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抗菌核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真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是世界范围的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利用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对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接种鉴定,筛选抗/耐菌核病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提供优异抗性种质。结果表明,(1)不同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抗性不同,在44份微核心种质中,中抗种质6份(13.64%),中感种质27份(61.36%),感病种质9份(20.45%),高感I种质2份(4.55%),其中合丰24、大天鹅蛋、倪丁花眉豆、牛毛黄、大黄豆和五月黄6个中抗种质可作为抗性亲本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2)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不同,分离物黑西5(黑龙江省,大豆),病情指数49.32,病斑长度达到5.93 mm,致病性最强;黑饶24(黑龙江省,大豆)与Qin 24(青海省,油菜)致病性次之;Hef 50(安徽省,油菜),病情指数为39.02,病斑长度为3.65 mm,致病性最弱。用黑西5鉴定和筛选抗菌核病大豆种质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大豆候选草酸氧化酶基因片段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克隆大豆草酸氧化酶基因并初步鉴定其功能,根据双子叶植物的草酸氧化酶基因,设计简并引物,同源克隆大豆该基因片段,实时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序列分析发现,基因片段大小504 bp,无内含子,编码168个氨基酸;Blastx同源比对发现,与大豆的germin基因和苜蓿、花生的草酸氧化酶基因高度同源;草酸诱导大豆耐病和感病种质叶片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基因的表达与草酸诱导有关,而且在耐菌核病种质与感菌核病种质间,表达量和表达时间差异明显。推断该基因片段可能是一具有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大豆germin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3.
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会使向日葵产量降低,籽粒皮壳率增加,籽仁蛋白质及含油量下降,严重影响籽粒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筛选对菌核病有抗性的向日葵育种材料仍然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将大田病圃采集的核盘菌菌核进行 75% 酒精、5% 次氯酸钠溶液综合消毒后,得到纯化的核盘菌菌核,将一部分菌核接种在PDA 培养基并配制成 20g/L 的菌丝悬浮液进行大田室外鉴定;另一部分接种在基本培养基用于室内离体叶片鉴定。通过对 38个不同向日葵自交系综合鉴定,共发现抗菌核病品系 1 个,耐病品系 3 个,感病品系 25 个,高感品系 9 个,为实现向日葵抗菌核病的分子育种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大豆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大豆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归纳了大豆菌核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致病机理、抗病育种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指出了深入挖掘优良抗性资源并探究大豆-核盘菌的互作机制,为后期开发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栽培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对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抗菌核病性进行监测评价,为品种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8、2019连续两年在田间病圃内,对31个油菜市场品种采用人工菌丝块组织接种法接种核盘菌,调查油菜茎秆、分枝角果等组织菌核病发病程度,评价各品种菌核病抗(耐)病性。结果表明:有21个品种抗性稳定,即两年抗病性表现一致。其中‘德虹油1号’高抗(耐)菌核病,‘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中抗(耐)菌核病;‘科源油2号’、‘宜油17’等10个品种低抗(耐)菌核病。‘油研11’、‘德油5号’等8个品种低感菌核病。‘德油9号’、‘宜油19’等10品种抗(耐)性菌核病性不稳定或丧失。综上,‘德虹油1号’、‘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3个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或利用品种进行病害防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90~1991年对36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菌核病性鉴定,鉴定结果为:抗病品种24个,中抗品种15个,中感品种91个,感病品种87个,高感品种137个  相似文献   

7.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常见病害。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菌核病的病害会直接影响到大豆最终产量与品质。因此做好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大豆生产的必然措施。根据病害发病特点及原因,探讨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常年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通过收集贵州油菜种植区田间菌核,对其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大量核盘菌;利用繁殖的菌核对2 000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田间鉴定,从中筛选出51份抗菌核病恢复系材料,其中39份材料的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相对发病指数均低于抗性对照中油821。结合油菜种子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种子芥酸含量与油菜菌核病抗性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种子》2019,(8)
向日葵菌核病是油葵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葵籽产量及品质,筛选抗菌核病品种是油葵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18个引进油葵杂交种的一年多点试验,鉴定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通过菌核病田间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试验品种中未发现菌核病免疫品种,中抗品种3个,中感品种5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2个,分别占参试品种的16.7%、27.8%、44.4%、11.1%。试验筛选出2个中抗菌核病优良油葵品种,CN 701产量3 798.0 kg·hm~(-2)、ELVAS产量3 787.5 kg·hm~(-2),分别较对照S 667增产19.5%、19.2%,病情指数分别为25.0、24.2。  相似文献   

