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六安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优化模拟,优化调整后的农作物种植系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均优于现实系统结构,系统净总收益增加9629.19万元。该模型可为当前区域性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定量分析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程与反映现实的原则选取变量,结合阜康区域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建立约束条件,确立目标函数,通过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到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终优化方案显示:阜康市园地与林地面积增加,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增加城市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控制工矿用地,保障生态效益优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结构整体呈现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农九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九师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寻求满足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结构、农用地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均得到了较好的优化;耕地实现了总量动态平衡并略有增加的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4.
姚丹 《乡村科技》2019,(6):15-17
本文在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多目标要求,建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模型。在供应侧结构改革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运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体系和先进的数学理论,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运用于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案,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和产量水平,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线性规划方法对该市的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在种植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净产值增加了15.3%和17.3%;并在不同的气候区域设计了不同作物种植的最佳组合方案。这对增加农业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基于2019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2025年湛江市群井村土地利用结构。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标,建立了群井村2025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案下,建设用地增加了33.72%,达到3种方案中的最高值;在生态效益最大化的方案下,群井村生态用地变化最明显,增加了108.59%;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案下,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发展较为均衡,趋于最优的群井村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应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群井村土地利用结构,比上级规划下达的硬性指标更科学合理,优化结果的各项约束性指标更有利于推动美丽生态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建立了以体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为主体,多个辅助模块相辅相成的结构优化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借鉴了灰色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将约束值和系数作为灰数,可随时间在相应的灰区间中变化,增强了优化模型的稳健性和对发展变化的应变能力。求解出的优化方案将对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辨识和明确结构优化的基本策略基础上,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MOLP)方法,以农业生产纯收入、蛋白质产量和降水利用率最高作为目标函数,对国家"八五"攻关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种饲草作物小黑麦,大力发展畜牧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形成农牧系统良性循环结构,将提高旱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应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中药材,形成粮经饲结合型种植制度,提高种植业的效益;适当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农林牧综合发展。结构优化后农业年纯收入可达195.8万元;蛋白质年产量达26.2万kg;降水利用率提高到86.07%。  相似文献   

9.
王春梅  王朝良  谭亚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37-2138,2140
根据国内有关学者提出的作物生产潜力模型对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可控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和普及先进农业技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以马铃薯种植为主的特色经济等方面对西吉县酸刺村进行科技扶贫,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实地调查分析荥经县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现状诊断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荥经县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SD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动态仿真。围绕系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系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总体目标,通过改变退耕面积和种植结构比例等控制变量和控制参数的方法寻求结构调整的优化方案,并对未来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进行了宏观预测。同时对方案二(稳粮扩经增饲)在作物播面结构、产值结构、产品结构和生态效益上进行了调整前与调整后的对比分析,预计到2020年,该方案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 75倍,农业人均产值增加1 39倍。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曾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05-19806,19815
在界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内涵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论述了农业结构调整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指出农业结构优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及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最后就如何优化农业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湖南省14 市、8 种农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度,通过构建农作物生态经济适宜性分析评价体系,建 立分析评价模型,参考近12 年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生态经济适宜度,并以此分析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对不同农作物适宜度分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为农作物结构调整及统一布局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因地制宜选择适合 本地区的农作物种类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邓远建  超博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4):4879-4894
【目的】从灰水足迹视角评价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揭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提升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我国200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总体而言,农业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市、区)呈上升趋势。从灰水足迹由低到高的排名可以看出,处于前列(即灰水足迹较小)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农业产值占比较低;处于后列(即灰水足迹较高)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农业产值占比较高。(2)观测期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平稳,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各省(市、区)的均值差距明显且分布极不平衡。(3)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支农、农业受灾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各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双双提升,无论是农业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但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污染也可能对农...  相似文献   

14.
现今绿色生态农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在实际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农产品的安全,并保证在 农业发展中的生态效益。而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在实际中以市场为导向 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在农业产业中可以建立起一体化的经营体系。为此可以结合绿色生态 农业所具备的发展优势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促使其形成一条绿色、健康、完善农业产业结 构,实现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农场(户)组织结构角度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为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云南省、中国年鉴,采用列举对比法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云南省农业结构呈以下特征:(1)云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仍采用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2)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仅有少数农户加入合作组织;(3)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较少受过专业培训;(4)农户收入低,且大部分收入均用于生活必须开支;(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健全;(6)生产率低,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者;(7)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分散状态。【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农村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合理有序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导向工作,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资料耗费多,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性较大,不但影响了山区的生态平衡,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新的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成为山区紧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农场(户)组织结构角度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为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云南省、中国年鉴,采用列举对比法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云南省农业结构呈以下特征:(1)云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仍采用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2)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仅有少数农户加入合作组织;(3)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较少受过专业培训;(4)农户收入低,且大部分收入均用于生活必须开支;(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健全;(6)生产率低,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者;(7)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分散状态。【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农村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合理有序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导向工作,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产业结构时间序列变化评价系数与产业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对民勤县2003—2009年农业结构特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认为:2003—2009年间民勤县农业结构呈现出单一化趋势,在农业政策及农业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产业结构变动呈现突变性和不稳定性。民勤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在满足生态环境发展及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加大林业及服务业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通过对气候特点、气候优势、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产结构关系的分析,以"尊重自然、趋利避害、持续发展、提高效益"为原则,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方案:粮食作物扩大优质水稻、玉米、甘薯的种植面积,压缩小麦、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扩大烤烟、蔬菜、榨菜的种植面积,压缩大豆、花生、油菜的种植面积;水果干果扩大龙眼、甜橙、红心柚、猕猴桃、核桃、板栗的种植规模,压缩葡萄、桃子、李子的种植规模;林业药材扩大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黄连、杜仲、红豆杉的种植规模。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提升农林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