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012039中层拖网系统网位控制的计算机模拟=中层卜口一少夕又于八内网位置制御夕三二卜一夕日夕【刊,日〕湖夫祥,东海正,松田皎//日水志一加01,67(2)一226一230 尝试了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控制安装在东京水产大学训练船“神鹰丸”上的中层拖网的位置。使用曳纲长度和拖网速度作为一种控制参数所模拟的网位动力学与实海试验观察到的现象相一致。作为把模拟结果应用于实际作业的一例子,用曳纲长度或拖网速度中一些初始值的图示方法提供了控制网位瞄准目标鱼群的方法。在实际作业中,以目标鱼群到网位的相对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来快速控制以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课题是省科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层拖网在一些国家已是一种成熟和有效的捕捞作业。国内一些省的生产科研单位也曾先后进行过试验,且在一些远洋渔业中使用,但我省迄今还是空白。中层拖网作业方式是“瞄准捕捞”,因而准确控制网位是捕捞成功的关键。中层拖网网位除与自身的特性(网型、浮沉力配备等)有关外,还受到曳纲长度(L)、拖速(V)、两船间距(D)的影响。因此为了搞清各参数对网位的影响,检验网具的各种作业性能,为下一阶段的生产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船底拖网网位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船底拖网网位控制方法的探讨韩曦(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总公司116100)关键词:双船底拖网,网位,控制方法在底拖网生产中进行瞄准捕捞是渔业界多年追求的目标,所谓瞄准捞就是在探知鱼群所在水层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拖网在水层中的位置——网位。使之处在最适的...  相似文献   

4.
余海 《海洋渔业》1994,16(1):18-21
<正> 在大型远洋拖网加工渔船上,都配备着网位仪。网位仪作为拖网的“眼睛”,被船员视为宝贝,其重要性超过了探鱼仪。网位仪按与换能器的连接方式来分,有无线网位仪和有线网位仪二种。在我国的几十艘大型远洋拖网加工渔船上,大都使用有线网位仪,但最近几年来,改装无线网位仪的越来越多,已呈一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线网位仪电缆绞机操作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损伤电缆,造成网位仪的故障;另外,起放网过程中,电缆与网具和甲板的撞击和摩擦也会损伤电缆,引起故障。据笔者的实船观测,网位仪90%以上的故障由电缆损伤所  相似文献   

5.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4427x-36.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5~13.5℃。根据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今后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捕捞技术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南极磷虾中层拖网网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15年2—7月随青岛远洋捕捞有限公司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大型中层拖网渔船"明开轮"赴南极南舍得兰群岛水域执行农业部南极海洋生物开发利用项目期间收集的网位(D)、网口高度(H)、曳纲投放长度(L)和拖速(V)等数据,分析了拖速和曳纲长度对拖网网位和网口高度的影响。本研究中,网口高度定义为网口上下纲深度之差;网位定义为网口中心位置水深。根据渔船作业习惯和虾群群体特点,曳纲投放长度范围138~258 m,每档间隔20 m。拖速1~3 kn,间隔0.5 kn。结果表明:(1)网口高度变化范围为13.6~24.1 m,网位水深变化范围为50~70 m;(2)作业过程中,南极磷虾拖网网位变化主要由曳纲长度决定,曳纲从138 m开始投放时,每增加20 m,网位平均下降深度约1.9 m,网口高度平均减小1.1 m,曳纲长度对网位和网口高度均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P0.01);(3)拖速由1.0 kn变化至3.0 kn时,网位平均上升速率约2.9 m/kn,网口高度平均减小速率为2 m/kn,平均降低19.8%,拖速对网位和网口高度的影响显著(P0.05);(4)不同曳纲长度时的各拖速区间内的平均网位变化速率呈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规律。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南极磷虾渔船船长根据虾群的群体大小、水层变化及其与网具的位置关系,适时调整曳纲长度和拖速,使网位到达预设水层,实现瞄准捕捞提供参考,还可为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网具性能的优化以及南极磷虾拖网网具设计的改进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林德芳  王民诚 《水产学报》1992,16(4):378-382
鳀(Engraulie japonieus)广泛分布于黄、东海,从五十年代起在我国进行过灯光围网、舷提网、中层拖网等的捕捞试验。由于对资源数量、洄游分布缺乏系统调查和鱼群探测手段落后等原因,都未获成功。1984年10月挪威王国政府赠给我国的“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到达后,对黄、东海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认为鳀资源最高达300万吨,年可捕量约50万吨。越冬期间鱼群相对集中,渔场稳定。因此开展鳀变水层拖网试验研究,促进商业性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海水产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承担这一课题,在变水层拖网设计、作业网位控制、渔场探测和瞄准捕捞技术等方面,研究解决了一些技木难点,为采用变水层双拖网捕捞鳀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国际渔业     
挪威的渔业电子化 近年来,挪威渔业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电子仪器相继产生,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例如,新的网位仪可测2000m距离内的网位状况。它能测出拖网的网口是否对准鱼群、进网鱼群的数量和鱼群在网上网下通过的情况,还可显示出拖网上纲离水面、下纲离海底的距离。又如囊网渔获指示器有四个传感  相似文献   

