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5年以来多次引进梭鲈亲鱼。在历次试验中国亲鱼规格大,可塑性小,雌雄比例不当,给人工繁殖带来一定困难。本次试验除采用上述亲鱼外,还部分采用1995年春自新疆福海县水产局引进的鱼苗,经3年培育而成的亲鱼。自育的亲鱼具有适应北京地区池塘条件的特点,但由于亲鱼规格较小,性晚发育较差等原因,给人工繁殖增加了一定难度。该项试验采用新疆运来的亲鱼和自育的亲鱼同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对亲鱼产卵条件、产卵池理化因子进行测定,对亲鱼产卵行为进行观察,对使用催产药物和未使用催产药物进行比较,对两批人…  相似文献   

2.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叶素兰 《内陆水产》2002,27(8):16-17
青鱼,俗名螺丝春、黑鲩、青鲩,系中下层鱼类,以底栖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为四大家鱼之一。青鱼的人繁难度远大于其它家鱼。鲢鱼、鳙鱼、草鱼经人工催产能自然产卵、自然受精,且催产率可达96%以上。而青鱼自然产卵的概率很低,自然受精率在50%~60%。笔者多年从事青鱼人工繁殖,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青鱼的人繁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重视亲鱼的种质青鱼为四大家鱼之一,其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5龄左右性成熟。人工繁殖青亲鱼最好选长江中下游3~4龄的成鱼,以避免近亲繁殖;没有条件的繁育场也可根据自身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放养全人工繁殖苗种,提前苗种放养时间自1997年起,我们进行了全人工繁殖的攻关,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将野生暗纹东方繁殖的子一代(F1)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培育2年以上,使其达到性成熟,再进行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培育亲鱼繁殖苗种,时间可提前到每年的1~3月份。全人工繁殖技术的要点:①亲鱼的选择和培育。亲鱼年龄要在二龄以上,性腺发育有一定基础,提前5~7个月专池培育。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鲜活的蟹、虾、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同时注意调控水温。②催熟和催产方法。在催产前15~20天采用鱼用促黄体素释放…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07年春从四川邛崃引进6万余尾丁苗种在本单位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微流水条件下的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成功。为解决苗种来源,在养殖成功的基础上,于2009年5月开展丁人工繁殖试验,经过两年的努力,本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7,32(3):23-24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从美国引进匙吻鲟,先后在湖北、四川、北京、广东等地试养,现已有一大批匙吻鲟进入性成熟阶段,可以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然而,国内只有少数单位在进行匙吻鲟的人工繁殖,而且大多处于探索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匙吻鲟的人工繁殖确实对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生产单位难以承担;二是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匙吻鲟繁殖对催产药物、孵化设施、水质条件和开口饵料等有特殊要求,人工繁殖的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三是少数经营者为了达到“炒种”的目的,利用人们对匙吻鲟繁殖技术了解不多的情况,故意将其神秘化,故弄玄虚,说得高深莫测,从而使很多有匙吻鲟亲本的单位畏难却步,放弃了匙吻鲟的人工繁殖,致使匙吻鲟苗种长期依赖进口,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现将匙吻鲟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四十年间,我省水产科技从零起步,五十年代奠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迅速发展。共取得成果80多项,获国家、部委级和省、地成果奖的40多项。在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鱼类育种、饵料、鱼病防治、特种水产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对增加水产品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继1958年广东获得鲢鱼人工繁殖成功之后,1959年春,省农业厅组织全省有关生产、科研、教学单位三结合进行攻关。1960年——我省人工繁殖草鱼成功,并成为全  相似文献   

