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锦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75、150和225 mg/kg的天蚕素抗菌肽,配制成4种等氮(粗蛋白质32%)等能(总能14.8 MJ/kg)的试验饲料,并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10.30±0.01)g的锦鲤8周。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结果表明:150 mg/kg组锦鲤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25 mg/kg组(P<0.05),而与75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锦鲤的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和摄食量(FI)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25 mg/kg组锦鲤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5 mg/kg组(P<0.05),与150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锦鲤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用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后,各抗菌肽添加组锦鲤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以增强锦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促进其生长;锦鲤饲料中天蚕素抗菌肽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锦鲤配合饲料配方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微藻,包括杜氏盐藻(4、8、12 g/kg)、小球藻(6、12、18 g/kg)、雨生红球藻(4、8、12 g/kg)、螺旋藻(12、24、36 g/kg),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制成9种试验饲料和1个锦鲤配合饲料对照组分别饲喂锦鲤,每组试验3个重复,通过8周的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配比微藻对锦鲤的生长、体色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可促进锦鲤生长,改善锦鲤体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发现的鱼类病毒KHV在国外的流行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锦鲤疱疹病毒 (KHV)简介锦鲤疱疹病毒 (KoiHerpesVirusKHV)是近三年做为锦鲤的致死病因而被鉴定发现的 ,是一种新发现的烈性水生动物疱疹病毒。在英国、以色列、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曾暴发过这种病毒。2001年夏末 ,设在英国的国际观赏鱼贸易协会 (OATA)报道 :这种专门危害锦鲤等鱼类的病毒感染鱼后 ,超过50%的病例表现出发病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然而 ,只有极少数研究机构在研究该病毒及所致疾病。目前 ,在我国尚未发现有关报道。2KHV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其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2.1KHV病毒的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吸附剂对霉变饲料的脱毒效果,将脱霉素、葡配甘露寡糖(EMG)分别与黄曲霉毒素B1(AFB1)及呕吐毒素(DON)按不同配比加入锦鲤的基础日粮,分两组饲喂360条锦鲤,40天后测定锦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及肝脏与体重比。结果表明:各组锦鲤血清中TP和ALB浓度均无显著(P>0.05)变化;脱霉素显著(P<0.05)抑制了高浓度DON条件下锦鲤的肝脏与体重比;AFB1显著(P<0.05)提高了AST、ALT活性,高剂量DON显著(P<0.05)提高了AST活性;两种吸附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T、ALT活性升高,且EMG的效果要优于脱霉素。这表明脱霉素和EMG能有效缓解AFB1和DON导致的锦鲤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KHVD)是由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感染锦鲤、鲤及其普通变种如框镜鲤等而导致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该病多发生在水温为18℃~28℃的春秋季节,具有高度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绿原酸和竹青素为添加剂,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绿原酸和竹青素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竹青素、绿原酸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Diet 4(竹青素/绿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6%、0.03%)饲料组红白锦鲤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且Diet 4饲料组红白锦鲤肝体指数为1.57,属于锦鲤正常范围;TG、TC、LDL-C含量最低值、HDL-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Diet 2(竹青素/绿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4%、0.06%)饲料组,且该组红白锦鲤体色得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生长性能、血液及体色指标来看,饲料中添加竹青素和绿原酸分别为0.04%、0.06%时,可以提高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促进红白锦鲤增色。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鲤科鱼类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的病理变化,试验通过使用本中心实验室采集和保藏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株(JX14-012)对养殖的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然后对对照组和试验组锦鲤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呈阳性,即已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对照组呈阴性;对试验组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发现肝胰脏、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导致功能不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发现,脑、鳃、肝胰脏、脾脏、肾脏、肌肉各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表明JX14-012病毒株对锦鲤进行攻毒能够使试验组锦鲤致病,该毒株感染锦鲤后可在其体内复制、增殖,且对锦鲤有一定的致病力。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对进一步掌握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病,及时诊断其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锦鲤疱疹病毒病是危害黑龙江省鲤鱼养殖业发展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病无有效地治疗方法,只能及早诊断,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本文就锦鲤疱疹病毒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简要介绍。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 virus disease,KHVD),是严重威胁鲤和锦鲤养殖业安全的一种世界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病原为异样疱疹病毒科,鲤病毒属,锦鲤疱疹病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饲料中不同浮萍添加水平对大正三色锦鲤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以及消化能力的影响。配制浮萍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3%、6%、9%、13%、14%的6种等蛋白(38.6%)饲料,饲养初重为(42.19±1.32)g大正三色锦鲤8周,分别记为Diet 1(0/13)、Diet 2(3/10)、Diet 3(6/7)、Diet 4(9/4)、Diet 5(13/1)、及Diet 6(14/0)6组。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10尾鱼。结果表明:(1)饲料中浮萍替代菜粕的量在13%时,大正三色锦鲤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较对照组提高41.99%、20.85%(P0.05)。(2)Diet 5(13/1)组锦鲤的免疫能力提高并达到最佳状态,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与碱性磷酸酶(AKP)较对照组提高66.61%、73.27%(P0.05)。(3)浮萍添加量在13%时,大正三色锦鲤各项消化酶活性达到最佳,前肠蛋白酶活性与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了38.18%、58.22%(P0.05)。因此,建议在饲料中添加13%的浮萍。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种不同含量的螺旋藻(0%、4%、8%、12%、16%)饲养锦鲤60 d,研究其对锦鲤生长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螺旋藻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实验组锦鲤的增重率、肝体比指数有显著增加(P<0.05),但对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内脏比等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螺旋藻添加含量的增加,实验组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也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锦鲤是鲤的变种,体型和鲤相似,体表有绚丽的色彩和变幻多姿的花纹。 根据色彩、斑纹等分布情况,锦鲤又分为红白、大正  相似文献   

