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保护湿地、维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对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湖湿地共有高等植物65科188属295种,其中草本类植物多样性较高,湿地植物和灌木多样性较低。从群落角度看,水生植物多样性较低,且群落层次也不丰富,具体表现为水生植物比较单一。尤其是挺水植物主要包括荷花和芦苇,其他植物不但种类较少,而且数量也少。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提升植物多样性、改善生境的建议,以期为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升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水平和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功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湖州西山漾湿地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湖州西山漾湿地不仅是南太湖塘浦圩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环太湖旅游城市中独特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它具有山、水、田、园景观要素,湿地生态系统保存较为自然完整,其中湿地植物在景观、生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经调查,西山漾湿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维管植物123科309属386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17属17种、裸子植物5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103科282属358种;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类型多样,有15种分布类型;生态类型分布中湿地植物占明显优势,有198种,占总种数的513%,其中水生植物37种,占湿地植物的187%;湿地植物群落丰富,有芦苇群落、香蒲群落、双穗雀稗群落、菰群落、长芒稗+喜旱莲子草群落等16种,体现出较高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水生植物的4种主要类型,重点从生态功能、色彩层次、空间布局、水岸线等多角度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功能及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水域的水生植物分布、种名、生活型、株数、季相、花期、植物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共有水生植物(不包括引种植物)53种,且主要水生植物群落有27种。同时,依据调查结果,分析了上海辰山植物园水生植物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给类似园区的水生植物配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问题.种植耐盐植物是盐碱地利用和生物改良的重要途径.进行水生植物耐盐研究对盐碱湿地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水生植物耐盐评价方法、耐盐水生植物的筛选以及水生植物耐盐生理机制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湿地和湿地植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调查,阐述了扬州宋夹城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种类及生长现状,论述了园林生态及植物造景艺术,并针对宋夹城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管理较为粗放、运用形势比较单调、植物缺乏地方特色、水景设计水平不高等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促进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淤积物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制定适当的水生植物管理政策,通过在石佛寺水库人工湿地采集对比4种不同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混合植物)以及主河道区域的淤积物,分析各区域内淤积物密度及TOC(有机碳)含量,研究这4种水生植物对淤积物总重量及淤积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湿地内淤积较为严重,平均淤积深度为0.824m各区域淤积物平均密度为1.106t·m-3,水生植物的种植会使附近区域内淤积物密度明显降低。湿地淤积总量约为14699978t,其中生物有机质含量占1.31%,即淤积总量中有98.69%为非生物淤积,湿地内淤积物的主要是由外源的无机物质所形成的非生物淤积构成。但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会使淤积物变得疏松,从而增加淤积物的深度。因水生植物的种植,湿地内淤积物深度增加0.261m,占湿地内平均淤积深度的31.7%。其中荷花区域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高,促淤效应最为明显,使淤积深度增加约0.101m;芦苇与蒲草对淤积深度的影响较为接近,分别会使淤积深度增加0.067和0.063m;混合植物区域(包括沉水植物、根生浮叶植物和自由漂浮植物)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少,促淤效应最差,但仍可以使湿地平均淤积深度增加0.030m。水生植物对于淤积深度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腐解后对淤积产生的疏松效应,应及时对植株残体收获利用。  相似文献   

9.
