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夏秋蚕饲养量约占全年的60%。夏秋蚕茧的丰欠及品质的优劣,对我省蚕茧产量影响极大。由于我省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生产用种历来春种秋养,春秋兼用。无专用夏秋用品种,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尚可适应,但遇恶劣气候和桑叶不良等环境,目前多丝量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体现,造成蚕作不稳,茧质下降。引用南方专用夏秋蚕品种,虽强健好养,但蚕小、茧小,产量低、茧质差、效益低。因此,选育适应我省夏秋气候特点的夏秋用蚕品种,对稳定蚕作,提高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将起关键作用。我所采用测交选配等手段选育出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用种…  相似文献   

2.
叶正梅 《蚕桑通报》1989,20(2):11-13
推广优良蚕品种,调整夏秋蚕品种布局,采用春种夏秋养,是提高蚕茧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积极性,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措施。本市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春种夏秋养的饲养量,推广春种夏秋养的综合配套培桑养蚕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推广情况及生产实绩本市全年饲养5期蚕,按常规,品种布局是春、晚秋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早秋、中秋期饲养抗逆力强的夏用种。  相似文献   

3.
夏秋季蚕在我省乃至全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夏秋季产茧量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因此,夏秋用蚕品种的质量对整个蚕茧产量、质量的影响都极为重要。由于我省夏秋气候较为恶劣,对夏秋用蚕品种要求较高,加之全省各地气候开差较大,对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单一的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从品种质量上看,我省夏秋用品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七”字号品种的年发种量不足1%甚至更少;夏芳×秋白及洞庭×碧波均系省外引进品种,很难在气候开差较大的四川各地遍地开花,生产上已反映出了两品种存在的部分问…  相似文献   

4.
随着本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环境污染有日趋严重的倾向 ,本地区的环境已不适应春种秋养 ,急需引进强健、好养、稳产的新品种 ,以稳定本县蚕桑生产 ,确保蚕农利益。2000年我县引进夏7×夏6蚕品种与其它春、秋用品种进行试养比较 ,从而选择适应本县环境的桑蚕品种  相似文献   

5.
陈林燕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12,43(1):38-38,46
夏荷×秋桂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夏秋用家蚕新品种。2010年和2011年,在缙云县进行夏荷×秋桂(正反交)农村试养,经过二年试验对比认为:该品种茧形大,单产高,茧丝优,深受试养户和丝厂欢迎,特别适合在我县夏蚕、中秋期饲养。现将该品种二年来的试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春种秋养是提高蚕茧出丝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必须提供优质饲料,才能使多丝量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挥.本试验在于采取桑树全芽育成,以探索改善夏秋叶质的方法,特别是为小蚕提供优质桑叶,借以解决春种秋养用桑问题.  相似文献   

7.
夏秋蚕主推品种的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各异.早在50年代早中期,除两广地区外,全国一般以饲养一季春蚕为主,辅以饲养少量夏秋蚕,饲养蚕品种瀛文×华10因体质虚弱,夏秋蚕的生产不稳定.从50年代末期开始,长江流域蚕区逐步开始扩大夏秋蚕饲养,但饲养品种单一,利用广东育成的306与华东地区的华10组配成306×华10作为主要品种推广.而后各地先后育成了苏3·秋3×苏4、东34×603、东34×苏12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上述品种对稳定我国在60~70年代的夏秋蚕生产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由于当时夏秋用品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各地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夏秋蚕品种的培育,经过近20年的努力,各地先后育成了一批新的夏秋用品种,并应用于生产.80年代以来,育种工作者又面临着培育耐氟蚕品种的任务.因此,夏秋用蚕品种就出现了适宜于各地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秋丰×白玉在春季饲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秋丰×白玉由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是一对耐氟性强、产量高、丝质优的夏秋用家蚕品种,系浙江省抗氟污染、提高茧丝品质“秋种春养”的主推品种,专养秋丰×白玉夏秋用家蚕品种可以显著提高茧产量、质量,对促进我们吴江蚕桑老区的传统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4年春蚕期在吴江市震泽镇开始引进,进行农村试养;2005年春蚕期在吴江市桃源镇大规模推广饲养了5300张。  相似文献   

