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的对虾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丽明 《海洋渔业》1991,13(4):186-189
<正> 对虾味美,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对虾养殖的收益要比其他养殖种类可贵,所以,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盛行。然而,在养殖过程中虾类产量常受疾病的制抑,另外,还因对虾具有潜伏的习性,在天然捕获时很难发现死虾和病虾,只有在大量发展养殖后才对疾病研究引起重视,据国外资料报道,国外在50年代就开始了研究,而我国只有几年的研究历史。为了克服对虾疾病,造福于养殖业者,现将国外资料报道发生在野生虾和养殖虾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立克次氏体、病毒、原生动物和其他种类疾病的病原体和防治方法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业已查明且危害较大的虾病有30种以上,但对不少疾病尚未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我们几年来在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对对虾疾病的防治经验,结合其他研究资料,将常见的对虾疾病与防治技术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1,26(12):21-22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仍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笔者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环境及病原体之间的关系变化较复杂,生产中对虾病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养虾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了当前影响对虾养殖业的一大灾害。现将南美白对虾疾病暴发的特点、原因、综合防治措施及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普遍出现对虾病害,引起大量死虾现象,由此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虾户的利益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防治对虾疾病,已成为养虾业中当务之急。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等单位大力协助下,曾就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对虾症病,作了各种药物饵料的对比试验。近期,  相似文献   

6.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2):14-15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本人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的…  相似文献   

7.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暴发,特别是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确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3):34-35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虾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者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科学建造虾池是健康…  相似文献   

9.
1993年全国沿海对虾养殖普遍爆发虾病,损失惨重。全国许多专家、教授围绕去年爆发的虾病各抒己见,探讨发病机制。本文作者对对虾养殖疾病及防治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可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疾病也在各地流行起来,虾病已成为发展养虾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据报道,虾病有七大类,约40种。1980年我国养殖对虾仅发现七种疾病,到1989年增加到30余种。河北省沧州地区对虾养殖生产从1983年开始起步,到1990年已形成较大规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海鲜世界》2004,(5):25-25
湛江市海产品非常丰富。主要海产品有:对虾,龙虾,蟹,海蜇,黄花鱼,花鳝,海参,东风螺等。这里的龙虾、鲍鱼等是名贵品种。湛江对虾产量很大,历来为广东省有名的对虾产区,年产一般2000多吨,其中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最多。从70年代初郊区开始试养对虾获得成功始,至1991年湛江市已经建造虾池18万亩放养数万亩,总产量达9000多吨。品尝对虾以天然海产者为佳,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这儿养殖的对虾大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对虾养殖产业规模大、产值高、从业渔民多、产业链长,是我省渔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但由于1993年以来全球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影响,虾产业遭受重创,经济损失惨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套养河鲀防治虾病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套养河鲀比对虾单养池塘养殖成活率提高了9.0%,产量提高了22.4%,并有效减少了对虾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1):32-33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给广大养虾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的损失,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其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联。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甚至杜绝虾病的滋生,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伍建昌  叶妃轩 《水产科技》1990,(2):20-21,17
斑节对虾(P.monoedom FABRICIUS)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广、食性杂、价值高等特点.1988年,湛江市共养斑节对虾2,277亩,平均亩产45公斤,虾农普遍有盈利。1989年,为了进一步掌握斑节对虾养殖技术,湛江市水产局与廉江县水产局在龙头沙对虾试验场,进行了高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养虾业的不断发展,养殖面积大幅度增加,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虾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达到高单产、高规格、高效益、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生产上一些危害比较严重、易发的虾病为例,对虾病的常规检查和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为对虾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虾养殖遭遇病害危机,白斑综合征(WSSV)、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等疾病频发。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据报道主要养虾大国泰国产量下降约50%,中国下降约17%。探索有效的对虾病害预防措施,成为减少虾病暴发及损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锌在长毛对虾体内的积累、分布和排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Penaeus)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高档海产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最近几年,福建省对虾养殖生产发展很快。1987年全省对虾养殖面积为21万亩,产量达1.38万吨。然而,最近几年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问题亦日益严重,出现了“黑鳃病、弧菌病(俗称红腿病)”等各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对虾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给虾农经济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对虾病对浙江1993年养殖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虾病情调查。现场药物和水质治理的试验结果,总结研究出几条防治虾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防治中国对虾聚缩虫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虾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瓶颈”之一。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在实际生产中,胡乱用药,用禁药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如何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防治此病迫在眉睫。本文就中草药对中国对虾感染聚缩虫的治疗效果作了初步研究,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对虾的聚缩虫病是对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对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继而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