9.
挪威西姆拉公司生产的FH拖网观察器,其主要部件是发射换能器和传输装置,并与其他仪器配合,组成一个网情观察系统,在渔轮进行拖网作业时,可以确定网位,了解网获程度和其他方面的量值。该系统包括记录器、网获指示器、温度指示器、发射换能器、  相似文献   

10.
中层拖网     
中层拖网,它是一种近十年来发展得很快的网具。本文是一篇简短的“入门资料”,提供给拖网,刺网、围网和延绳钓渔民,他们经常想知道在海上常见的这种大型围拖网使用的是什么捕捞技术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杨吝 《水产科技》1994,(3):31-3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拖网渔具在捕鱼过程中对象鱼种的行动情况,1987—1989年日本水产厅开始了一项以中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的中层和底层拖网技术开发性试验,先后使用安装在拖网的不同部位的水下摄影机和自动录像机,在海上摄录了中层和底层拖网捕鱼过程中的鱼类行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搜集了许多文献,着重围绕中层对拖网理论、中层对拖网网具、中层对拖网的捕捞技术以及中层拖网的深良调整等内容进行概述。这些技术对我国研究中层对拖网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拖网作业参数对南极磷虾捕捞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拖网作业中捕捞效果及影响因素,根据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6月随“龙腾”轮在南极海域生产时收集的作业参数、网具深度和声学数据等信息,利用声学方法获取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与期望入网渔获量,结合网位变化和渔捞统计情况量化捕捞效率;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不同拖速和曳纲长度下,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的偏离程度,研究其对网具捕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水深为(37.29±9.72) m,拖网稳定拖曳期间网位深度为(30.72±10.41) m,网位调整幅度为(11.52±7.09) m。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偏离(6.33±3.58) m。(2)网次渔获量为(16.25±6.77) t,拖曳过程中网口始终对准磷虾集群质量中心进入网口的磷虾总量为(27.06±10.19) t,捕捞效率为(63±19)%。(3)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差值对捕捞效率影响极显著(P<0.001),两者吻合较好时捕捞效率高;拖速与捕捞效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拖速增大网位上升,捕捞效率越低;曳纲长度增加网位下降,但曳纲长度变化与捕捞效率相关性不明显(P=0.087)。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南极磷虾拖网作业中有效利用磷虾行为特征,改善网具性能,提高拖网捕捞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 鲢、鳙鱼变水层疏目拖网是近几年试验成功的。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劳力省、产量高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已被各省广泛引进。变水层疏目拖网的网具结构、设计装配及作业中的网位控制与一般拖网有所不同。通过近三年的推广使用,其在作业中大致遇到如下几个问题。一、网破 1.现象:网衣和网口撑杆纠缠,网衣撕破;浮子穿入网衣网目内,网目扯断;网口网衣或常在网的某些部位撕破;网身的中后部大面积撕破。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6,(9):26-27
中层拖网可分为二大类;(1)单船拖网,(2)双船拖网。双船拖网(对拖)于1948年第一次以丹麦式中层拖网在生产上应用。这种拖网经过几次改动后,已在几个国家应用;目前,英国已广泛应用于苏格兰鲱渔业。  相似文献   

