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于电力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10 kV配电网也在不断完善当中。但是早期配电网的建设比较落后,主要着眼在提升传输容量(大线径)、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提高(环网转供),对于变电站外电力线路运行方式的转变,缺乏自动控制、快速转供电,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电网企业升级改造10 kV配电网,其中重要工作是升级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自愈系统,即以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非故障段自我恢复、不影响用户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为目的,进一步提升配网故障快速复电效率,减少用户故障停电时间。  相似文献   

2.
实施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实施农村电网配网自动化的必要性(1)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是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可以加强对配电网络的监控 ,减轻倒闸操作的工作量 ,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安全性的重要措施。(2 )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是大力开拓电力市场 ,不断提高供电能力的需要。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重点加强馈线自动化 ,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 ,自动隔离故障 ,自动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把故障停电时间缩小到最短程度 ,大大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3)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需要。通过农网改造 ,…  相似文献   

3.
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故障恢复重构是多目标、多时段、非线性、多约束且不连续的复杂优化组合问题。为快速而有效的对ADN非故障失电区进行恢复供电,建立了故障恢复的重构模型;将含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ADN根据DG的类型分为两类进行故障重构;在确定故障恢复方法后,首先通过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去掉不符合系统运行约束条件的开关组合;然后以遗传算法为基础,建立了三个目标函数,即最多失电负荷供电恢复数、最少开关操作数、最少恢复供电恢复后的网损,设置潮流、电压、电流等约束条件,根据适应度值的大小寻找供电恢复最优开关组合。基于IEEE33节点算例系统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仿真实验,验证了所建立模型及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配电网具有闭环规划建设、开环辐射运行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GIS平台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及快速供电恢复辅助方法,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点的快速定位,并将故障区域及时隔离,尽快恢复供电,为提高配电管理系统自动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小明 《农村电工》2011,19(5):29-30
中压配电网基本接线方式有:树枝网、分段隔离树枝网、干线(部分)联络树枝网和全联络树枝网等。由于中压配电线路沿线地理条件较复杂,线路绝缘水平较低,因此线路故障率高。而且由于中压配电网直接面向众多电力用户,线路作业停电的概率也很大。因此,如何提高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是中压配电网改造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1选择课题公司的应急电源接入工作分两种:保供电和故障后临时供电工作。保供电是电力用户由于重要会议或医院重要手术等特殊情况,需要应急发电车接入配电房待命,防止意外停电的一项工作。故障后临时供电是电力用户因配电房发生故障,需要应急发电车接入配电房临时供电,等待故障抢修恢复的一项工作。2现状调查通过对应急电源接入的工作流程、电缆施放、电缆接入的调查发现,"电缆敷设耗时长"和"相序确认、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山西省电力公司历时半年研发的配网可视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覆盖全省11个地市,是配电网管理的重大技术变革。该平台与日常所见的导航软件有共同之处,可通过多层级、多维度海量数据分析,实现地理信息平台与配电网信息数据交互贯通。一旦配电网发生故障,平台可准确定位故障点,为及时抢修和恢复供电提供了强大支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是电力能源传输到电力用户的重要环节,覆盖面广,联络复杂。在设备状态异常或突发故障面前,有时因为员工对故障设备位置不够熟悉往往不能够准时、准确到达故障抢修地点,从而影响故障抢修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码技术的配电网设备导航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到配电网抢修服务中。实际应用表明,二维码技术缩短了电力员工抵达配电网故障点时间,提高了配电网抢修服务,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10 kV配电网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及广大人民的生活.由于农村10 kV配电网多为架空电力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大,致使配电网运行不稳定,常发生线路停电故障.正确有效地判断、查找、处理配电线路故障,缩短停电时间,及时恢复供电极为重要.下面谈点个人见解,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0.
金华配电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配电网故障处理,即故障识别、定位、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配电网监控,即对开闭所、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和重要用户的监控;集成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配电工作管理;配电高级应用软件等。本文重点介绍了金华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关系到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和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分析影响网络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电力企业保证电能供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向行业领先水平看齐,最大限度减少电网故障造成的停电户时数,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和用户满意度,实现电网运行风险的能控、可控、在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网天津城西供电公司利用对标管理工具提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路径的思路和过程,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刘生  王星  徐腊元 《农村电工》2005,(11):20-20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目标1.1通过配网自动化工程的实施,改进和完善配电网结构,达到优化网络接线,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目的。1.2提高设备的自身可靠性,快速实现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确保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系统故障诊断,提高对故障的处理和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网络化继电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网络化继电保护是就地保护和远方保护相结合,在避免配电系统再次受故障干扰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完成故障自动识别、定位、故障自动隔离、网络重构直至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基于国内配电网系统现状,提出配电网网络化继电保护;探讨了实现配电网网络化继电保护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配电网就地快速定位隔离故障、快速恢复供电作为保障配电网可靠性的关键功能,可在无人或少人干预情况下,通过先进的就地区域内联合研判技术,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不间断的在线自我评估,采取预防性的控制策略,对故障提前预判、快速诊断、快速定位隔离,快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实现故障自愈。  相似文献   

16.
<正>1 0.4kV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低压配电系统中,0.4kV配电网直接与用户相连,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据统计,我国农村生活用电停电故障中,大多是变压器停电和低压配电网薄弱造成的,因此如何提高0.4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0.4kV低压配电网覆盖每条街道,延伸至每个用电客户端,一旦0.4kV低压配电网或设备发生故障或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电力配电网络的接地故障电流控制问题,提出基于两相直挂式设备的配电网接地故障电流柔性调控。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简化设备结构、免供电、电压电流垂直原则、软并网和充电控制原则。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为改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95598电力客户信息中心作为配电网故障报修的受理和指挥平台实施以后,不仅提高了故障抢修的反应速度,而且利用其进行配电网故障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大大降低了故障报修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笔者在对当地2007年1~6月与2006年同期配电网故障报修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各类故障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出来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丽 《农村电工》2022,(2):38-39
1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意义配电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升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之一。1.1传统配电网故障处理的弊端配电网线路具有结构复杂、点多面广、负荷分布广、类型多样、线路故障定位难等特性。传统配电网故障处理存在如下弊端。(1)故障定位慢。查找故障靠人工巡线和试拉线路,故障定位效率低下,故障定位耗时长。(2)故障隔离慢。故障定位后,需要人工到现场拉开故障区域开关设备,隔离故障区域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20.
徐州城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控制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供电的中断,不但会引起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向电力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这是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履行服务承诺制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着重介绍目前徐州城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面临的现状,根据地影响徐州城市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常见故障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及提高城市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途径,制定相应措施,努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