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聚乙烯渔船船体结构强度,提升聚乙烯渔船质量,以船长10.10 m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渔船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建立渔船有限元模型,依据现行技术法规相关要求,分析典型工况弯扭组合载荷作用下总纵强度对渔船结构安全的影响,通过调整船舶长深比和保证主船体活鱼舱处结构的连续性的方法,研究了船舶主尺度比和船体结构件连续性对主船体总纵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聚乙烯渔船原材料质量是保证船体结构安全的首要要素,小型聚乙烯船舶有校核整船总纵强度的必要性,合适的船舶主尺度可以明显提高渔船总纵强度,船舶设计建造时保证纵向结构完整及连续性更有利于总纵弯曲应力的过渡。本研究采用的直接计算法思路可为聚乙烯渔船结构强度的研究提供借鉴,为聚乙烯渔船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渔船在其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从而产生船体振动。剧烈的船舶振动不但会引起船员官感的不适,船体结构的损坏和仪器仪表设备的失灵,甚至会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和作业。近年来,关于船舶振动的问题已经引起设计者的重视,然而对于渔船来说,尽管振动也是一项令人烦恼的课题,但因过去的渔船一般功率较小,航速不太高,故渔船的振动问题似乎还不太突出。随着外海渔业的开发,渔船的功率和航速都将增大,因此对渔船振动的研究也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推行造船生产设计新技术的意义,指出它是渔船设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阐述了上海轮厂首次实施渔船船体生产设计的做法,及由此给船体建造带来的新变化。文章结论是,全面推行生产设计,开展船体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玻璃钢渔船,国外叫FRP渔船,船体用玻璃钢材料制造,专门从事于渔业生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玻璃钢渔船产业健康发展,弥补大型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的空缺,实现中国大型玻璃钢渔船设计建造的自主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完成"十三五"渔业发展目标,本文从大型玻璃钢渔船的远洋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大型玻璃钢渔船船型、作业环境、成型方式和船体结构形式,对比了目前国内玻璃钢渔船的建造技术,分析了当前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存在缺陷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根据树脂和玻璃纤维材料的特性和适用性,从模具的建造形式、原材料的选取、成型技术、深层次连接的混合式船体结构形式和复合夹层的船体板与甲板5个方面,进行技术要点阐述,并在某大型玻璃钢远洋渔船建造过程中进行实验验证,效果良好。本研究为中国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渔业的发展,渔船特别是大型远洋渔船大都采用钢质船体,钢质船体在抗风性能以及抗撞能力上有着其他材质船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由于渔民知识和观念上的原因,对钢质船体的保养未必能达到最佳状态,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钢质渔船船体腐蚀的原因,找出对策,让渔民群众更合理地使用钢质渔船,并尽可能节省修理费用.……  相似文献   

7.
杜广树 《水产科学》1993,12(4):25-26
渔船在海上生产其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海上环境变化较大,有时甚至很恶劣,恶劣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对渔船的检验就要严格。要保证渔船在恶劣条件下的安全性,这是我们搞渔船检验工作的根本目的。渔船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船体的强度和稳性,但是即便船体的强度和稳性完全符合建造  相似文献   

8.
《营运钢质海洋渔船检验规程》对船体强度的检验分总强度和局部强度两部分,海洋渔船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作者在近几年船舶检验过程中对其中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9.
林益平 《内陆水产》1993,(7):23-23,25
1渔船检验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性质与职责:渔船检验部门是执行渔船(包括渔业捕捞船、养殖生产船、科研调查船,渔政船、渔监船以及其他直接为渔业生产服务的船舶)技术监督检验部门,负责对渔船和渔船所用产品及材料执行技术监督检验。渔船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渔船船体结构、安全性质、动力装置、安全设备以及重要的材料和部件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档案这个词语对我们并不陌生,而渔船档案就很少听到。它是根据渔船船舶所有人和船体结构而设立的档案。船舶所有人指的是船主姓名、家庭住址、船藉港及船名号构成;船体结构包括船长、船宽、型深、主机型号、主机功率。渔船档案的建立,就是将以上各项记录逐一登记造册,建档保存。在实际工作中,所有这一切的操作占用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如  相似文献   

