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大棚番茄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采用黄板诱捕和药剂防治的方法,研究了黄板悬挂高度、黄板成分以及黄板与啶虫脒配合使用对烟粉虱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黄板悬挂在番茄上部(黄板底部与番茄顶部持平),对烟粉虱引诱捕获效果最佳;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捕效果最好;啶虫脒和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同时使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或啶虫脒单剂。  相似文献   

2.
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目前番茄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造成番茄的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其中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危害最为严重,二者的复合侵染还会对烟粉虱的取食、获毒以及传毒等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给番茄病毒病的防治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明确在To CV和TYLCV复合侵染条件下,烟粉虱取食带毒番茄对其体内解毒酶以及生理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对烟粉虱进行防治,通过酶活性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粉虱取食To CV、TYLCV单独侵染及To CV+TYLCV复合侵染番茄48h后其体内解毒酶变化,并以健康番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除取食To CV单独侵染番茄的烟粉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T)活性较取食健康番茄烟粉虱下降,烟粉虱带毒后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佛山地区田间烟粉虱隐种种群动态及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和番茄褪绿病毒(To CV)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烟粉虱隐种鉴定结果表明,三水区烟粉虱种群全部为MED隐种,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为MED和MEAM1种群混合发生。烟粉虱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采集自佛山6个地点的烟粉虱田间种群均携带TYLCV和To CV。除南海区狮山镇石门中学外,其余5个地点烟粉虱种群TYLCV带毒率均超过50%。除南海区丹灶镇金沙上安村外,其余5个地点烟粉虱种群To CV带毒率均达到100%。由烟粉虱传播的TYLCV和To CV在佛山地区的迅速扩张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番茄烟粉虱通过吸食植株汁液大量繁殖,由于其分泌蜜露污染番茄叶片和果实,引发煤污病,致使番茄失去商品性,更严重的是烟粉虱还会传播病毒病,使番茄感染黄化曲叶病毒,严重降低番茄产量,尤其在秋季烟粉虱活动猖獗,致使秋番茄大幅度减产甚至  相似文献   

6.
2013~2014年连续两年对我国番茄主产区烟粉虱携带番茄褪绿病毒(To CV)的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2013年全国采集的16个地区烟粉虱样本中,山西运城、山西太原、山东商河、陕西杨凌、北京海淀5个地区烟粉虱携带To CV,烟粉虱样品携带To CV的带毒率均低于20%;在2014年全国采集的17个地区烟粉虱样本中,北京海淀、浙江杭州、山东商河、山西运城、陕西杨凌、内蒙古等6个地区的烟粉虱携带To CV,且除北京外带毒率均大于50%。山西、陕西、浙江、内蒙古地区To CV的发生均为首次报道,且2014年烟粉虱田间种群带毒率明显高于2013年。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快速扩散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番茄褪绿病毒在湖南省首次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7月在湖南省蔬菜病害调查中发现,4种茄科蔬菜表现出叶脉间褪绿、叶片黄化等症状,疑似被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感染,同时叶片背面聚集了大量烟粉虱。采用To CV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样品和烟粉虱样品进行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标条带,且扩增序列与北京番茄To CV分离物(KC887999.1)部分序列相似度为99.0%,确认采集样品被To CV感染。4种茄科蔬菜To CV的感染率达70%~100%;发病叶片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66.7%~87.5%;鉴定出烟粉虱的生物类型为MED烟粉虱。这是湖南省首次确认该病毒,需要引起关注和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品种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烟粉虱危害传染引起,一旦发生,番茄产量受严重影响。2005年上海首次报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暴发,2006年10月浙江省慈溪市也相继暴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导致冬番茄株发病率95%以上,全面绝收;春番茄株发病率在10%左右。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番茄育苗期间烟粉虱危害程度。冬番茄育苗正处于8-10月之间,烟粉虱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容易传毒;春番茄育苗时间在11-12月之间,烟粉虱已经越冬休眠,不危害番茄苗,发病就轻。  相似文献   