16.
祖国各地     
双船变水层拖网技术鉴定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市水产局受国家水产总局委托,于1981年7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双船变水层拖网技术鉴定会。会议认为,1978年进行的双船变水层拖网试验,在网型、网位控制、瞄准鱼群栖息水层和甲板操作技术等方面获得了初步成功。通过1979年12月至1980年11月的生产性试验、和在协助指挥生产和渔场调查的同时,还获得年利润4.9万元的好成绩,与会代表确认,双船变水层大目拖网是捕捞马面鲀的季节性有效工具。由于在东、黄海尚未发现可供变水层拖网全年作业的捕捞对象,全年运营还不能收到象底拖网作业  相似文献   

17.
渔具控制系统——SCANMAR渔具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渔具控制系统是实测网具作业参数,控制网具作业过程的一套装置。以拖网为例,其作业参数主要包括:拖网速度,拖网阻力,网口高度,网位深度,网板水平扩展距离及影响渔获的海况因子(如潮流、水温等)。由于网具作业参数涉及面广,而且彼此属性各异,所以设计能实测网具作业参数的综合系统,必须借助于现代的高新技术。80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系统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于 2020 年 1—4 月随“龙发”轮在南极 48.2 亚区(45°W~48°W, 60°S~61°S)进行海上试验, 采集了拖速、曳纲长度、曳纲张力、网具和网板深度等信息, 分析了投放和收绞曳纲的速率对拖网渔具的动态特性影响规律, 以及在稳定拖曳状态下拖速和曳纲长度与网口高度、曳纲张力、网位的关系。结果表明: (1) 放网阶段平均拖速为(2.96±0.36) kn, 收网阶段平均拖速为(1.35±0.26) kn; (2) 网具自然沉降阶段曳纲投放速率为(54.1±5.9) m/min, 起网阶段曳纲收绞速率为(47.15±7.02) m/min; (3) 随着投放速率的增大, 曳纲张力逐渐减小, 网口高度增加; 投放速率与网位下沉速率成正比; (4) 收绞速率与曳纲张力呈负相关关系, 网具上调阶段的曳纲张力要比起网阶段的曳纲张力大。随着收绞速率的增加, 网口高度增加; (5) 稳定拖曳过程中,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网口高度均产生显著影响(P<0.01), 随着拖速和曳纲长度的增加, 网口高度减小; (6) 在自然沉降阶段, 当投放速率过大, 网板带动网具急速下沉, 网板会出现“超调”现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南极磷虾拖网网位的有效调整, 提高拖网瞄准捕捞效率, 还可为验证中层拖网性能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层拖网类渔具,是我国大型水库捕捞中上层鱼类的主要渔具之一。其渔具结构及渔法特点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为便于同行交流和推广使用,这里简介一项59kW中层拖网渔具。该渔具属双船中层有翼单囊拖网类渔具,采用大尺寸网目四片式结构,曳行时依靠调整浮、沉力和曳纲长度控制网具作  相似文献   

20.
网位仪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渔用电子仪器,用它探测拖网网口的垂直高度、入网的鱼群以及网口周围的水温等,可以及时调整并保持最佳作业工况,提高捕捞效果。以日本古野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NM—850ATⅡ型网位仪为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探测发射机、潜水接收机和记录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