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于灰色关联度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对2003年河南省夏芝麻区域试验中10个参试品种(系)的株高、腿高、黄稍长、果轴长、蒴长、单株蒴数、每蒴粒数、千粒重、生育期、病株率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与芝麻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千粒重果轴长单株朔数生育期株高蒴长每蒴粒数病株率腿高黄稍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芝麻主要农艺性状对其单株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河南地区种植的优质芝麻品种,本试验以20个不同来源的芝麻品种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单株产量与株高、始蒴高度、空梢长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对供试品种进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个芝麻品种的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果轴长、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依次是单株蒴果数果轴长千粒重每蒴粒数株高始蒴高度空梢长度。20个品种中,皖芝5号、郑杂芝3号、漯芝16号和项芝秸叶黄综合评价较好,其等权关联系数和加权关联系数排序均居前4名,更适宜河南地区大规模种植。单株蒴果数、果轴长、千粒重和每蒴粒数对芝麻产量的影响较大,实际育种中应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稻茬秋芝麻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筛选适合早稻茬秋季种植的优良品种,为秋芝麻育种中农艺性状的判定与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7个秋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早稻收获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长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单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7个秋芝麻品种的空稍长度、单株产量和单株蒴果数等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明显,每蒴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品种间差异较小.单株产量与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蒴果数>空稍长度>株高>千粒重>每蒴粒数>始蒴高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在等权关联系数和加权关联系数的结果排序中均居前3位.[结论]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对早稻茬秋芝麻的产量形成影响最大,在品种选育时应重点关注单株蒴果数及株高等与生物量积累有关的性状.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综合表现优良,是适宜早稻茬秋芝麻生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芝麻9个品种9个数量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闻度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始蒴高度>株高>全生育期>分枝数>空稍高度,芝麻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5.
对芝麻9个品种9个数量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始蒴高度>株高>全生育期>分枝数>空稍高度。芝麻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30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蒴数、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正相关;苗期与单株粒重负相关,花期、全生育期与单株蒴数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蒴数正相关,始蒴高与蒴粒数、空稍尖度与蒴粒重负相关,果轴长与单株粒重正相关,单株粒重主要取决于苗期长短和单株蒴数、蒴粒重.高产育种要以开花早、花期长,株高适中、始蒴矮、果轴长、结蒴多、千粒重高作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2006年国家(江淮片)芝麻区域试验的11个芝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夏芝麻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果轴长、株蒴数、蒴粒数、株高、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芝麻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芝麻新品种郑芝98N0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播期和密度对郑芝98N09经济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芝麻生育期呈缩短趋势,株高、果轴长、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逐渐降低;随密度增加,芝麻株高、蒴长、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也不断降低;同一播期不同密度对小区产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在开封地区芝麻生态环境下,郑芝98N09在开封市芝麻生产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31日至6月10日,适宜密度为每亩10 000~15 000株,郑芝98N09采用每亩15 000株密度下早播有利于芝麻高产。  相似文献   

9.
