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鳖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养鳖和开展鳖病研究最早的国家。但与鱼病相比进展得非常慢。80年代初据江草、木村、福田等日本学者报道,共发现10种鳖病。其中属细菌性疾病有3种:气单胞杆菌病、皮肤腐烂病和穿孔病。主要病原菌为产气单胞菌,其次是假单胞菌等。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鳖病进行研究,报道过赤斑病、红脖子病、疖病、出血性败血病等。主要病原菌为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有的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笔者等1993年从厦门东浮养鳗场的病鳖中也分离到嗜水产气单胞菌。 由此可见产气单胞菌是鳖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着重探讨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1995-1996年对福建省主要养鳖基地进行养殖鳖病害现场调研和样品分析的结果,现场调查的情况表明,我省主要养鳖地区病害情况较为严重。福建沿海地区养殖中华弊病害较闽北及闽西养鳖地区严重,1995年成活率分别为75%和60%,沿海养鳖地区最具威胁的病害是病毒性出血病的白底板病,而闽北养鳖地区养殖鳖的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白斑病。鳖病对我省养鳖业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是我省养鳖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鳖病研究力度,对引进鳖苗加强检疫。在养殖管理上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下养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场自1993年起开始饲养稚鳖。刚开始养殖稚鳖时,由于没有很好掌握防病治病技术,头两年稚鳖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1995年和1996年,我场加强稚鳖养殖期间的疾病防治,并且改变了原有的养殖方式,使稚鳖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提高稚鳖成活率有以下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郑善坚 《内陆水产》1997,22(4):26-26
随着人工养鳖的迅速发展,鳖病日趋增多且不断在变化。1996年杭州地区普遍发生稚鳖的白点病,而去年稚鳖阶段广泛发生的白斑病相对发病率减少。稚鳖白点病据报道在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有发生,死亡率达30%-85%(程天印等,1995。伍惠生,1995。),笔者在1996年萧山中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发生的一稚鳖白点病病例中,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短期浸泪与全池遍洒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症状患病的是规格15-40g稚鳖,在其背甲、腹甲、颈部及四肢基部等处,肉眼可见粟粒状白色斑点,在背甲上白点向外突…  相似文献   

5.
甲鱼红脖子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四川黑竹特种养殖场于1994年9-11月间二次发生幼甲鱼大量发病的事例,经临床观察病理检查,以及病原体分离培养等,确定甲鱼红脖子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发的,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素有敏感性;毒力试验表明,对小白鼠的MLD为2.5亿个菌,用抗菌药物防治甲鱼红脖子病虽然有效,但对甲鱼的食欲有影响,建议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甲鱼养殖从70年代试养到90年代的飞速发展,不过近20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大发展还是始于80年代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90年代以前,包括野生鳖在内,估计年产量只有千吨左右。而按有正式统计起,1993年全国人工养殖甲鱼产量为4427t,1994年为9360t,1995年为17445t,1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高”农业不断发展,我国养鳖业发展迅猛,1995年广东省养鳖水面超过1万亩,东莞市投入2亿元资金,建立30多个养鳖场,养鳖水面3,000多亩。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水平的提高,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鳖病诊治的实践,将危害较大的鳃腺炎病的疹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正清 《内陆水产》1997,22(5):27-28
甲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是甲鱼快速养殖的关键。由于其放养密度高,水质变化快,生态环境极易恶化,发病机率愈来愈高,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苗种培育期病害防治已成为甲鱼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1病害种类和特点1.1工厂化苗种培育期的甲鱼病害根据其发病原因主要分为4类:(1)细菌性疾病,如商皮病、疖疮病、穿孔病、出血病等;(2)真菌性疾病,如白斑病等;(3)营养性疾病,如萎瘪病、脂肪代谢不良症、肠炎、雄性生殖器突出等;(4)其它.如氨中毒、水肿病、生长呆滞症等。1.2其发病特点:(1)暴发猛。通常几天内就可大…  相似文献   

9.
章剑 《内陆水产》2000,(10):16-17
6益生菌的应用 据刘晓鹏等〖北京水产, 2000(2)〗报道,微生态制剂具有投入小、收益大、无抗药性等优点,是 21世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正如我国著名微生物学专家魏曦教授预言的那样:“光辉的抗生素时代之后必将出现一个微生态制剂的时代”。美国将乳杆菌混入猪、牛饲料中,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可使牲畜增重 10%~ 20%。国内,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产的“调痢生”;中国农大研制生产的“益微”;王经邦等曾用肠微球菌和双歧杆菌重建仔鳗肠道微生态系,对提高摄食量有明显效果。 1995年大连水产学院桂远明等报道,用加有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0.
鳖病制约养鳖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诊断和综合防病、有利于提高养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1鳖病的诊断1.1目检主要观察鳖体表、眼睛、口腔、泄殖腔等部位,内脏病变通过解剖、观察部位有肝、脾、肾、肺、肠、生殖腺体、系膜等。国检比较容易观察到白斑病、白点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腐皮病、穿孔病、水霉病、水蛭病、钟形虫病等鳖病。1.2镜检用显微镜进行病原体检查和鉴定。可采取病灶组织中的粘液、白点、增生物、疖疮和穿孔内容物、腹水、肝、脾、肾、肺、肠、生殖腺体、系膜器官组织、血液涂片、眼水晶体、直菌的菌丝体、小型寄生…  相似文献   