10.
1985~1989年在向日葵开花期对烂盘型菌核病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从490份品种中筛选出抗菌核病材料3份,中抗材料25份。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引起的菌核病(sclerotiniastemrot)是油菜的主要病害。针对当前与菌核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本研究从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概括:(1)核盘菌的侵染方式以及在侵染过程中核盘菌分泌的草酸与寄主中钙离子的动态关系;(2)油菜通过合成植保素、酚类化合物、木质素、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来抵抗核盘菌入侵的抗病机理;(3)现有综合防治技术中抗性种质筛选、无花瓣育种和生物防治;(4)利用与草酸代谢相关基因、抗病相关基因、防御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和抗菌肽基因开展的油菜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油菜抗菌核病研究的可能方向,这些总结与建议为今后油菜抗菌核病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菌核病是中国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气象因素与发病间的关系,提高预测能力,利用嘉兴市1980-2010年的气象因子与油菜菌核病田间实际发生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月下旬-4月上旬降雨量、4月上旬的雨日数与病害呈极显著正相关,4月中旬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较小。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利用降雨量、雨日、日照、气温等气象因子组建了6个病害预测模型,历史回测检验结果:模型5和模型6发病程度(级)拟合程度高,预测能力强,适宜于嘉兴本地乃至浙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南充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998-2008年油菜菌核病田间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分析表明,南充市油菜菌核病具有单年流行的菌源量基数和长达18~25d的病菌孢子最适侵染期,而适宜的气象条件则是菌核病重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11年来2~4月的气象因子,结合最终茎秆发病面积比、最终茎病株率和最终病情指数建立了三个数学模型,并取得较好回检效果。利用稻草覆盖、适当调整播栽期等轻简化栽培控病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用50%多菌灵100g/667m2 2次防效可达85%以上,菌核病在本地尚未对多菌灵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与主要病害(灰斑病、根腐病)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年代18 个同熟期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深入系统的开展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粒茎比的变化趋势为逐年累加提高,变化幅度为0.44~0.88,极差为0.44,增长速度为0.73%,是品种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种对灰斑病抗性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抗病能力总体呈逐步增强的趋势,说明灰斑病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20 世纪50、60 年代品种均表现感灰斑病,70 年代品种抗感交替过渡,到80 年代以后的品种全部表现为中抗或抗灰斑病。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除个别品种(‘绥农4’、‘合丰45、55’、‘黑农48’)抗性水平突出外多数品种抗病性较差,抗病能力总体呈阶段性提高的趋势,其中抗病品种占22.22%,感病品种占77.78%。说明根腐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当前育种与生产亟待解决的病害。  相似文献   

15.
Sclerotinia crown and stem rot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on red clover in areas with cool seasons including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An artificial inoculation test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has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evaluate resistance to this fungus in individual plants. Measured drops of ascospore suspension were applied to detached clover leaflets and disease severity scored on a visual scale. Clovers from 16 cultivars and 12 ecotypes were tested for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trifoliorum.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cultivar resistance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other test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Moreover, repeated individual evaluations on detached leaflets from the same plant was successful in detecting genotypic variation within clover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核盘菌诱导下甘蓝型油菜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田田  彭琦  陈松  张洁夫 《作物学报》2014,40(3):416-423
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 至今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qRT-PCR法比较了抗病品种宁RS-1和感病品种APL01在接种核盘菌后0~48 h内11个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以揭示抗病品种宁RS-1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 4个基因(PGIP、Cu/ZnSOD、OXO和GLP)在核盘菌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表达量均较高, 且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 尤其是PGIP基因, 抗病品种宁RS-1在24 h的表达量为诱导前的170.4倍, 而感病品种仅为诱导前的3.5倍, 该时期抗病品种PGIP的表达量为感病品种的1299.4倍;2个基因(LOX2和PDF1.2)在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但抗、感品种间表达量差异显著;5个基因(FeSOD、PAL、EDS1、PR1和EIN3)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且抗、感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抗病品种宁RS-1对菌核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于PGIP的上调表达, 抑制了核盘菌PG蛋白对侵染部位油菜组织细胞壁的降解, 从而抑制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7.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2:15和F2:16的447个RIL家系为遗传群体,绘制SSR遗传图谱,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检测到9个与小区产量、茎粗、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J_2、I、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茎粗、株高、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说明增加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7对影响小区产量、茎粗、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共发现14个与环境存在互作的QTL。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大。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才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相似文献   

18.
转双价广谱抗病基因创造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菌核病严重威胁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甘蓝型油菜的生产,几乎每年都会导致甘蓝型油菜的大面积减产。来自于烟草的葡聚糖酶(Glucanase)基因,其编码产物能降解真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一葡聚糖。来自于烟草的植物蛋白AP24则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诱导蛋白,对多种真菌具明显抑制作用。前期已成功地将这两个广谱抗病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并且通过表型鉴定,在T0和T1代检测到了核盘菌抗性。本实验对转基因T2代和T3代甘蓝型油菜进行分子鉴定和田间抗病性鉴定。经过PCR分子鉴定,从14个转基因T3代甘蓝型油菜株系中筛选到4个外源基因已经纯合的株系。对株系GA02—2的RT—PCR鉴定则进一步证明外源广谱抗病基因在RNA水平上的大量表达。田间抗性鉴定主要利用苗期离体叶接种和成株期茎杆插签接种这两种方法。结果表明,T2代转基因株系中有5个株系表现为抗病基因初步纯合,5个株系表现为隐性纯合,12个株系处于分离当中,其中株系GA02—2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与RT—PCR鉴定的结果吻合。18个T3代转基因甘蓝型油菜株系中有7个株系表现为抗性纯合,3个株系剖现为隐性纯合,其余8个株系基本上仍在分离中,其中株系GA02—2—1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与前面的分子鉴定以及上代的抗病性鉴定完全吻合。综合分子鉴定和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病效果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应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