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焦虫病的病原是双芽焦虫和环形泰勒氏焦虫。由寄生在牛体表的蜱传播。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红色尿、可视粘膜出血、体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9月份常见,5、6、7、8、9月中旬为高峰期。1987年我县祝家庄乡兽医站收治患焦虫病牛24头,其中3头分别发生在2月16日、2月28日、12月20日。由于发病季节特  相似文献   

2.
泰勒焦虫病是泰勒焦虫引起的,由长角血蜱的终末宿主叮咬牛体后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而导致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临床上呈急性经过,以高烧、贫血、出血、黄疸为特征并造成红细胞破坏,机体缺氧,食欲废绝,机体衰竭,伴机体组织器官感染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主要引起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经常引起牛、猪、羊等动物单发或群发病。牛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及淋巴结、肝、脾、肺等组织器官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上又称焦虫病或血孢子虫病。蜱为中间宿主。病牛以稽留热、贫血、黄疸为特征。本文对2015年8月一例黄牛附红细胞体与梨形虫混  相似文献   

4.
牛双芽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寄生在牛红血球内引起的一种呈急性经过的季节性原虫病,由于临床上患牛具有明显的红色尿液特征,因此该病又称血尿或红尿症。在我国双芽焦虫病的传播媒介为突尾方头蜱和有距方头蜱,根据方头蜱的活动特点,本病常以散发的形式出现,始发于5月,8-9月为发病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冬季很少发生。本病对养牛业危害很大,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牛得病死亡。 1.临床症状:患牛临床上常以高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尿血等为主要特征。潜伏期一般为15-25天,潜伏期过后,患牛体温升高至40℃~41.5…  相似文献   

5.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牛血液原虫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由泰勒焦虫病属的虫体寄生宿主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形成,引起病牛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本病是由于蜱叮咬牛体吸血时,将焦虫的子孢子注入牛体内使牛体感染。在本地区以1~2岁牛多发,发病死亡率达70%以上。本文对七台河市某牛场2012年6~7月患环形泰勒  相似文献   

6.
牛焦虫病是由牛蜱通过吸血传播进入牛体引起的一种牛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2005年5月11日,赞皇县黄北坪乡长沙村一养牛户来我处就诊,经询问,此牛3天前在其他地方用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病情均不见好转。经检查,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牛体温高达41.8℃,角根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迟缓,卧地不起,迅速消瘦。病牛贫血,眼结膜苍白、黄染,有出血点,粪便带有黏液及血液,表现贫血、黄疸、血尿。静脉放血,血液稀薄,色泽变淡,不能凝固。根据临床症状和原先治疗情况确诊为焦虫病。治疗用5%黄色素注射液,牛3.5毫…  相似文献   

7.
正羊焦虫病,是一种自然源性血液寄生虫病,是由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虫媒传染,引起牛、羊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巴贝西焦虫病和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焦虫寄生于羊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黄疸、食欲减退、严重消瘦、腹泻,严重者则造成衰竭死亡。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年  相似文献   

8.
焦虫病又称梨形虫病、血孢虫病,是由多种无色素血孢虫——焦虫引起的、由蜱传播寄生于牛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消瘦、黄疸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本病以1-3岁牛多发,由硬蜱吸血而传播,发病后期造成细菌感染,许多组织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给牛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1泰勒焦虫病本病是泰勒氏焦虫寄生在羊的淋巴组织和血细胞内引起的血孢虫病,以高烧、贫血、黄疸为特征。虫体用姬姆氏染色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原生质呈蓝色,染色质呈红色。传播媒介为血蜱,有区域性,在阴湿丛林地区发病率高。丘陵山区也有发生。在血蜱体内形成"子孢子"。随蜱涎液进入羊体内,随血行进入淋巴系统的细胞内分裂繁殖,形成石榴体后进入红细胞内,当蜱吸羊血时,又重新进入蜱体内形成子孢子。1.1症状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每年3~5月,  相似文献   