11.
鳖白底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病原菌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的白底板、腐皮病是两种较严重的传染病,两者并发症的感染率可达80%~90%,死亡率100%。陈晓凤等[1995]研究认为白底板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和变形杆菌(P.vulgaris)。而谢军[1996]认为该病的病原可能是病毒。腐皮病的病原也众说不一,孙佩芳等[1998]多次从患腐皮病的中华鳖血液和肝脏中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而其他人也从患腐皮病鳖体内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菌种,其中认为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12.
甲鱼暴发性死亡症状辨析及防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家田  张弘 《内陆水产》1997,22(7):28-29
近年甲鱼养殖蓬勃发展,病害也随之日益突出。日本70年代,我国台湾80年代流行的甲鱼暴发性死亡,从1993年流入福建后,已渗入到内地,严重地威胁着甲鱼养殖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湖北省甲鱼在暴发性死亡过程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疑难现象如何区别及防治等作此辨析。1暴发性死亡的疑难现象暴发性死亡的起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分辨厂解。1.l起因不同,而结果一样:①因水质恶化氨氮硫化物中毒引起。②由腮腺炎病或水质恶化与腮腺炎并发引起。前者容易发现,病发前吃饵量逐渐下降,爬上食台或晒台上病恹…  相似文献   

13.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6):33-34
5类毒素免疫预防 70年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曾为天津市出口的商品鳖进行治疗试验.用患赤斑病病鳖的肝、肾等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注射病鳖后大部分痊愈.疗效非常显著。刘茂春(1980)用患红脖子病病鳖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效果也很显著。凡是大型、中型的养鳖场应该自行制备类毒素疫苗.解决传染性鳖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鳖鳃腺炎病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普仁 《淡水渔业》1996,26(1):42-43
鳖鳃腺炎病及治疗叶普仁(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水平的提高,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鳖病诊治的实践,将危害较大的鳃腺炎病的疹治情况介绍如下。鳖鳃腺炎病的主要特征是:口腔两侧的鳃腺发炎糜烂;口腔、...  相似文献   

15.
鳖池水质安全预报与生态环境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主要水化学指标对鳖池水质进行安全预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水质调节,是预防鳖病,提高成活率和产量的好方法。山东省甲鱼苗种繁育基地应用此法,8月放养稚鳖,5月出池,总面积271.06m2的越冬池中产鳖950.4kg,平均成活率68.98%,比往年成活率提高了50%;鳖平均规格254.7g/只,是往年同期的5.09倍;平均单产3.51kg/m2;平均群体增重60.54倍;效益为1136.25元/m2。  相似文献   

16.
甲鱼养殖业经过1995年至1996年上半年的红火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市场销售价格降幅很大,从汉口交通路和武昌大东门两大农贸市场的调查情况来看,难鳖、亲鳖和成鳖的价格与1995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了7O%、42%和50%以上。1996年一只5克重的稚甲鱼卖7元,不仅大大低于95同期的28元~32元,而且销路不畅;成鳖也从1995年的每500克180元~200元跌至目前的80元左右。甲鱼价格的大幅度下滑,使刚刚形成的甲鱼产业面临严峻考验。虽然价格下滑对甲鱼走进寻常市民家,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有好处,但是如下滑局面得不到控制,势必对甲鱼…  相似文献   

17.
鳖,俗称水鱼、甲鱼,是一种名贵、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它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又是传统的药物,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肾等功能。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养殖范围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病害问题明显突出,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鳖病及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对虾疾病发生的概况 世界养虾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1992年养虾产量约75万t;我国养虾业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1988年产量达20万t,居世界第一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忽视虾病的防治研究,导致虾病暴发流行,中国台湾省(1987~1988)、中国(1993~1994)、印尼(1994~1995)、印度(1994~1996)、厄瓜多尔(1993~1996)、洪都拉斯(1994~1997)和墨西哥(1994~1997)都曾因对虾疾病而  相似文献   

19.
药物的储藏保管 光照、高温和空气氧化均能使药物失效,如漂白粉接触空气中二氧化碳,遇光和热会迅速失效;硫酸亚铁能在空气中氧化成碱式硫酸亚铁而失去药效;敌百虫见光后药效会下降。此外有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受到潮解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如硫酸铜、漂白粉、孔雀绿等)在金属容器中药效下降和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3,(8):64-64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侵袭性鳖病及其它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即由细菌、霉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鳖病通称为传染性鳖病;由寄生虫为病原体引起的各种鳖病通称为侵袭性鳖病;除上述两类由病原体引起的鳖病外,还有许多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其他因素引起的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