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安徽一些针叶树上的斑痣盘菌,共3属5种。其中:皖南散斑壳(Lophoder-miumwannanenseC.-1.Hou)为一新种,杉木小鞋孢盘菌(Soleallacunninghamiae),汉德尔舟皮盘菌(Pleiodermahandelii)等4种为国内已知种,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记载了已知种的生态习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叶枯病病症的观察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过程,对病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樟子松叶枯病病原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斑痣盘菌科、小散斑诉Lophodermellasalcigena种。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杉落叶菌(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er)是真菌中星裂菌科散斑菌属的一种盘菌。寄生在杉木基部枝条的针叶上,引起杉针黄化病(又称杉木叶枯病、落针病和杉叶尖枯病)。病菌常为害二年生针叶,针叶的病斑在春末夏初出现,至夏末秋初针叶黄化枯死,在  相似文献   

4.
对辽东主要地区发生落针病的赤松针叶上采集病害标本,室内进行分类鉴定,确定了在赤松针叶上有5种真菌,均是活体寄生。按照Minter(1981)分类标准进行了形态学种的分类鉴定,最后确定了5种真菌的分类地位,5个种分别为针叶树散斑壳菌、松散斑壳菌、光亮散斑壳菌、雪松散斑壳、小环绵盘菌。其中有3个种为我国赤松寄主上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系统调查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的发生危害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为:经形态学鉴定,引起该地区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为斑痣盘菌科Rhystimataceae 2属4种,即针叶树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num、松针散斑壳菌L.pinastri、光亮散斑壳菌L.nitens、华山松舟皮盘菌Ploioderma pini-armandi,其中松针散斑壳菌分布广泛,感染率高,针叶林感病率34.7%,苗木感病率32.6%;主要寄主有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几种常用药剂防治,45%代森铵200~300倍液防治率为86%,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杉落叶菌(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er)是真菌中星裂菌科散斑菌属的一种盘菌。寄生在杉木基部枝条的针叶上,引起杉针黄化病(又称杉木叶枯病、落针病和杉叶尖枯病)。病菌常为害二年生针叶,针叶的病斑在春末夏初出现,至夏末秋初针叶黄化枯死,在黄化的针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针叶枯黄不脱落。病菌在黄化的针叶  相似文献   

7.
经过数年调查发现,安徽省境内的杉木上斑痣盘菌科病原菌共4属5种,它们是杉生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cunnighamiicola Korf & Ogimi,皮特拉克散斑壳Lophodermium petrakii Durrian,毁坏舟皮盘菌Ploioderma destruens Y.R.Lin et Hou,汉德尔舟皮盘菌P.handelii (Petrak) Y.R.Lin et Hou和杉木小鞋孢盘菌Soleella cunnighamiae Shao et Zinno.文中描述了各种菌的主要特征,并编制了种的检索表以资识别.对于长期以来杉木落针病病原鉴定中所存在的同物异名问题也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黄山松上发现的小鞋孢盘菌属(斑痣盘菌目)一新种──中华小鞋孢盘菌(SoleellachinensisY.-r.Lin,Z.Li&S.-m.Yusp.nov.)。对该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和图解。主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9.
陇东子午岭林区针叶树生斑痣盘菌目(Rhytisnlatales)真菌5属13种;其中寄主新记录2种,国内分布新记录7种。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森林病害泡桐组培苗丛枝病原体PCR检测(王克日等,《林业科学研究》,1995,2:215一218)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形状的比较(刘伟等,《林业科学研究》.1995,2:223一225)贵州松杉叶枯及落叶病病...  相似文献   

11.
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与防治靳爱荣,李淑恩(正定县林业局森检站050800)近两年来,苹果早期落叶病是石家庄市范围内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包括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和轮斑病,其中生产上表现最为严重的是褐斑病和灰斑病,它能使叶片大量提前脱落...  相似文献   

12.
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松栎混交林下的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及其它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胚根、幼茎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高浓度下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低浓度下作用不显著或起促进作用。其中辽东栎枯落叶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混交林中枯落叶的抑制作用有所下降。说明在某些条件(干旱、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不当)下,两树种混交可引起林地生化他感物质富积,从而导致油松生长不良,林地生产力下降。解释了实际林地的现象,为营造松栎混交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尼勒克林区雪岭云杉雪枯病危险性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岭云杉雪枯病分布在海拔1300~2800m的天山、阿勒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昆仑山的云杉林中。病原菌为北方顶裂盘菌(Lophophacidium hyperboreum),属于单种属寄生菌,只危害云杉属(Picea spp)。冬季有稳定的积雪(40~150cm)是发病的主导因子(盖住的树冠都可感病)。近年来,云杉雪枯病在尼勒克部分地区的云杉人工林内发生并蔓延成灾。  相似文献   

14.
黑松枝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松枝枯病主要为害皮层部分 ,从苗木、幼树到成年树均可受害 ,轻者枝条枯死 ,重者全株死亡。经鉴定该病病原为铁锈薄盘菌 (CenangiumferuginosumFrexFr) ,属子囊菌亚门 ,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 ,自伤口侵入皮层组织中 ,以菌丝在树皮内越冬 ,翌春再显症状。黑松枝枯病可于 4月和8月喷洒 2∶2∶10 0的波尔多液或 70 %的甲基托布津 4 0 0倍液等药物 ,并配合清除病树枯枝 ,落叶杂草 ,培土抚育 ,制作鱼鳞坑等营林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包括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和斑点病。 一、症状 (一)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叶片,有时果实亦能受害。病斑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故又有绿缘褐斑病之称,病斑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雪枯病发生在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危害云杉针叶,病叶红褐色,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星裂盘菌科的北方盘菌(Lophophs cidium hyperboream Lagerberg),雪枯病雪下发病,子囊孢子在每年9~10月成熟后,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经观察,多发生在人工更新造林的幼林中,树高2米左右。由于过去栽植密度大,一  相似文献   

17.
山茶炭疽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伟国 《云南林业》2004,25(3):19-19
1分布与危害山茶炭疽病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以及北方的河南、陕西省南部地区,是山茶、油茶的主要病害,常引起落叶、落蕾、落果和枯梢,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2症状主要危害茶树叶片和新梢,在叶片上病斑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发生时为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褐色大斑,  相似文献   

18.
经调查和鉴定 ,福建锥栗主要病害是溃疡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瘿袋病等 13种 ,不同程度地为害而造成提早落叶、落花、落果、枝枯和枯株 ,阻碍了锥栗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调查和鉴定,福建锥栗主要病害是溃疡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瘿袋病等13种,不同程度地为害而造成提早落叶,落花,落果、枝枯和枯株,阻碍了锥栗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随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机会也增多,检疫对象对林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有加重的趋势,在1996年12月原国家林业部公布我国现有的35种森检对象名单中,湖南分布的有10种,其中极针福斑病、它竹枯梢病、板栗疫病和柑橘溃疡病等4种主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对湖南林业生产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并构成潜在威胁。一、危害的现状1、极针揭斑病扩散蔓延的趋势仍然存在松针揭斑病(lecanostictaaCicofo(Thl。m..)Syde则主要危害火炬松、湿地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