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徐州地区冬春茬番茄的重要病害。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烟粉虱传毒、嫁接传毒、季节性发生和品种不抗病,其中烟粉虱的发生与病毒病的发生最为密切。因此生产中尤其要注意预防烟粉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比较了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与未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以及其在健康番茄苗上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以探讨B型和Q型烟粉虱对TYLCV的适应性差异,进而探讨TYLCV在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带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雌虫体长与无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均无显著差异|带毒B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大于无毒B型烟粉虱,而带毒Q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小于无毒Q型烟粉虱。TYLCV对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无显著影响,而对所产卵的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份普通番茄、3份多毛番茄、1份潘那利番茄和2份醋栗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叶片接B型烟粉虱的方法,以番茄叶背表面虫卵量作为抗性鉴定指标,进行抗虫性鉴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番茄叶表腺毛形态,解剖镜计数叶片背面不同类型腺毛密度;利用GC–MS分析叶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使用SAS V8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多个变量间的简单相关性分析。抗虫性鉴定发现3份多毛番茄‘LA2329’、‘LA1777’、‘PI134417’和潘那利番茄‘LA0716’具有稳定的抗虫性,醋栗番茄‘TO937’随植株生长抗性相对增强,普通番茄‘9706’、‘LA3556’和醋栗番茄‘PI126933’不具有抗虫性。番茄叶表腺毛类型和密度分析显示:抗虫的3份多毛番茄叶表主要为有腺体的Ⅳ型和Ⅵ型腺毛,二者密度分别介于8.0~15.4和4.7~19.5个·mm~(-2);抗虫的潘那利番茄‘LA0716’和醋栗番茄‘TO937’叶表主要为有腺体的Ⅳ型腺毛,密度分别为15.4和6.7个·mm~(-2);不抗虫的普通番茄‘9706’、‘LA3556’和醋栗番茄‘PI126933’叶表主要为无腺体Ⅴ型腺毛,密度介于3.6~10.6个·mm~(-2),有腺体的Ⅳ型和Ⅵ型腺毛密度显著低于5份抗虫番茄材料,分别介于0~1.5和2.3~4.1个·mm~(-2)。番茄叶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含量分析显示:3份多毛番茄叶表萜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番茄材料;甲基酮类物质仅存在于多毛番茄‘PI134417’中;叶表蜡质含量在抗虫和感虫番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多个变量间的简单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叶表有腺体的Ⅳ型腺毛密度和萜类物质含量与叶表烟粉虱虫卵量负相关;无腺体腺毛密度与虫卵量显著正相关;有腺体的Ⅵ型腺毛密度与叶表萜类物质含量正相关,与虫卵量无相关性;叶表蜡质与8 h虫卵量负相关,与24 h虫卵量无相关性。叶表Ⅳ型腺毛密度和萜类物质含量可作为抗烟粉虱鉴定指标。烟粉虱倾向于在Ⅴ型腺毛浓密的番茄材料上产卵,抗烟粉虱育种时应注意剔除Ⅴ型腺毛密度较高的植株。Ⅵ型腺毛密度对烟粉虱无直接抗性,其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萜类物质发挥抗性。叶表蜡质短期内可以发挥一定抗性,无长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速效、安全、低毒的烟粉虱防治药剂,在番茄烟粉虱发生初期,采用单次叶面喷施5种药剂的方法开展防治试验,并在药后1、3、7 d开展防效调查。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防效达61.7%,药后7 d防效维持在90.0%;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3 d防效分别为61.5%、80.0%;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持效性较高,药后3、7 d防效分别为76.4%、70.3%。在生产中,建议优先选用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防治烟粉虱,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交替使用,以免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以Q型烟粉虱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在烟粉虱-黄瓜互作中对烟粉虱和寄主植物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粉虱取食导致黄瓜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防御性物质酚类含量显著降低。