8.
培育出健壮的苗种,提高其成活率是进行罗氏沼虾养殖的重要环节。我所l977年8月,引进罗氏沼虾,1978年春人工繁殖成功,4年来共培育淡化虾苗208万余只(表1)。本文着重总结1981年幼体培育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9.
池养南方大口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4月至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窑湾渔场进行了4批池养南方大口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对池养南方大口鲶人工繁殖方法、孵化条件和池养南方大口鲶的受精率、孵化率、苗种生长等进行了研究,并探讨采用人工繁殖和饲养的南方大口鲶后代进行人工繁殖的可行性,以减少对天然南方大口鲶亲本的需求,保护南方大口鲶天然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鱼类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春 《淡水渔业》1995,25(3):25-26
鱼类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李林春(河南省信阳市农业专科学校,464000)1994年春,作为带队教师,作者在河南省信阳市狮河渔场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实习期间,针对家繁过程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作者经过实验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革胡子鲶实用养殖技术(二)二、人工繁殖技术革胡子鲶的繁殖方法通常有自然繁殖法和人工繁殖法两种。自然繁殖法与鲤鱼相似,只要创造与鲤鱼产卵所需的生态环境类似的条件,革胡子鲶就可产卵繁殖,这里就不作介绍,主要就其人工繁殖加以阐述。(一)、亲鱼培育亲鱼培育直...  相似文献   

12.
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笔者近几年带学生到一些渔场进行家孵实习,在实习期间发现:由于传统习惯影响、生产条件限制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各渔场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渔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渔业生产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化暗纹东方是人工驯化养殖的产物,它是指野生暗纹东方繁育的F1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获得的F2代及其子代。随着近十年来对暗纹东方繁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野生暗纹东方的人工繁殖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而家化暗纹东方的全人工繁殖技术虽有一定的进展,但整个技术过程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家化暗纹东方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全部工作,现将家化暗纹东方全人工繁殖的有关技术简介如下。所谓全人工繁殖,是指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其一生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胚胎、仔鱼、稚鱼、幼鱼、…  相似文献   

14.
陈祥  孙军华 《科学养鱼》2007,(12):10-11
2002年起,我们着手进行克氏原螯虾的育苗研究、探索,并取得初步的成功。克氏原螯虾的自身繁殖能力很强,人工繁殖的方法也较多。一般可分为人工粗繁、半人工繁殖、全人工繁殖,各养殖户可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南宁对巴西鲷进行人工繁殖,2000年4月-6月共催产亲鱼4批次共249尾,雄145尾,雌104尾,产卵730万粒,平均受精率76.54%,获得苗454万尾,孵化率68%。另外对巴西鲷鲷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显微照相,记录各种时序及其特征。初步了解了巴西鲷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胚胎发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真鲷窒息点与耗氧率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 and S)是广东及其他各省市沿海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随着真鲷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成功,真鲷养殖业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夫于鱼类的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研究早有不少,但是对真鲷除个别学者提及其窒息点外,真正对其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系统研究尚未见到。为了绘其鲷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运输和成鱼养殖提供呼吸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笔者于1990年春对真鲷的窒息点和耗氧率进行了初步测定,就不同规格大小的苗种及备种外界条件与窒息点和耗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省为多,具有很高的经济及研究价值。大鲵喜阴怕光,在野生条件下5~6年性成熟,由于种种原因,自然资源急剧下降,人工繁殖困难,尽管国内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总体来说人工繁殖效果不是很好。我所2008年,采用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亲本培育、催产繁殖技术探索,催产率达65%,获苗5053尾,取得了较大突破,为保护这一物种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鱼类催情产卵药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50年代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殖的发展,催情产卵药物的研究取得系列重大成果,推动了鱼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人工注射催情产卵剂的目的是促使某些在人工条件下不能自行成熟产卵的鱼类(如鲢、鳙、草鱼、青鱼、鲮等)发育成熟与产卵,也可促使在人工条件下能够产卵的鱼类集中大批产卵,以提高鱼类人工繁殖效率。 为了帮助广大养鱼工作者及有关技术人员系统了解我国鱼类催产药物研究成果与生产应用情况,更好地掌握其性质特点,适应鱼类人工繁殖工作及养殖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鱼类催情产卵药物的种类、性质及其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工繁殖对增殖里海鲟鱼类资源的作用很大,但人工繁殖效果及其对增加鲟鱼类种群数量的作用往往取决于繁殖场放流的幼鲟的质量。在这方面,从鲟鱼类生物学特性、从环境条件对放流幼鲟的影响来考察,幼鲟入海后的成活率高低便是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