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秀山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主要表现为:迁入偏迟,但迁入峰次多、蛾量大;田间蛾量高,蛾峰期持续时间长,峰期蛾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期长;发生面广,危害重.发生原因有地理位置特殊、虫源充足、食料条件适宜、气候条件有利、自然控制力差、防治不力等方面.稻纵卷叶螟防治应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同时注重选用抗(耐)虫品种、搞好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压迁入代、控主害代,低龄幼虫期施药"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10年的历史资料对比分析表明,2005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表现出发生期偏早、成虫峰期长、主峰期蛾量高、产卵量大、发生面积广、为害程度大的明显特点。重发原因是迁入大、气候条件有利、水稻栽培多样化及害虫适应能力增强、天敌自然控制作用减弱。对此,提出加强虫情监测,在1~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对路农药防治,提倡综合防治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受虫源、气候因子和水稻种植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广西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呈现发生范围广、面积大、成虫峰次多、峰期持续长、蛾量大、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田间虫态复杂等特点,发生面积75.6万hm2,2008年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年份.分析其主要原因为:5月下旬-6月中旬第三代发生期气候适宜;第二代残留基数大,外地迁入虫源数量多,第三代成虫滞留量多;水稻生育期推后、插花田增多,稻纵卷叶螟食料充足;由于雨日多,劳动力紧张,以及应急防治农药缺乏等原因,造成应急防治实施难度大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芜湖县2007-201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状况的分析,总结阐述了芜湖县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偏早、成虫期长、主峰期蛾量高、产卵量大、危害程度重的特点,找出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其特点为成虫始见期比2019年晚、比历年早;主迁入期第3代成虫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蛾量大,迁入主峰期推迟;第3代残存虫量大,第4代田间蛾蜂期长、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幼虫量第4代大于第3代;危害高峰期比历年早,危害期长,第5代发生比历年同期平均轻.原因如下: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和卵孵化;5月份气温回升快,水稻大田移栽提早,迁入成虫很快扩散于稻田产卵繁殖;第3代残存虫量和第4代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积累虫量大;6月上中旬及7月上中旬低龄幼虫盛发期雨日多,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等因素,造成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防控必须进行统防统治,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2007年沪郊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其特大发生主要与迁入虫量大、峰期长、气候条件适宜、食料充足、抗药性上升、防治适期较短以及管理水平和施药技术下降等因素有关,并据此提出了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加强监测以及科学使用农药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三代迁入量大、发生期长、峰次多,对有机水稻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为有效控制危害,我们对已通过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0.5%大印进行了不同用量和防治次数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平湖市2013年5(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其主要发生为害特点为成虫峰期长、虫卵量大、危害重,分析其大发生的主要成因为田间蛾量大、自然控制作用小、食料条件充足、治后残虫偏高、农户防治失时等,应加强监测与预警,做好药剂筛选与抗性监测,强化绿色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7年邹城市玉米粗缩病大发生与种植模式适宜、毒源量大、暖冬、品种和防治不力有关,防治上应实施以调节播期,配合拔除病苗,肥水早促以及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为主,早期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江苏沿江地区六(4)代稻纵卷叶螟达大发生程度,其主要发生特点为成虫峰持续时间长、田间虫卵量高、发生危害严重。综合分析田管、气候、虫情、防治等大发生原因,提出了加强栽培管理、强化监测预警、掌控适期防治、严选高效药剂、强化绿色防控、科学规范用药、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技术指导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江苏金坛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动态与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8年金坛市稻纵卷叶螟连续达大发生或特大发生程度,其主要发生特点为:迁入早,迁入量大,峰期长,田间虫卵量大,危害重。应通过加强测报,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调整药种,制定科学防治方法,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水稻褐飞虱在上海市金山区大面积爆发,并呈现出成虫迁入期早、灯下迁入量大、峰次多、田间短翅型成虫始见早、田间虫量大、田块出现比例高等特点。分析认为,田间发生期提前、气候条件适宜、常用药剂抗性上升是造成2020年金山区水稻褐飞虱重发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防治水稻褐飞虱,需采取提高病虫害测报预警水平、提升科学用药水平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是:迁入峰次多、蛾量大,盛发期长;田间虫卵量高,残留量大;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分析认为其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迁入虫量大,迁入峰次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卵的孵化和幼虫取食;防治期遇雨,方法不当,防效差;食料及田间小气候对其发生极为有利;田间高频次地使用化学农药,致使天敌控害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余庆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稻飞虱的发生规律,采用贵州省余庆县24年(1985--2008年)系统观察数据对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常年发生4代至不完全6代,若虫发生3~4代;成虫始见期主要在4月中下旬,终见期在10月上中旬;全年成虫期160~180d,若虫期100~120d.白背飞虱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出现2个虫量高峰期,褐飞虱在8月中旬出现1个虫量高峰期;影响田间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虫迁入量、残存虫量、温度、湿度和雨日.可为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2012年安庆市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发生特点:(1)白背飞虱初见期正常偏早,迁入量大且集中;(2)褐飞虱初见期正常,迁入量偏低;(3)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出现早,发生量较大;(4)稻飞虱主害代田间卵量和虫量偏高。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3个方面提出了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江苏盐城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江苏省盐城褐飞虱大暴发,是近10年来最重的1年,表现出:迁入期早,峰次多,迁入量大,田间虫量高,三、四代连续大发生,危害时间长等特点,对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防治方面,按照统防统治的原则,采取“压前控后”与“狠治主害代”的防治策略,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是构成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草履蚧虽然是果树的重要害虫,在洛宁县历史上发生并不严重,多为零星发生.2016年草履蚧在城郊核桃园大发生,由于错过了防治适期,用药效果不明显,2017年极有可能再次大发生.为害核桃树时,草履蚧不仅以若虫、成虫在寄主的幼芽、嫩枝上吸食危害,使植株生长不良或枯死,而且其排泄物、分泌物量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受害核桃树苗常发芽推迟、树势衰弱、枝梢枯萎、早期落叶,受害严重时亦可造成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9.
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是重要的果树害虫.近年来,小黄鳃金龟在云南省武定县苹果园大量发生,该虫主要取食苹果树的叶片,影响苹果树的长势和坐果率.经作者2年的观察与研究,幼虫孵化期和成虫期是小黄鳃金龟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20.
随杂交稻等优质稻大面积种植,总N用量提高,稻曲病在我区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所用药剂、选择的防治适期均结合稻瘟病进行,效果欠佳.本试验旨在摸索出最佳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以控制稻曲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