洋捕捞结构,积极培植新的增长点,开辟新渔场,开发新资…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萃     
葛鸥 《海洋渔业》1987,9(5):212-212
<正> 浙南沿海海蜇资源从70年代后期开始几乎绝迹,为了恢复海蜇资源,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温岭县境内的乐清湾江厦港自然海区,进行海蜇人工放流增殖和回捕小型试验。于5月上旬投放了10万颗人工培育的幼海蜇。这项试验将为人工培育的海蜇在台州地区安家落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山东省开始在莱州湾增殖放流海蜇,2005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海蜇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扩大,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稳定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产分团与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共同组成调研组,  相似文献   

15.
张网是我省群众渔业的传统作业之一,沿海均有分布。它在我省海洋捕捞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10年来,其捕捞产量从1981年的14.3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31.4万吨。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的40.84%—40.50%,居全省五种主要海洋捕捞作业(拖、围、张、流、钓)的产量之首。由于它的渔获物中,经济幼鱼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张网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破坏渔业资源较为严重的渔具。  相似文献   

16.
在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进行鱼、虾、蟹、蜇等经济品种的增殖放流是修复渔业资源、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效益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不断增加放流品种,扩大放流规模,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达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良好效果。今年乳山市的增殖放流数量又创新高,共放流苗种近1.2亿尾(只),其中中国对虾3 200多万尾,日本对虾6 500多万尾,梭子蟹500多万只,海蜇1 200多万只。通过回捕调查,产量提高35%~58%,经专家论证,乳山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潜力巨大,有关部门研究决定,明年将进一步增加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乳山市增殖放流数…  相似文献   

17.
海洋捕捞历年来居我市渔业经济的主体。1991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7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2.51万吨,占87%。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海洋捕捞业有很大的发展,13年年平均递增9.7%,略高于全省8.1%和大大高于全国5.1%的增长水平。目前主要有拖网、灯围、钓、定置和流刺等五大作业类型。近年来,由于受到水产资源、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海洋捕捞渔船发展变化时起时伏,作业结构畸轻畸重。本文对泉州市海洋捕捞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调整优化作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以及九十年代的海洋捕捞的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启东市海洋捕捞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洋捕捞业现状海洋捕捞业是我市沿海渔民的一项主要传统作业 ,历来为我市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 ,全市拥有大小渔船 2 1 38艘 ,渔船总吨位7.1万吨 ,总功率 1 2 .9万 k W。作业类型除少量桁拖网、流刺网外 ,几乎清一色定置 (张 )网作业 ,从业人员 2 .8万人。年捕捞量 2 0万吨以上 ,为全市渔业总量的 76.5% ,占南通市海洋捕捞总量的50 % ,占全省海洋捕捞总量的 2 5%。 2 0 0 0年海洋捕捞形势好于前几年 ,单根网船均产值 2 6万元 ,帆张网船均产值 64.5万元 ,使渔民在数年经济效益滑坡中稳住了阵脚。然而 ,今年第一季度 ,海…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1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  相似文献   

20.
<正> 进入80年代后,福建省的海洋捕捞业,面临着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逐年衰退和传统转浙生产受限制的双重困境。为了持续发展福建省的海洋捕捞业,我们从资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适时地调整了海洋捕捞结构。1982年在全省水产工作会议上,把开发利用鲐鲹鱼类等资源作为“三个突破”(即突破中上层鱼类、马面鲀、海捕虾生产)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