陆福元 《上海农业科技》2010,(1):114-114,116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湿地的生态平衡、塑造湿地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常熟市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在湿地建设中科学合理营造湿地,突出水生植物景观特色,构建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在水生植物种植地要求、种植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营造湿地公园、人工湿塘、雨水花园等不同人工水域系统时,选择观赏价值高、可适应相应的水湿梯度值的水生植物,做到群落结构稳定、少管理、低投入、功能高效,是现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中,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不足,探讨在水湿因子影响下,水生植物选择应用的科学性。针对人工水域系统中湿地公园、湿塘、雨水花园生境与设计结构中水湿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其种类适应性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植物种类丰富,据调查统计,共有水生维管植物64种,隶属25科40属,依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划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4个生活型。同时,对水生维管植物的用途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利用、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对青海高原湿地水生维管柬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高原湿地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59种,隶属15科24属,具有较明显的温带性质。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2个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无其他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2个分布类型及变型:世界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型还含有北温带分布、环极分布、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等3个变型,无其他分布型分布。据统计,59种水生植物有32种挺水植物、18种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这些种类组成14种挺水植物群落、8种沉水植物群落、4种浮叶植物群落和3种漂浮植物群落,群落多样性比较多样。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12月,对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等湖滨带及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伴生种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分析了玉溪市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玉溪市水生植物物种丰富,种群的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分布有狐尾藻群落(Com.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凤眼莲群落(Com. Eichhornia crassipes)、芦苇群落(Com. Phragmites australis)、荷花群落(Com. Nelumbo nucifera)、旱伞草群落(Com. Cyperus alternifolius)等26个优势群落。其中,沉水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黑藻+金鱼藻+苦草群落(Com. Hydrilla verticillata+Ceratophyllum demersum+Vallisneria natans)、狐尾藻群落(Com.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等5种,浮水植物群落主要有凤眼莲群落(Com. Eichhornia crassipes)、睡莲群落(Com. Nymphaea tetragona)等4个,挺水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芦苇群落(Com. Phragmites australis)、茭草群落(Com. Zizania caduuciflora)、再力花群落(Com. Thalia dealbata)等12个,湿生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芦苇+篁竹草群落(Com. Phragmites australis+Pennisetum hydridum)、美人蕉群落(Com. Canna indica)等5个,常见的伴生种有54种。同时,明确了水生植物群落分布特点、群落盖度、生物量与分布面积。本次调查为恢复或构建湿地及城市滨水工程中水生植被物种的选择、群落合理配置和构建指标的确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沉床技术在水环境改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沉床技术是利用沉床载体和人工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大型水生植物是该技术的核心。人工沉床技术中大型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作用机理包括:①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和富集重金属;②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悬浮物和高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释放氧气,提高水体DO含量;④通过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和细菌生长;⑤为微生物活动提供附着载体和氧源,形成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净化。然而,以往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在水底直接栽植易受水体透明度、水深等条件的制约,成为高等水生植物在低透明度和水深较大的重污染水体修复应用的重要障碍。而人工沉床技术可以通过床体升降人为调控植物在水下的深度,克服水深、透明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制约,易于实现植物种群优化配置和群落构建,而且有利于植物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将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修复透明度低、水深较大或水位变化较大的重污染水体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水生植物造景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4类不同水景植物的配置方法:静态水体(湖泊、池塘),植物配置以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可适当点缀漂浮植物;动态水体(溪流、瀑布等),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为主,不宜应用浮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同时,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总结了城市公园常用的湿生乔灌木、水生植物(静态水体)、水生植物(动态水体),为城市公园水景的植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邯郸市更好地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和园林造景,对邯郸市区沉水植物的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生存区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邯郸市沉水群落植物的Simpson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比较低,沉水植物群落较单一,群落多样性不高。最后对邯郸市沉水植物的建植、配置、养护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利用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建立模拟的静态污水池,研究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污水池中,千屈菜长势最好,所有植株开花;水生黄鸢尾和香蒲的株高变化明显,且不断有新芽冒出,长成完整的植株;水生美人蕉长势最差,根系生长不明显,只有少数植株开花,叶子呈黄色。4种植物对COD的净化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对氨氮和总磷的净化主要在营养生长阶段。4种植物的优选顺序依次为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结论]该研究可为优选水生植物和地面水的净化修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拍摄图片和查阅资料,对黑龙江省蒲鸭河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确定蒲鸭河湿地植物现有41 科112 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有中生植物50 种,湿生植物46 种,沉水植物1 种,浮叶植物2 种,浮水植物3种,挺水植物10 种。筛选出16 种适合在寒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中应用的观赏植物,并对湿地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湖泊富营养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生植物的分类和应用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机理及其应用技术途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今后水生维管束植物研究的重点,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水生植物,适时收获,防止二次污染,增强利用水生植物在控制大面积湖泊污染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水生态基准大型水生植物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水质基准,从44种国内主要水生植物中筛选了浮萍、紫萍、槐叶苹、金鱼藻、穗状狐尾藻、黑藻、菹草和篦齿眼子菜8种代表性本土大型水生植物,进而参照美国水质基准数据筛选原则,从ECOTOX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毒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对大型水生植物毒性最大的3种重金属污染物和12种除草剂污染物。这15种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分析显示,7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物表现出高敏感性(累积概率15%),其中:浮萍对铊和利谷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4.3%和6.4%,紫萍对百草枯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7.8%和11.5%,槐叶苹对2,4-滴二甲胺盐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和14.8%,篦齿眼子菜对2,4-滴、利谷隆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2.1%和1.9%,菹草对2,4-滴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0.8%和7.7%,黑藻对苄嘧磺隆和氟啶酮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5%和7.4%,金鱼藻对利谷隆、氯化铜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7.4%和11.1%。这7种大型水生植物可作为相关污染物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