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内服中药方剂 1.1公英散 蒲公英60克,银花、连翘、木通、皂角刺、栀子各40克,大黄50克,紫花地丁80克,甘草20克。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10,(6):16-16
<正>预防口蹄疫,中药方剂以清热解毒,燥湿敛疡为首选。方剂1:石膏120克,地黄30克,水牛角60克、黄连20克、栀子30克、牡丹皮20克、黄芩25克、赤芍25克、玄参25克、知母30克、连翘30克、桔梗25克、甘草15  相似文献   

3.
真胃消炎散配方:苍术20克、甘草15克、陈皮30克、厚朴20克、公英50克、地丁50克、双花40克、连翘40克、郁金20克、香附15克、枳壳25克、胡盐50克。  相似文献   

4.
五淋散出于《和剂局方》。我们用五淋散加味治疗母猪膀胱炎,收效显著。处方:栀子30克茯苓24克当归18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加减:热重者,加双花、黄芩、蒲公英、连翘等;尿淋甚者,加瞿麦、萹蓄、石  相似文献   

5.
(一)方药与用法当归30克、云苓30克、白术30克、桔梗30克、栀子30克、连翘60克、黄芩30克、黄柏24克、白芷45克、白矾30~45克、雄黄24~30克、虫退30克、牛(?)子30~60克、公英30克、花粉30克、黄药子30克、白药子30克、甘草15克。产前一个月,水煎灌服2~3剂,每剂间隔2~3天。(二)病例商水县平店乡一黑色母  相似文献   

6.
<正>1方剂的组成、来源及功效1.1方剂来源: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余师愚创作,记载于他的著作《疫疹一得》中,是目前中兽医中应用最广泛的传统经典组方之一。1.2方剂组成:石膏120克、地黄30克、水牛角60克、黄连20克、栀子30克、牡丹皮20克、黄芩25克、赤芍25克、玄参25克、知母30克、连翘30克、桔梗25克、甘草15克、淡竹叶25克(兽药典标准组方)。1.3方剂功效及传统注解:清瘟败毒饮是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  相似文献   

7.
真胃消炎散配方:苍术20克、甘草15克、陈皮30克、厚朴20克、蒲公英50克、地丁50克、双花40克、连翘40克、郁金20克、香附15克、枳壳25克、胡盐50克。  相似文献   

8.
牛口炎 1.冰片3克,硼砂、元明粉各25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用小竹管将少许药粉吹入口腔患部,每日2次。 2.黄连10克,黄柏、黄芩、银花、连翘、牛子、白芷、知母各40克,枝子50克,生石膏60克,甘草20克,煎水服,连服3剂。  相似文献   

9.
清瘟败毒散     
处方:生石膏120g,生地黄30g,水牛角60g,黄连20g,栀子30g,牡丹皮20g,黄芩25g,赤芍25g,玄参25g,知母30g,连翘30g,桔梗25g,甘草15g,淡竹叶25g(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作用与用途:泻火解毒,凉血。用于热毒发斑、高热神昏。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等。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玄参凉血解毒,泻火养阴;分别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用于热伤营血、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痈肿疮毒等。黄连、黄芩、桅子、连翘清热解毒;具抗菌、消炎等作用,用于热邪为患之病。桔梗、甘草、淡竹叶载药上…  相似文献   

10.
1.紫花地丁、大蒜、大血藤、香附子、萱草根各30克,陈皮、枇杷叶各15克,车前草10克,浓煎成100毫升药水,每只鸭每次服1ml,日服3次。 2.每100只鸭用黄连、连翘、银花、胆草各25克,黄柏、黄芩、党参、蒲公英、野菊花各20克,枝子、枝母各17.5克,泽泻、木贼、疾藤、甘草、毛羌各15克,浓煎,取汁液拌料喂服,日眼2—3次。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12,(13):23
正牛发生气管炎时,可取麻黄25克,杏仁50克,生石膏100克,甘草、黄芩、栀子各20克,知母、贝母各20克,麦冬、花粉、桔梗各40克,水煎灌服,每天两次,连灌4天。如病牛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可选用复方樟脑酊30~50毫升或枇杷止咳露200~250毫升,一次灌服。  相似文献   

12.
张晶华(河南驻马店农校)“三黄散”:黄连9克,黄柏25克,黄芩25克,二花20克,诃子20克,乌梅20克,草叩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神曲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上药混合研末,分成两份,早晚各1份混食喂母猪,连服两剂。仔猪通过吃奶2—3天可愈。先后治疗147头,有效率99.3%,无效0.68%。对照:痢特灵治32头,每头每次0.03克,1—3天有效12.5%,  相似文献   