12.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锦鲤疱疹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为研究和预防锦鲤疱疹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阿卜酯、辣椒红素四种增色剂对锦鲤生长、形体、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1050尾体重(19.28±0.51)g单色红锦鲤随机分为1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每种增色剂设3个梯度(50、100.200 nag/kg),另设虾青素400 mg/kg组和不加增色剂的对照组,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四种增色剂对锦鲤的生长、体色、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锦鲤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增色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抗氧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3)锦鲤体表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排序为:辣椒红素200 mg/kg组>辣椒红素100 mg/kg组>胡萝卜素阿卜酯100 mg/kg组>叶黄素200nag/kg组>其他增色剂组>对照组.因辣椒红素的增色效果较好,且其价格低廉,故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将辣椒红素作为锦鲤增红的最佳增色剂,其在饲料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4.
为了致弱锦鲤疱疹病毒得到减毒株,试验采用细叶桉叶的提取液与病毒在细胞中共培养来致弱病毒,并以中和抗体试验检验弱毒株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利用获得的减毒株在加强免疫42天时,抗锦鲤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效价达到最高水平,同时灭活病毒免疫组的抗锦鲤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低于KHV-P_(52)免疫组,PBS对照组未检测出抗锦鲤疱疹病毒的中和抗体,两个免疫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KHV-P52免疫组对鲤鱼的免疫保护效果好,免疫保护率为100%。说明细叶桉叶提取液能有效致弱锦鲤疱疹病毒,通过试验获得了一株锦鲤疱疹病毒弱毒株。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 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基础饲料+5‰柴胡生粉和基础饲料+5‰柴胡提取物。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锦鲤幼鱼血清中,14 d时,C组的溶菌酶(LZM)和C组、T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0 d,并显著高于K组(P<0.05)。锦鲤幼鱼肝脏中,14 d时C组的LZM、酸性磷酸酶(ACP)和T组的AKP活性显著高于0 d (P<0.05)。14 d时,C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0 d (P<0.05),丙二醛(MDA)含量低于0、7 d。攻毒试验中,24 h内K组锦鲤幼鱼的死亡率为41.7%;C组死亡率为18.3%,保护率为56%;T组死亡率为21.7%,保护率为48%。C组锦鲤幼鱼血清中48 h的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显著高于24、96 h (P<0.05);C组、T组48 h的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6.
2017年6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北辰区等地一些养殖场的锦鲤出现急性死亡,发病3 d后死亡率高达85%以上。病鱼呈现眼部凹陷、烂鳃、内脏出血等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锦鲤疱疹病毒病。针对锦鲤疱疹病毒(KHV/CyHV)的TK、SphI-5、ORF25、ORF56、ORF8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方法进行KHV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死亡疑似病例的KHV检测阳性;测序获得的TK、SphI-5、ORF25、ORF56、ORF81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409、300、317、939和156bp,与CyHV-3-J2病毒株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6%~100%。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其与CyHV-3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最终确定为CyHV-3型。以上研究为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分子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实验室对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 virus disease,KHVD)病原检测的能力,加强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本实验室参加了2020年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锦鲤疱疹病毒病病原检测能力测试。按照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下发的《能力测试作业指导书》,结合水产行业标准《鲤疱疹病毒检测方法第1部分:锦鲤疱疹病毒》(SC/T 7212.1-2011)对样品进行鉴定,检测结果为满意。另外,本实验室选用3种商品化的锦鲤疱疹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A、B、C),以本次参测盲样为样品进行了试剂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只有A与作业指导书要求的《SC/T 7212.1-2011》检测结果完全相同,B和C均未检测出阳性盲样。  相似文献   

18.
将饥饿状态的红白锦鲤放入不同含量水平的维生素B2(0、1、10、100、1 000 mg/L)水体中浸泡7 d,研究维生素B_2对饥饿状态红白锦鲤肠道淀粉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维生素B_2可显著促进饥饿状态下红白锦鲤中肠和后肠的淀粉酶活性,建议维生素B2的最适添加量为10 mg/L。  相似文献   

19.
鲤浮肿病(Carp edema virus disease,CEVD),也称锦鲤昏睡病(koi sleepy disease,KSD),是一种严重危害鲤和锦鲤养殖的病毒病。本文对鲤浮肿病的病原生物学特征、临床症状、易感品种、发病条件、传播方式、分布范围、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检测方法、防控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和介绍,旨在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选用80尾初始体长约4.7 cm、体色均一且健康的锦鲤,随机分为Ⅰ、Ⅱ、Ⅲ和Ⅳ4个组,其中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和Ⅳ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0、150和200 mL/kg的复方中草药.研究1副复方中草药质量浓度对锦鲤体色的影响,饲喂15d,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可见光区(约480 nm)测量其最大吸收峰,收集试验数据,并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复方中草药能改变锦鲤体表色素的含量比例,并随该副中草药质量浓度的增加对锦鲤体表的红色色素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增强锦鲤在体色上给人的艳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