10.
牛巴贝斯焦虫病属于血孢虫目、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原生动物.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焦虫.虫体较小,寄生在红细胞内,蜱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体.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病牛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特征.本病北方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病程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养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巴贝斯焦虫病19例,治愈17例,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牛1.1临床表现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2种。牛巴贝西焦虫病的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腹泻,后期便秘,尿呈红  相似文献   

12.
1牛1.1临床表现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2种。牛巴贝西焦虫病的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腹泻,后期便秘,  相似文献   

13.
<正>牛焦虫病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发病率比较高,而其中的焦虫则是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黄疸等症状,精神状态不好,在行走过程中表现出无力,不吃或少吃饲料等,情况严重直接造成死亡。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焦虫在蜱体内快速的繁殖,或者在放牧过程中被蜱叮咬而感染,主要多发生于夏秋两季,每年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本病多发生于1~3岁牛只,成年牛发病率较低。1牛巴贝西焦虫病  相似文献   

14.
牛焦虫病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焦虫,通常寄生在红细胞内。病牛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由于焦虫病必须通过适宜的蜱作为传播媒介而散布病原,所以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我国各地常有本病发生,使养牛业蒙受巨大损失。现将武威某牛场暴发的牛焦虫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区的牛群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由双芽焦虫致发本病的1岁龄小牛发病率较高,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与其相反,死亡率较高,由巴贝西焦虫致病的3~12月龄内小牛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成年牛死亡率较低。良种肉牛易发本病。  相似文献   

16.
水牛巴贝斯焦虫病的病原体主要的有牛巴贝斯焦虫和双芽巴贝斯焦虫(又称双芽焦虫)。这两种焦虫病在临床症状上大致相似。此病在急性期以体温升高、红色尿(血红蛋白尿)、贫血和黄疸为特征。农村很多人叫作“尿血病”,或“红尿病”。本病系经由蜱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季节性疾  相似文献   

17.
牛焦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5月~9月中旬,四川炉霍县部分乡的牛发生焦虫病。发病牛多消瘦、贫血、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该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1发病情况1.1发病情况四川炉霍县属半农半牧区,平均海拔2300m以上,因某些原因,该县的蜱较多。该县的泥巴乡、旦都乡、仁达乡、洛秋乡等均有焦虫病发生。发病牛以犏母牛、牦母牛、牦公牛为多。如果诊治不当病牛会突然死亡,在检查牛体表时能发现很多豆粒大的蜱(青海血蜱)。1.2发病特点该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发病区域主要集中在炉霍县的农牧区。4~7月份,最适于青海血蜱生长繁殖,牛被蜱叮咬寄生后发…  相似文献   

18.
1山羊梨形虫病 山羊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寄生于山羊的红细胞及淋巴结、肝、脾、肺等组织器官内引起的,又称焦虫病或血孢子虫病。蜱为中间宿主。病羊临床上以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山羊梨形虫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南方4~9月多发。感染虫体在山羊的红细胞内发育和繁殖,当蜱吸食病羊血液时,寄生于红细胞...  相似文献   

19.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被蜱叮咬而感染。此病呈散发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6月 ,海林林业局三十五林场一马匹突患马焦虫病 ,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 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马焦虫病的病原体通过不同的蜱而传播 ,当带有病原体子孢子的蜱吸叮马血时 ,即引起马匹发病。该户处于林区 ,蚊虫和蜱相对较多 ,当时正值 6月份 ,也是本病的高发季节。求诊时马体温高达 4 1℃ ,持续几日呈稽留热型。精神沉郁 ,对周围事物无反应 ,食欲下降 ,贫血 ,黄疸 ,流泪 ,心悸亢进 ,呼吸增数 ,步态不稳 ,粪中带血 ,便秘与腹泻交替 ,尿呈深黄色。2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与马传染性贫血症状相似 ,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