13.
<正> 真胃消炎散配方:苍术20克、甘草15克、陈皮30克、厚朴20克、公英50克、地丁50克、双花40克、连翘40克、郁金20克、香附15克、枳壳25克、胡盐50克。奶牛真胃炎是奶牛胃肠道疾病中较为多发的一种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治疗不及时或延缓治疗,将影响奶牛的体质健康,长期不能治愈则畜体消瘦、衰竭,甚至瘫痪而死亡。笔者通过对奶牛内服自拟真胃消炎散治疗真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症状初期患牛精神稍有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对精料无亲切感,时常剩料.饮欲也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牛表现精神沉郁,鼻镜干燥,眼球下陷。被毛逆乱无光泽,皮肤弹性降低,明显消瘦。可视黏膜呈粉红色,心音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方剂双花120克、黄芩60克、蚤休60克、杞子60克、公英50克、丹参80克、连翘40克、地丁50克。共煎汤候温服,1日1剂,连服3~4剂可愈。对乳房炎初、中期尤为适宜,慢性型也有良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1966年以来,采取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牛腮腺炎12例,均获痊愈,现介绍如下: 一、症状急性患者在耳下部出现肿胀、增温,触诊敏感。双侧患腮腺炎时头颈直伸,单侧发病时头弯向健侧。肿胀蔓延至喉头时,出现呼吸困难、咀嚼吞咽缓慢、口流涎水;化脓时,体温升高,疼痛加剧,肿胀破溃、流脓,口中发出恶臭气味。慢性腮腺炎肿胀坚实、无疼痛。其他症状不明显。二、治疗 1.内服“普济消毒饮”方剂:黄芩25—30克、黄连8—12克、陈皮15—20克、元参15—18克、连翘20—30克、板兰根30—45克、马勃10—15克、牛蒡子15—20克、薄荷10—15克、僵蚕5—10克、升麻10—15克、柴胡15—20克、桔梗10—15克、甘草10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2—3剂。随症加减:体虚加党参;便秘加大黄、朴硝;体温升高时加公英、银  相似文献   

16.
1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多发生于哺乳期,是以乳腺叶间组织或腺体发炎而形成的乳房疾病,中兽医称之为乳痈。预防该病应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合理饲养,提高其抗病力。治疗该病可用以下各方。方1,栝楼60克,牛蒡子、蒲公英、天花粉、金银花、连翘各30克,黄芩、陈皮、栀子、皂角、柴胡各25克,青皮、生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肺热型气喘:常发生于燥热的气候条件下。方用:清肺散:板蓝根30克、葶苈子25克、甘草15克、浙贝母20克、桔梗20克、共为未,开水冲,候温加蜂蜜60克,同调灌服。  相似文献   

18.
<正>病毒病1鸡痘鸡豆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秋冬季节多发。采用板蓝根40克、黄柏30克、栀子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龙胆草20克、防风20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供1000只鸡用量,临床治愈率为97.9%。2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  相似文献   

19.
10%磺胺嘧啶钠160~200毫升加入0.9%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静脉点滴。内服中药:双花、菊花、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各50克,川连、夏枯草、藕节、当归、焦地榆、棕炭、天花粉各30克,广三七1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加黄酒200毫升1次灌服。加减法:体温高时加黄柏、黄芩、山栀子各50克;食欲不佳,另加焦山楂、麦芽、鸡内金、陈皮、厚朴各35克;如乳房肿热有疼痛,另加大青叶、泽兰、乳香、没药、元胡各40克。每天1剂,连用3~5天,均可治愈。发现患病牛停用机械挤乳,要小心少量挤奶,不能放牧,必要时用0.5%盐酸普鲁卡因和青霉素,在乳房基部周围分点注…  相似文献   

20.
<正>4中草药复方组合在畜禽疾病方面的应用白头翁、黄连、黄芩、黄柏、苍术各20克,诃子肉、秦皮、神曲、山楂各25克,将药烘干研末,雏鸡按0.5%的比例拌料,饲喂3~5天,预防雏鸡白痢,保护率达99.46%,治愈率达99.28%。黄柏20克,五倍子15克,凤尾草20克,辣蓼20克,穿心莲20克,垂盆草25克,山楂25克,野菊花30克,白头翁30克,马齿苋35克,混合研细末,按1%比例在育雏时使用,拌料喂4~5天,或煎水让鸡自饮2~3天,具有明显的防治白痢的作用。蒲公英15克,麻黄、黄柏各30克,紫苏和黄芩各40克,金银花60克,鱼腥草、板蓝根、青叶、甘草各50克,黄皮叶130克,供2000只中鸡使用,煎水让鸡自由饮用,连用2~3天,专用于传染性喉气管炎、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