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大白菜抗根肿病自交系265和感根肿病自交系139为试材,采用室内根肿菌人工接种技术,研究根肿菌侵染对不同抗性大白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3d,139In和265In根毛均有根肿菌侵染,且随着时间延长侵染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65In早期根毛侵染率明显低于139In,后期显著高于139...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GC/TOF-MS)检测抗纹枯病品种(YSBR1) YS和感纹枯病品种(Lemont) LE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后的代谢组差异,以探究水稻抗纹枯病机制。结果表明:R.solani侵染后,YS和LE分别有82和75个差异代谢物(DAM)的含量升高;相对于LE, YS中存在更多的氨基酸类差异代谢物,其中合成抗病因子(水杨酸、乙烯、木质素、叶绿素和γ-氨基丁酸)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受诱导水平明显高于LE。结果提示YS对纹枯病的较强抗性可能与其自身特有的代谢产物尤其是抗病因子相关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借助水培法,观察芸薹根肿菌侵染结球白菜过程,确定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部位及侵染时间;以结球白菜根毛被侵染数为指标,比较休眠孢子提取前处理方式、培养液p H值,孢子接种浓度、光照时间对根肿菌早期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0~3 cm段根毛,1~2 cm段皮层,根毛与皮层均在第5天观察到游动孢子囊,皮层侵染点峰值晚于根毛。肿根腐烂、光照12 h/d、接种孢子浓度1×105个/m L、p H值4.2为芸薹根肿菌最佳侵染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羊肚菌子实体为试材,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样本相关性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羊肚菌白霉病在不同侵染阶段中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羊肚菌受到侵染的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异,共鉴定出395种代谢物,大部分代谢化合物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M1与M2、M1与M3样本中分别检测到81和146个差异代谢物。此外,KEGG主要富集到全局地图和总览图、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及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途径;HMDB主要富集到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类脂质类、有机杂环化合物、苯甲酸酯类等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十字花科根肿病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为小白菜根肿病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注射法、菌土法和蘸根法进行小白菜根肿菌接种,并使用最佳接种方法在小白菜不同生长期对其接种,进行了小白菜根肿病发病调查时期比较以及小白菜不同浓度根肿菌接种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注射法以69.44%的发病率、高达60.71%的病情指数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更适合大量材料的接种鉴定;小白菜的整个生长期都能感病,且受侵染越早,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小白菜接种根肿菌30 d时根部能够观察到明显的根肿,且接种时间越久,病情指数越高;根肿菌接种浓度在1×106个/g(干土)时能够引起小白菜76.67%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为55.71%。  相似文献   

6.
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是参与植物抗病性的重要物质,在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青花菜为材料,在克隆BoPR1基因的基础上,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它们在根肿菌和核盘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oPR1基因组全长为489bp,无内含子,编码162个氨基酸,具1个信号肽和1个SCP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BoPR1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的PR1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上聚为一组;与醉蝶花PR1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PR1基因的表达受根肿菌诱导,在接种5d时的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的11.84倍;BoPR1基因的表达则不受核盘菌诱导。  相似文献   

7.
分别比较了菌土接种、蘸根接种对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菌土接种的发病最严重;在接种浓度试验中,浓度越高,发病越重;对不同的根肿菌进行接种比较发现重庆涪陵地区的根肿菌比成都地区根肿菌致病性强,以涪陵地区的根肿菌作为菌源,验证了2个抗病材料99033,99037和2个感病材料99076,99046.并根据实践建立了一套新的田间单株病情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植株感病时,根部形成手指状或块状的畸形膨大。基于此,针对贵州省部分地区所采集的十字花科不同作物根肿病样本,通过形态观察法与地衣红染色法,分别对油菜、甘蓝、白菜3种作物的病原菌进行观察、讨论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甘蓝、白菜这3种作物的根肿病病原休眠孢子在形态和大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期该研究结果为该病菌的生物学研究及生理小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发的病害。芸薹根肿菌属于根肿  相似文献   

9.
甘蓝根肿病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比较了菌土接种、蘸根接种对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菌土接种的发病最严重;在接种浓度试验中,浓度越高,发病越重;对不同的根肿菌进行接种比较发现重庆涪陵地区的根肿菌比成都地区根肿菌致病性强,以涪陵地区的根肿菌作为菌源,验证了2个抗病材料99033,99037和2个感病材料99076,99046。并根据实践建立了一套新的田间单株病情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raradices混合菌接种组(H)、不接种的对照组(CK),测定了红花伸长期的生物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pH值及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接种组丛枝菌根真菌均有侵染,混合菌接种组侵染率最大(69.00%);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接种混合菌的效果最大,红花生物量、花绒产量、单株籽粒质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7%、17.79%、24.86%;接种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均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提高;红花生物量、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红花丛枝菌根的形成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促进红花生长,增加红花产量,根际效应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桃不同胚龄胚为外植体,建立桃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花后50 d的胚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可分化出不定芽.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6-BA0.25 mg/L+2,4-D 1.0 mg/L的效果最好,平均诱导率可达99.8%.将胚愈伤组织接种在培养基MS+6-BA1.0 mg/L+NAA0.1 mg/L上,愈伤组织转变为致密型,不定芽分化率为37.5%.将不定芽用100 mg/LIBA浸蘸其基部转移到不含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为82.0%.花后75d的成熟胚不定芽的直接诱导率达到96.1%.  相似文献   