喷施0.1 mg·L-1 EBR后,烟粉虱取食过的黄瓜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s,PAL)活性显著提升,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与不喷施EBR的CK2相比,喷施0.1 mg·L-1 EBR后二龄烟粉虱存活率显著降低;喷施1.0 mg·L-1 EBR后14 d若虫体长和体宽分别比CK2减小7.3%和10.0%,有显著抑制作用。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EBR处理有利于黄瓜生长,同时可以缓解烟粉虱取食对植株造成的生理影响并抑制烟粉虱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化学防治对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控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PCR检测,评价应用化学杀虫剂防治Q型烟粉虱对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控作用,并研究病毒抑制剂对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杀虫剂防控Q型烟粉虱后日光温室番茄植株带毒率可降至3.00%。病毒抑制剂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在试验条件下对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44.08%~52.63%,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选取5种新型或混配药剂〔20%辣根素水乳剂(EW)、99%矿物油乳油(EC)、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WG)、240g·L-1螺螨酯SC+20%烯啶虫胺WG、烟粉虱1号〕在彩椒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药害试验,对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施用均未发生药害,其中混配药剂22.4%螺虫乙酯SC+20%烯啶虫胺WG对烟粉虱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防效为65.6%,药后20d防效为84.5%,与对照20%烯啶虫胺WG相比持效性显著,可以作为防治烟粉虱的优选药剂;99%矿物油EC药后3d对烟粉虱的防效为53.0%,在有机和绿色农业生产中应用潜力很大;20%辣根素EW对烟粉虱有很好的速效性,药后3d防效达到70.9%,但是持效性不好,可在烟粉虱大量发生时使用该药剂进行快速处理,再结合其他持效期长的药剂进行防治;从防治效果、成本和易操作性等因素考虑,烟粉虱1号和混配药剂240g·L-1螺螨酯SC+20%烯啶虫胺WG不适合用于生产中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防治烟粉虱的新型杀虫剂,以烟粉虱为防治对象,以倍内威为对照,测定新型杀虫剂呋虫胺和哌虫啶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以筛选适宜的药剂及其有效浓度。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中,呋虫胺1 500倍液对烟粉虱防治效果最好,具有速效、持效期长、防效稳定等特点;其次是倍内威1 000倍液,整个防治过程中其对烟粉虱的相对防效都在80%以上,效果较好;哌虫啶1 000倍液、1 500倍液、2 000倍液防治烟粉虱效果较差。在防治药剂选择上,可以采取倍内威和呋虫胺交替使用,防止倍内威加速抗药性的产生;哌虫啶不建议生产上作为防治烟粉虱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Q型烟粉虱的化学药剂(组合),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湘南地区Q型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卵的灭杀效果最佳,10%吡丙醚750倍液+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若虫的防效最好,10%溴氰虫酰胺1 000倍液+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最佳;在对湘南地区防治Q型烟粉虱的实际操作中,选用22.4%螺虫乙酯、10%吡丙醚、10%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进行复配喷施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5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50目防虫网覆盖+黄板预警+适时喷药"技术进行番茄育苗,番茄出苗整齐,幼苗生长正常。而且隔离烟粉虱效果好,平均百株幼苗烟粉虱成虫12头,而常规露地育苗平均百株幼苗烟粉虱成虫410头,苗期减少喷药次数4~5次。采用5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栽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病株率在0.9%~2.8%之间,防控效果达90%以上,每667m2可挽回经济损失6329.5元。2007~2009年在温州苍南、瑞安、瓯海等地番茄生产基地应用防虫网覆盖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推广面积逾330hm2。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山东地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侵染茄子的情况,采用RT-PCR分子检测鉴定疑似感染To CV的茄子叶片样品及发病茄子植株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To CV的带毒情况。结果表明:10份茄子叶片样品中有6份扩增得到约463 bp的特异条带,经测序与Gen Bank中To CV序列相似性达到99.0%以上,To CV检出率为6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山东寿光地区To CV茄子分离物cp-1与北京番茄分离物BJ亲缘关系最近。温室内发病茄子植株上的烟粉虱体内携带To CV,带毒率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