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属的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400 m2的主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71种,隶属于32科45属,以茜草科(Rubi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为优势科,以大节竹(Indosasa crassilfora)、吊皮锥和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为优势种,吊皮锥种群均为中树或大树,林下缺乏幼苗小苗;在其他12个副样方中均未见到吊皮锥个体,反映了吊皮锥种群为衰退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吊皮锥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属的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400 m2的主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71种,隶属于32科45属,以茜草科(Rubi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为优势科,以大节竹(Indosasa crassiflora)、吊皮锥和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为优势种,吊皮锥种群均为中树或大树,林下缺乏幼苗小苗;在其他12个副样方中均未见到吊皮锥个体,反映了吊皮锥种群为衰退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吊皮锥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含土沉香风水林的群落学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土沉香的广州市萝岗区风水林(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设样方进行调查,分析其组成和结构特征。在800 m^2样地内有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39科60属,以热带分布科和属占优势;优势科有茜草科、樟科和大戟科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3个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乔木层第1亚层木荷重要值最大,黄果厚壳桂次之,该群落命名为木荷+黄果厚壳桂+黄杞群落(Schima su-perba+Cryptocarya concinna+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Community)。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为主,叶型以中、小革质单叶为主;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E,属于A级的种类占优势;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以小径级为主,只要环境合适,自身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样方内部分植株侧根或树枝遭人为砍伐,树干被砍伤,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土沉香是广东省地道药材的"十大广药"之一,建议在广州市有野生土沉香生长的植物群落,设立自然保护小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广州从化市江埔风水林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广州从化江埔地区的5个群落类型9个400m^2的样地数据,对该地区风水林的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9个风水林群落样方中,共统计有维管植物96种,隶属于48科。群落类型主要有荷木林、藜蒴林、中华锥林、黄桐林和黄樟林,乔木层常见树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藜蒴(Castanopsisfissa)、中华锥(Castanopsischinensis)、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黄樟(Cinnamo—mumparthenoxylon)等;灌草层以罗伞树(Ardisiaquinquegona)、九节(Psychotriaasiatica)、疏花卫矛(Euonymuslaxiflorus)、华山姜(Alpiniachinensis)、半边旗(Pterissemipinnata)等植物为优势种。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荷木林〉中华锥林〉黄桐林〉黄樟林〉藜蒴林,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锥林〉黄桐林〉荷木林〉黄樟林〉藜蒴林。藜蒴林群落乔木层和灌草层种类较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柿树科、卫矛科、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蔷薇科和紫葳科共7科9种植物在贵州的分布新记录。它们是川柿、小果南蛇藤、短序厚壳桂、异叶吊石苣苔、南岭鸡眼藤、细叶石斑木、湖北石楠、饶平石楠和蓝花楹,其中的蓝花楹属于外来物种。  相似文献   

6.
广东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及格木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罗浮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3种(有7种相同),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粗齿桫椤为新记录;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吊皮锥、白桂木和沉水樟为新记录。根据IUCN评价标准,罗浮山的金毛狗属易受害类;黑桫椤和华南锥为濒危灭绝类;其余20种为濒临灭绝类。罗浮山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种27种,其中兰科植物18属23种。应用样方法研究了格木群落和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有维管植物31科41属45种,格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衰退。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辅以人工繁殖、抚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解决马尾松纯林火灾风险大的问题,采用强度间伐马尾松套种细柄阿丁枫、木荷、闽楠的林相改造试验,对改造20年后的林分进行生物量、林下植被、冠层结构、小气候特征、抗火性能特征值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易燃可燃物,马尾松纯林为37.91±4.55 t/hm~2,而马尾松细柄阿丁枫、马尾松木荷、马尾松闽楠混交林分别为23.71±2.36,22.54±1.85,21.58±2.03 t/hm~2;林下植被,马尾松纯林以芒萁和杂竹类为主,而混交林以一、二年生的荫性草本为主;在空间结构上,马尾松纯林由马尾松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组成,而混交林由马尾松林冠层、阔叶树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组成;马尾松叶子的着火温度比阔叶树低,油脂含量比阔叶树高;马尾松林分的林内温度比混交林高,林内湿度比混交林低。马尾松林分套种阔叶树后,防火风险显著降低,防火效能从高到低分别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马尾松木荷、马尾松闽楠、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8.