芝麻不同类型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评价不同类型芝麻品种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方法]选取国内外芝麻品种179份,按株型、叶腋花数、蒴果棱数差异进行品种分类,对各类型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在各类芝麻品种中,单株蒴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其次是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蒴果长度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是间接效应,株高在不同类型芝麻中表现有差异。[结论]选育芝麻品种时要根据品种类型的不同,对不同性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芝麻产量是由每667m2株数、单株蒴数、每蒴粒数、千粒重构成,该文通过近几年芝麻试验产量结果,分析出目前芝麻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还有很大差距,提出了宿州市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期提高芝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减施氮肥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以郑太芝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设置不施氮肥(N0)、减施氮肥(75 kg·hm-2,N1)、常规氮肥(150 kg·hm-2,N2)和高施氮肥(225 kg·hm-2,N3)共4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下芝麻在苗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收获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结果表明,与N2处理相比,N1处理的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变化;株高显著下降;单株产量略微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经济系数增加6.10%。N0处理的株高、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经济系数较N2分别显著降低15.89%、12.70%、25.67%、6.38%、10.00%、40.15%和16.43 %。从干物质积累来看,N1处理的根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重和粒蒴比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根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和粒蒴比重较N2分别显著降低19.40%、25.40%、28.40%、27.57%和9.83%。从光合特性来看,N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Pn和WUE分别较N2处理降低8.15%和8.52%。综上所述,氮肥减施50%对芝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为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玉米各农艺性状与其高产稳产性之间的关系,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2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平均产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运用DPS软件计算相关系数、稳定性参数及灰色关联度.[结果]玉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其平均产量的关联顺序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秃尖长;与稳定性的关联顺序为:穗长>株高>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秃尖长.从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穗长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8227,达极显著水平;秃尖长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仅为0.04689;穗长与稳定性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44698,达极显著;穗位高与稳定性的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仅为0.04567.[结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秃尖长6个主要农艺性状中,穗长对平均产量、稳定性系数影响最大且为极显著正相关,在育种实践中,加大对穗长性状的选择力度,有可能选育出具丰产性与稳产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尔滨地区对9个杂交粳稻组合材料进行栽培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杂交粳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和活动积温x3对产量影响较大;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活动积温x3〉穗数x7〉穗粒数x5〉根干重x2〉结实率x6。说明提高杂交粳稻产量首先应该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影响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胡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43份胡麻种质的种子产量与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开花日数、全生育日数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胡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83%~24.93%,平均变异系数为16.7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总影响达到92.17%,能较好地预测胡麻种子产量的变化;株果数和分枝数与种子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株果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742),相关系数最高(r=0.776)。[结论]株果数是决定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穗粗、百粒重和穗长最为重要,整体关联度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生育期>行粒数>吐丝期>散粉期>穗位>株高>穗行数>出苗期>出籽率,这说明目前玉米新品种选育应以果穗粗、长,百粒重大且穗行数多为主,以其他农艺性状适中为目标,协调各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品种(组合)明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紫苏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份紫苏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千粒质量、分枝位、二次有效分枝、一级分枝顶穗长、一次有效分枝、株高、顶部第1节间长、茎粗、主花序有效长度、基部第1节间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因此,紫苏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单株产量以及大粒型、多分枝、长穗型植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与产量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及预测候选基因,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式提高芝麻产量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363份不同遗传背景和地理来源的芝麻种质资源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2年2点4环境下8个产量相关性状(单株产量、单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株高、主茎果轴长、始蒴高度和表观收获指数)的表型值,借助覆盖全基因组的42 781个SNP标记,利用多位点SNP随机效应混合线性模型(multi-locus random-SNP-effect mixed linear model,mrMLM)对8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预测候选基因。【结果】在4个不同环境下,8个产量相关性状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6.51%—33.57%;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蒴数、株高、主茎果轴长、表观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10个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在2018年南阳环境下检测到47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63%—17.29%;在2019年南阳环境下检测到35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94%—11.90%;在2018年平舆环境下检测到35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2.15%—15.90%;在2019年平舆环境下检测到53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25%—11.13%;在4个环境的综合BLUP条件下检测到75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44%—13.58%。上述210个SNP涉及到175个位点,其中10个位点在3个及以上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在这10个位点基因组区域内,共鉴定到214个候选基因,其中156个候选基因具有功能注释,主要涉及植物代谢、生物调控、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根据功能注释筛选出4个可能与芝麻产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SIN_1006338编码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3(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3-like),参与乙烯的生物合成;SIN_1024330编码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负向调控植物细胞和器官的伸长;SIN_1014512编码吲哚-3-乙酸-酰胺合成酶GH3.6(indole-3-acetic acid-amido synthetase GH3.6),参与调控茎和下胚轴细胞的伸长生长;SIN_1011473编码泛素受体蛋白DA1(protein DA1-like),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增殖周期。【结论】通过多位点SNP随机效应混合线性模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175个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筛选出4个可能与产量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