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文章通过介绍第十一届中日韩风景园林竞赛铜奖作品《秩序中的自然》,探讨了植物园设计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强调对多维度、多层级的秩序的认知与尊重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核心。如何统筹考虑包括各个层面的因素,构建起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可识别的秩序,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自由和秩序一直是社会理论中的重要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各自所表现出的特点及倾向。通过比较自由和秩序可以得出二者之间互相制衡、互依互存的关系。从自由是目的,秩序是手段;自由是秩序的土壤,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的角度提出人类生活的理想模式应该是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希望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村庄内生秩序与农村生态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爱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32-2434
当前在我国农村由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转型时期,由传统村落内部携带而来的内生秩序,正不可避免地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施加着特有的影响。在阐述村庄内生秩序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制约因素,提出了村庄内生秩序与农村生态社会的和谐共进的机制构想。  相似文献   

4.
文盈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85-86,90
剖析了目前中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出现的种种“无序”现状。分析研究了现代景观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城市景观秩序的建立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不断加快,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已迫在眉睫。在相关部门的联合行动、多方配合下,假冒伪劣、敲诈勒索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法律依据有待完善、打假力度依然微弱、配合效果不够得力、宣传声势缺乏刚性。面对我国混乱的市场经济秩序局面,国家已经是紧锣  相似文献   

6.
乡村善治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基础。乡土中国历来是一个非制度化极具张力的社会,在“差序格局”的传统秩序内,“三缘”内生出以关系交易、集体行动、人情文化为特征的有序社会规范,从本质上表达为由权利不充分而构筑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存机制。本文以土地赋权、机会开放和保障强化为分析视角,揭示中国乡村治理秩序撕裂与重构的发生机理与现代化方向。本文阐明,随着地权制度改革逐步对农民“赋权强能”以拓展享益空间,经济形态转变与开放赋予农民流动择业与融入现代市场的选择机会,国家多层次社保机制强化农民的发展权利,均在冲击农村传统关系型治理秩序的构筑基础,并以契约化、正式化的现代方式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本文强调,面临农村社会经济交易与社会交往秩序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型,应准确把握乡村现代治理方向,强调三治融合,形成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协调互促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农村发展论丛》2001,(11):14-14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十五”期间全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整顿和规范好全省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最近制定了《江西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共分七个部分: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整顿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主要任务;四、今年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目标;六、今年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步骤;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主要措施。现将第四部分关于今年江西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朝鲜王朝的《李朝实录》作为王室档案,记载了朝鲜王国政权的基本对外交往活动和关系,显示出古代朝鲜对于国际秩序的理解和东亚国际结构的认同,通过研读《李朝实录》可以发现,朝鲜王朝遵守着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即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和封贡体系。与此同时,朝鲜也采用封贡制度维持着与周边部落和地方政权的联系,形成了以朝鲜王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小中华"体系。  相似文献   

9.
破坏监管秩序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它对于监管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现行刑法中第315条规定相对不明确,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行为没有处罚和不能处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权威的祝角.以山东X村为个案.分析了影响X村村庄秩序的几种变量:小亲族、把兄弟、村庄精美、庄外的庄里人和体制权力。这些变量相应塑造了X村的多元权威.X村村庄的现有平和秩序正是由于多元权威的相互博弈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赵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49-7552,7558
在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以独特的秩序意义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内生于乡村共同体的乡村文化既以生态智慧承担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活秩序",也以道德交往维系着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更用约定俗成的非制度性规范形成人们的自觉秩序。然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价值,乡村文化失去了认同的基础,传统道德日益碎片化,乡村精英的标杆意义也日渐衰落。走出乡村文化秩序乱象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乡村文化价值重建,通过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哺"机制,最终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我国转型时期乡村法律秩序实现的文化多元性及构建ADR机制的重要意义,为正视乡村法律秩序的现状并引导其自然、健康地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农村生计策略转型对农村养老秩序的影响,以陕南H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为例,分析H村由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向旅游经营为主的社区生计策略转型,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积极作用.分析认为H村生计策略转型从三个方面促进了农村养老秩序韧性化:老年人的劳动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拓宽,社会交往空间扩大,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旅游业发展吸引大...  相似文献   

14.
董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85-20387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村社会的改革始终处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地位。从政治、经济、文化阐述了社会转型下我国农村现状,剖析了社会转型条件下农村法律秩序的特征,提出农村社会构筑兼具现代性与地方性的法律秩序是农村实现法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水政执法,维护水事秩序是水务部门的基本职责,其对于保障国家水资源意义重大。基于此,从4个角度对加强水政执法这一内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提升水政执法效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转型中的农村社会,乡村秩序发生变化,传统亲缘关系与现代社会关系并存,传统礼俗与理性并存。但是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乡规民约为规范的乡村秩序,在农村社会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制度建构,对于变迁的农村社会具有一种“嵌入性”特征。传统乡村秩序与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建构现代农村管理体系,必须以农村社会的现有乡村秩序为基础,才能实现有效的农村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法律文化为视角,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研究,透视中国当代的法律文化。中国当代法律文化的激烈冲突,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的多元化。中国由于是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旧社会的法律文化在社会秩序上的体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代社会,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成为旧秩序和新秩序并存的局面。本文就中国的社会秩序做一个整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政治制度化在从生产阶段制度规范向消费阶段③制度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效率损失。本文借助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在制度转化过程中引入了制度理性与公民网络,以“蓄水池模型”分析了各种效率表现形式及其动态构造,厘清了政治制度化和政治参与程度与政治秩序相关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转型时期政治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工具理性和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村庄内生秩序的生成必须具备3个不可或缺的要件:一是公共空间的分享,二是村庄共识的达成,三是对公共规则的遵守。其中,公共空间的分享是基础,村庄共识的达成是核心,公共规则的遵守是保障,三者环环相扣,在逻辑式的递进关系中催生了村庄的内生秩序。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是哈耶克的重要的学术核心思想,从自由主义出发,哈耶克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展开了对计划经济的批判。本将梳理哈耶克有限理性-自生自发秩序-自由-对计划经济的否定的学术路径,由此探讨哈氏思想对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