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可影响林带的防火功能。为评价中山市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 和冠层结构,对中山市防火林带树种进行了调查,并在防火林带中选取了9 个典型林带类型,建立标准 地,对其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山市13 个镇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共应用了31 个树种,隶属17 科24 属,豆科、山茶科和樟科树种最多,数量最多的有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以 针叶树为主的针叶林林冠开度最大,达38.07%,林下植物相对茂盛,分别以米老排和杨梅Myrica rubra 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林冠开度最小,分别为12.36% 和13.88%。米老排与杨梅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林林冠开 度比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的林冠开度要小,阔叶林的冠层郁闭度较高;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针阔混交林 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达2.64,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荷木和藜蒴Castanopsis fissa 等阔叶混交林,为0.99 和1.65;山脚的荷木林地、荷木与马尾松的混交林和以米老排为主的阔叶混 交林的林下光照较弱,林下植被稀少,冠层结构较为疏散,是较好的防火林带。对现有防火林带的林分 改造,如增加经济林木、果树等阔叶树种,可进一步提高防火林带的防火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对新丰江库区内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保护,研究基于新丰江库区内9块样地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濒危植物优先保护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影响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优先保护的10个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新丰江水库库区内共有野生木本植物147种,隶属53科84属,其中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7种,隶属6科7属;(2)通过对7种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的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共10个指标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值计算,发现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为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 membranaceum>小果柿Diospyros vaccinioides>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黏木Ixonanthes reticulata>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观光木Michelia odora,其中薄叶红厚壳、观光木、格木、小果柿和软荚红豆为濒危种,黏木和吊皮锥为渐危种;(3)利用层次分析法,对10个指标进行综合权重计算,发现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优先保护顺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es菌丝体生物量和总三萜、总多糖含量来分析11种樟科Lauraceae植物的水提物对樟芝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樟科植物水提物对樟芝菌丝体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天竺桂C. japonicum和华南桂C. austrosinense的水提物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三萜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新木姜子、兰屿肉桂C.kotoense和猴樟的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比对照(基础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樟芝菌丝体)增加了13倍、10倍和10倍,比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分别提高了85.0%,78.5%和78.5%,天竺桂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略微大于前期优化的培养基,而其他的8种樟科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这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多糖含量的影响均不及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基,新木姜子、猴樟的水提物对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更为接近前期优化的培养基,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樟C. camphora和浙江樟C. chekiangense的水提物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樟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总三萜和总多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添加新木姜子水提物对于樟芝的液体培养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猴樟。综合分析3个属11种樟科植物的核型、海拔、自然分布等多因素发现,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新木姜子与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的核型相同、海拔高且在台湾有自然分布,同时证实了与牛樟不同核型的樟和黄樟C.parthenoxylon的促进作用较小,且促进作用表现出了与海拔成反比,与台湾自然分布或台湾亲缘性成正相关,说明这3个因素均会影响到樟科植物内的成分,推测这些成分中可能具有促进樟科植物的樟芝菌丝体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福建青冈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青冈群落中12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黄瑞木、多穗石栎、栲树是广生态位树种,笔罗子、甜槠、长圆叶鼠刺是狭生态位树种。福建青冈与各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比例的变化较大。福建青冈群落各种间的竞争并不十分剧烈,群落尚处于不稳定的演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广东潮州凤凰山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及群落优势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分析了广东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2片保护状态较好的次生林群落的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在两个面积为1 200 m2的调查样方内,共记录了112种维管植物,隶属于48科77属。