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北方马铃薯高垄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丽萍  张雄  孙国梁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02+129-102,129
马铃薯是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主栽粮菜兼用作物,亦是当地农民创收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该地区的马铃薯产品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相似文献   

2.
<正>一、区域概述1.自然概况阴山北麓向日葵种植区,西起固阳县,东至兴和县,跨3市9旗(县);总面积7.0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94.5万,总耕地面积1557.9万亩。本区地处后山温凉农牧交错带,南依大青山,北向蒙古高原,海拔  相似文献   

3.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不同燕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连续两年在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的燕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在14个供试品种中,燕科1号生育期适中,株型好,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且表现稳定,是适宜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发展,首先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以及该区域内的经济、自然发展特征,得出制约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向和对策,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发展,首先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以及该区域内的经济、自然发展特征,得出制约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向和对策,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情况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相对于其他农作物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调查发现该地区马铃薯单产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依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马铃薯单产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并对其对策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饲用作物,能够建立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既能综合发展农业生产和拯救生态资源的恶化,又能通过养殖业加工增值,实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并提高农牧交错带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牧交错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存永昌。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同时也是构建我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建设区,由于其自然条件恶劣,降雨量少,植被重建时实施整地工程十分必要.本文利用3a土壤含水量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规格的整地工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水平沟、水平坑整地方武比较适宜,防御标准以20a 1遇24h最大降雨量设计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几种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  张立峰  刘景辉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0-4720,4728
[目的]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方法]以位于内蒙古阴山北部武川县典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为试验地点,比较用不同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留茬的土壤含水量、风蚀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马铃薯免耕、油菜留茬和燕麦留茬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极大地减少土壤风蚀。[结论]留茬耕作和免耕是当地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一条可持续的耕作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