12.
唐菖蒲花茎愈伤植株再生途径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外植体不同生长阶段、激素种类和浓度对2个唐菖蒲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ose Supreme 5叶期和Advanced Red 7叶期的花茎为外植体较好,2个品种直接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2 mg/L IBA 0.4 mg/L,愈伤诱导率分别达到80.50%和87.78%,愈伤全部再生不定芽,平均再生芽数分别为14.2和13.0,培养周期仅为45 d左右。在生根培养基MS IBA0.5 mg/L上生根率分别达86.67%和92.44%,单苗根数为16.1和22.1,根势好,结球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有效的木薯原生质体再生体系,为原生质体融合以及原生质体转化等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酶解木薯品种TMS60444 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的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达3.5×106个/g,FDA检测其活性约90%。用TM2G培养基以液体浅层法分别在5×105个/mL和2×105个/mL密度下培养,培养过程中前30 d用0.3 mol•L-1 TM2G新鲜培养基每10 d更换1次,此后每10 d用0.25 mol•L-1 TM2G新鲜培养基更换。原生质体培养45 d后即可挑出1-2 mm大小的愈伤组织分别在MSN培养基上分化胚、CMM上促胚成熟、CEM上茎伸长、MS上生根。【结果】在5×105个/mL的原生质体培养密度下,长出的都是致密型愈伤组织(能分化胚状体),而在2×105个/mL的密度下培养长出的有致密型愈伤组织,也有空泡型愈伤组织(不能分化胚状体)。本试验共挑出1 479个致密细胞团,分化获得757个子叶胚,已再生完整植株186棵。【结论】本研究分离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有较大提高,对前人所指出的瓶颈问题有所改进,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效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试管苗愈伤组织的悬浮细胞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马铃薯试管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每 45~50 mL培养基中加入 2g愈伤组织。结果表明, 20 d苗龄的试管苗诱导效果最好;固体培养愈伤组织继代 4~5次时最适于进行悬浮培养;良好的细胞悬浮培养物为浅绿色、清纯透明的液体,有数个到10多个细胞组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15.
以landersberg生态型的拟南芥为试材,建立了一套简便有效的组培体系。无菌苗的生长采用竖直培养,易于收集外植体。莲座叶、叶柄、下胚轴、根分别作为外植体在B5+5 mg/L2,4-D+0.5 mg/L KT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莲座叶作外植体出愈慢,出愈率低,愈伤组织质量较差;叶柄、下胚轴和根作外植体出愈快,且愈伤组织质量好,后期易分化。根外植体在MS+5 mg/L KT+0.1 mg/L IAA配方的出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2~3周后,愈伤组织能有效分化出芽,分化率达100%。分化出的芽移至MS+2 mg/L NAA培养基上竖直培养,2周左右诱导分化出根,然后移至MS培养基上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野生型拟南芥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型拟南芥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将其切段后接种在添加有不同浓度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研究了拟南芥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植株。[结果]6-BA对于愈伤组织诱导不可缺少,但其浓度太高易产生玻璃化;NAA单独使用利于生根,配合6-BA使用利于分化芽;获得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0mg/L6-BA+0.10mg/LNAA,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拟南芥的遗传转化或细胞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丽江野生紫斑百合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激素,进行鳞片分化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适宜激素浓度配比。结果表明:鳞片可以通过愈伤诱导发生途径再生,从愈伤组织上直接形成不定芽,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 TDZ+0.5mg/L NAA,诱导率为45.00%;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6BA+0.5mg/L NAA,增殖率为72.5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 1.5mg/L IBA,生根率达到93.33%。  相似文献   

18.
以欧洲卫矛生长健壮的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不同激素配比筛选出适宜其分化的培养基,将愈伤组织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适宜欧洲卫矛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欧洲卫矛愈伤组织适宜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生长周期为28 d,28 d后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和POD活性均出现2个峰值,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与P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且光照条件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高于黑暗条件下,PPO在培养后期活性下降,可能与愈伤组织褐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黄芩的幼茎、幼叶及叶柄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BA、2,4-D与NAA诱导愈伤组织及再生芽;在1/2 MS培养基上添加IAA、IBA或NAA激素,单独或者组合使用,诱导黄芩试管苗生根。【结果】幼叶和叶柄容易褐化死亡,而幼茎显示很好的脱分化和再分化效果;BA与NAA组合可以诱导幼茎外植体脱分化与再分化,而BA与2,4-D组合只能诱导愈伤组织发生。IAA诱导生根率最高,但是茎基部会形成愈伤组织,后期无法驯化成活;IBA及NAA均可以诱导根的发生,但是以IBA效果为佳。【结论】幼茎为最佳外植体,MS+BA0.5mg/L+NAA 0.5mg/L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芽的分化培养基。1/2MS+IBA 0.1mg/L为最佳的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70.3%。  相似文献   

20.
范洪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59-19760,19792
[目的]对何首乌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检测叶愈伤组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在25℃暗箱培养条件下,将何首乌叶在含有浓度为1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浓度为0.4 mg/L萘乙酸(NAA)的MS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15 d后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相同培养基中培养15 d,共转接3次,并通过HPLC法检测叶愈伤组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良好,并且测得叶愈伤组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为0.37 mg/g。[结论]由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含有二苯乙烯苷,该愈伤组织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生理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