9.
沈亚萍 《蚕桑通报》2001,32(2):49-51
1"春种秋养”的推广历程 优良的蚕品种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的优良特性,不同的生态环境选养合适的蚕品种才能取得较好的饲养结果.随着乡镇工业的发达,一些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同时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近年我省平均气温明显升高.环境条件的恶化迫使我省好大一部分蚕区采用"秋种春养”的模式,以保证蚕桑生产的稳产高产.安吉县地处浙北山区,小气候条件好,环境污染少,即使在夏秋季节,也适于多丝量春用品种的饲养,以发挥其优质高产的性能,我县经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对于气候条件好,环境污染少的丘陵、山区,因地制宜春种秋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安吉县近二十年来推行春种秋养的经验总结如下,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鉴定和农村试养,对夏秋用雄蚕品种秋华×平30在云南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云南省蚕业生产条件下,该品种性状稳定、雄蚕率高、发育齐一、产量稳定、茧丝质较好,且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可在云南省夏、秋蚕期和部分地区春蚕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丰收不能保证.为考虑蚕农和企业的共同利益,选择适合本县夏秋期饲养的优良蚕品种,获得蚕茧优质高产高效势在必行.通过近几年引进蚕品种在农村试养对比,在获得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于2004年夏蚕和早中秋蚕全面推广应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质优、市场前景好的秋丰×白玉这1对中丝量蚕品种,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夏秋蚕茧平均出丝率,在10~11%左右,而日本夏秋种和春用种茧质相近,出丝率达19%.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体质强的多丝量夏秋品种.采用"春种秋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不增加桑园面积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产茧量和茧质,是现阶段蚕茧生产行之有效的增丝途径.现就我们实验室和调查的有关资料,对我省春种秋养的有利条件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期望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农村大气环境污染日益扩大和严重,为此,很多蚕区养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威胁。为了适应农村养蚕环境的新变化,我所又育成了一对夏秋用抗氟性较强的新蚕品种——秋丰×白玉。秋丰×白玉是一对中系为斑纹限性、日系为白蚕的单限性品种。我所自1983年起至1987年,在夏、中秋期连续5年对其进行鉴定(表1),其成绩全面优于对照种浙农1  相似文献   

14.
家蚕品种耐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重点蚕区的湖州市,针对本地区蚕茧主产区氟害严重的实际,积极采用耐氟性新品种,实行秋种春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秋丰×白玉已成为全市的当家品种,尤其是反交白玉×秋丰由于耐氟性强、产量高、好养而深受蚕农欢迎;由湖州市蚕桑科学研究所"八·五"期间育成的夏秋蚕品种丰1×富日累计推广10万余张,为稳定氟害地区的蚕茧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本市又引进试养雄蚕品种夏华×平8和秋华×平30,2001年春期试养蚕农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15.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章佩祯研究员育成的一对夏秋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蚕品种的审定,并开始在生产上繁育、推广,1996年桐乡引进试繁,当时白玉(AB)×秋丰(AB)一代杂交种深受蚕农欢迎。但在繁育和推广初期遇到的问题是:蚕种场,原蚕难养,繁育系数低,克蚁制种量仅4~9张;中系秋丰化性不稳定,生种和再出卵多,日系白玉大肚蛾多,残存卵多;蚕农喜欢养白玉×秋丰,因为秋丰×白玉是限性斑纹,易发蚕病,因而蚕农争养反交(农民称之为白蚕),而不愿养正交(农民称之为花蚕)。  相似文献   

16.
夏7×夏6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由于该品种具有抗氟性强、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深受蚕农的欢迎,在湖州市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但由于该品种夏6原种的孵化性能不够理想,蚕种生产单位向科研单位提出建议,为此省农科院近年对夏6品系进行了改良.为了摸索经改良后品种的性状,2004年中秋期,笔者在湖州市重点蚕区的两个点进行了夏7×夏6(改)与秋丰×白玉农村饲养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华·秋×松·白是湖州蚕研所经过多年筛选组配育成的四元夏秋蚕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丝质优、抗氟性强等特点。已于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可作春秋兼用  相似文献   

18.
邓芳  倪奎 《四川蚕业》2014,(3):23-24
<正>近年来,乐至县夏秋蚕主推品种为两广2号,该品种抗高温暑热,蚕病少,农民易养,深受农民欢迎,但该品种茧形较小,产茧量低,影响农民收入。为探索抗暑少病且产茧量高的夏秋蚕品种,2014年夏蚕期,我县将川山×蜀水与两广2号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农村养蚕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品种。川山×蜀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提供。对照品种。两广2号(7532.湘晖×932.芙  相似文献   

19.
沈文静 《中国蚕业》2001,22(1):22-23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夏秋用蚕品种,其一代杂交种不仅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且还具有耐氟性能强等优点.1999年该品种占浙江省夏秋出库蚕种的32.8%,占春期出库蚕种的18.3%.杭州蚕种场从1990年开始繁育秋丰、白玉共15期,已掌握该品种的繁育特点,目前已达到稳产高产繁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绵阳市游仙区地处四川西北部,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宜桑宜蚕.该区域夏、秋季没有极其高温等恶劣气候,而现行夏秋用蚕品种由于产量低、丝质差均不适宜推广,春用种兼作夏秋季用种若气候正常还可以,一旦气候反常则影响十分严重.为此,多年来我们一直寻求一对既有春用品种的产量高、茧丝长、丝质好,又兼有夏秋用种的抗逆性、抗病力强适宜于本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