11.
《渔业现代化》2010,(3):71-71
国外渔船的节能方式主要集中在:提高渔船推进效率(改善主、副机性能、可调螺距螺旋桨、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安装导流管球鼻艏等),改进船型减少船体阻力(节能型涂料、纵流船型、双体船及小水线面双体船、不对称艉部线型、浅吃水肥大船型、双艉船和平头涡艉等),余热利用(冷却水余热取暖、加热柴油、制冷等),船体轻量化(铝合金渔船),能源利用(风帆、太阳能)等方面。燃重油技术和玻璃钢化在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渔船在所有船舶中数量占比最多,为实现对渔船的安全生产、渔业资源和环境等进行有效的检验和管理,图纸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依据。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渔船图纸资料不全,为了对这部分渔船进行技术评估和图纸还原,尤其是船体型线的还原,对某地一批有代表性的渔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合理地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的技术获得点云数据,并针对该批渔船的特点调整船体坐标系,获得可以利用现代船舶计算和设计软件建模的合适点云数据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BP神经网络在渔船航行安全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船在海上航行时由于船体自身结构或者海面风浪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时常处于潜在的威胁当中。为了研究渔船在海洋环境中可能会遭受的风险,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对渔船吨位、发动机功率、渔船材质、渔船船龄以及渔船所处海面风等级、海面浪等级等6个预警指标要素构成的渔船预警模型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渔船在海上航行时的风险等级。在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中使用了400个渔船事故案例,将训练样本按照数量划分为多个级别进行验证。预警模型结果与实际值比较显示,模型的正确率为79.76%~83.62%,其中在训练样本数为测试样本数的0.75倍时,模型精度最高。研究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渔船风险预警模型的评估结果与渔船实际事故状态基本相符。该模型的建立为渔船海上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于春阳 《水产科学》1996,15(4):40-41
浅谈8.83KW以下艉挂机渔船船长双向培训于春阳(葫芦岛渔港监督处)一、双向培训问题的提出我市地处辽东湾北部沿海,有8.83KW以下、机驾合一的艉挂机渔船2000多只,约占渔船总数的80%。由于这类渔船船体小,抗风能力差,一般核定航区距岸5海里以内,...  相似文献   

15.
11.8 kW定置网玻璃钢渔船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定置网渔船性能和推广小型玻璃钢渔船,设计了11.8kW(16hp)玻璃钢渔船。船体总长11.89m,船宽3.30m,型深0.95m,吃水0.70m,设计航速6.5kn,鱼舱装载量6t,满载排水量12.5t,自持力15d。船体结构全部采用玻璃钢材料。型线设计成单折角型舭部、舷顶外飘、巡洋舰尾。船艏、艉、底部用耐磨材料进行了处理。稳性满足Ⅲ类航区要求,操纵性、耐波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现中小型捕捞渔船大都是个体或承包业户,其中不少人对渔业船舶的技术性能不太了解,不知如何维护渔船船体和设备。由于盲目给渔船坐滩(水较浅或码头以外的地方),导致渔船船体结构和设备的技术数据误差超出了规范的要求,渔船轴系有关部件磨损比较严重,轴系的传动效率降低,渔船的捕捞生产效率也因此降低,给渔民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执行中、日、韩三国渔业协定和恢复我国近岸渔业资源,国家从2002年开始实行报废渔船制度。由于报废渔船处理容易出现二次污染,对此渔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渔船报废后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拆除主机,拆解船体后废弃,浪费较大。如何在报废渔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2000,(3):140-141
日本研制出渔船防翻充气翼  中小型渔船在遇到风暴和海浪时 ,往往容易触礁倾翻。为了提高渔船的安全性 ,日本新岗制铁所研制了一种防止翻船的充气翼。这是用复合高强度塑料或橡胶制造的 ,安装在船体两侧船舷上的一种折迭翼。与翼体相连接的有空压气缸、气阀等附件 ,平时翼体折迭以后可紧贴船边 ,不会影响渔船行驶 ,一旦遇有风暴或船体倾斜到一定幅度时 ,便会触动气阀 ,使翼体迅速张开并充气。张开后的气翼可防止翻船 ,大大提高了中小渔船的安全性。(张平远 译 )肉粉在比目鱼饲料中的应用  为探讨肉粉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后对比目鱼生长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新建钢质小渔船船体检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营口地区有从事渔业生产的木质渔船3061条,总计65554KW,其中14.72KW以下渔船近2000条,由于这些渔船分布千家万户,船体小,设备简陋,续航期短,抗风能力差,安全设施不完善,潜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而目前对木质渔船的检验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船体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近几年来,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新造木质渔船数最之多,增加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自1985年以来,新造渔船达2000多条,其中95%以上的木质渔船是由个体木工自行建造的,没有船型设计图纸,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