次生林优势科为茜草科、山茶科和樟科。乔木层优势种为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尖叶假蚊母树(Distyliopsis dunnii)、木荷(Schima superba)、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和鼠刺(Itea chinensis)等,灌木层优势种为苗仔竹(Schizostachyum dumetorum)、尖叶假蚊母树(Distyliopsis dunnii)和木荷等,草本层优势种为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黑莎草(Gahnia tristis)和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等。不同的样方,其林木密度和胸高断面积也不同,以样方Ⅱ的群落结构更为成熟,林木平均株高和平均胸径较大。样方Ⅰ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后者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两个林分的草本层植物均较贫乏。与大面积的人工林相比,凤凰山次生林...  相似文献   

13.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绍阔叶林次生群落15a来各乔木种且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有1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也有10种出现,乔木层树种多样性(丰富度)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布,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由单一乔木屋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空间加厚,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24-48cm.a^-1 ,平均DBH生长率在0.34-1.1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呈茱萸叶五加,华木荷(平均DBH生长在0.70cm.a^-1以上),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制栲(平均DHB生长在0.40cm.a^-1以上),慢生种如润楠、石栎(平均DHB生长在0.4cm.a^-1以下);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优势种扁刺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直增长,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次优势和睦产长速度较快。1997年3固定样地材积量218-225m^3.hm^-2,优势种群材积生产力是群落材积生产力的高低的关键,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和各种群相互作用下,密度是各种群生长和材积生产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江中下游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西江中下游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每木调查和林下更新层调查法获得野外资料,采用径级代龄级的方法,研究主要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丛生指标、负二项式参数等5个指标分析其种群格局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马尾松和烟斗柯缺失或缺乏幼苗,为衰退型种群;福建青冈幼苗充足,中龄级立木占绝对优势,表现为增长型种群,但结构不稳定;鸭脚木幼苗数量丰富,径级分布呈倒J字型,为稳定的增长种群。种群的格局动态因树种和发育阶段而不同,表现为马尾松由均匀分布过渡到集群分布,福建青冈始终为群集分布,鸭脚木和烟斗柯则由幼苗的集群分布向成树阶段的随机分布转变,4个种群的格局动态呈现出聚集强度降低的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天童山常绿阔叶林组成亚顶级群落的4个优势树种:栲树、木荷、石栎、苦槠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此4个优势树种幼苗、幼树、成年树等生长阶段的光合响应曲线及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CO2补偿点、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率等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优势树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在天童山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发现栲树具有最低的光和CO2补偿点、优良的水分利用性能,完善的光抑制自我保护机制,幼苗适应弱光环境且代谢旺盛而利于更新,在4个优势树种中最适应于顶级群落的特殊生境,因此成为了天童山常绿阔叶林自然演替顶级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分析了广东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2片保护状态较好的次生林群落的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在两个面积为1200 m2的调查样方内,共记录了112种维管植物,隶属于48科77属.次生林优势科为茜草科、山茶科和樟科.乔木层优势种为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尖叶假蚊母树(Disty...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在吉林市磨盘山次生林建立了1hm2的永久样地,调查了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所有紫椴个体。该样地共有紫椴653株,平均胸径6.39cm。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紫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所有紫椴个体以及紫椴幼树(DBH<10cm)、紫椴小树(10cm≤DBH<20cm)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紫椴大树(DBH≥20cm)在空间上随机分布;2)不同发育阶段紫椴个体在空间上呈负关联关系。次生林紫椴的空间格局与紫椴的更新策略和种子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8.
福建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福建 1 0种珍贵阔叶树种的速生丰产特性、经济性状和适应性调查基础上 ,运用多目标决策原理 ,进行福建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 :在 1 0种珍贵阔叶树种中 ,檫树的速生丰产指标得分最高 ,闽楠的经济性状指标得分最高 ,福建青冈、刺栲、青钩栲的适应性指标最好 ;1 0个阔叶树种可分为 3个等级 ,其中一级的刺栲、闽楠为福建适宜的阔叶造林树种 ;二级的檫树、青钩栲、沉水樟、福建青冈为福建次适宜的阔叶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中以格氏栲,马尾松和米储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10个样地进行调查,估算并比较各优势种群的竞争系数与K值比的关系。结果表明,耐阴的格氏栲和米槠种群将取代喜光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种群;现存林分中格氏栲种群密度比米槠大,但随着种间竞争的进行,米槠将不断扩大种群密度,达到与格氏栲种群共存的竞争结果。这主要与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直接相关,另外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