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选购 1.1分清雌雄雌鳖尾短,不能伸出裙边外;雄鳖则相反.雌鳖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雄鳖背甲为长椭圆形,中部隆起.雌鳖体形厚,腹部为十字形,后肢间距宽;雄鳖体形薄,腹部为曲字形,后肢间距狭窄. 1.2选购优质鳖优者为板平而肥厚,体壮性猛,体上无"斑点"、"黑眼"等病伤.不法贩子的钓鳖、毒鳖、充水鳖、待死鳖不能收购.体色应呈黄褐、深绿,色泽鲜明,油润.把鳖翻置地上,若鳖迅速伸头,翻身连滚带爬,或用手捏住两个后腿窝,鳖伸颈转动灵活,欲张嘴咬人,均为优质.  相似文献   

2.
以“养老鳖,发鳖财”的潢川县,已成为一个全国性鳖的集散地。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摸索出了鳖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一、及早防病 1.彻底清塘要消毒,适量石灰洒或铺,池水经常要更换,保持水质鲜为主。 2.一池要放同龄鳖,不能相差“大”规格,免致嘶咬与残杀,病弱残伤可杜绝。 3.收购放养选好苗,捕捞运销要轻巧,保证健壮无碰伤,操作细心要记牢。 4.投喂药饵很重要,抗菌素或磺胺药,适时定量用药好,预防鳖病确有效。二、积极治病  相似文献   

3.
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鳖在休眠期有"早醒"现象.从立春至4月,气温回升,在晴天往往会出现鳖池中的部分鳖已经苏醒,爬出晒太阳.如果此时池塘水温耒达到16℃,且鳖行动迟缓.那么这些鳖一般是患病的鳖,这种苏醒为非正常的苏醒.  相似文献   

4.
山东招远市辛庄镇小西庄村养鸡专业户徐存义,从1997年下半年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亩的养鳖场,引进中华鳖种1000只,采取以鸡肠子为主,配合适量小鱼、虾、虫和谷物的配合饲料喂鳖,加快了鳖的生长和繁殖,获得高效益.目前他的养鳖场养鳖2.5万只,已出售鳖苗2.5万只,盈利28万元.不仅是全市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也成了胶东半岛数得着的养鳖大场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鳖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鳖产业养殖规模、养殖区域及养殖模式,分析了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鳖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鳖产业的发展对策,即应加快建设鳖原良种场、加强良种的选育工作,开展健康生态养殖、减少温室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探索符合现代养殖需求的鳖产业经营模式,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加大鳖产品精深加工的开发力度、推进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亲鳖的繁殖期较长,在鳖人工繁殖过程中,当年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个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稚鳖养殖死亡率较高.为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5,(9)
d前各地鳖病发生较为严重.鳖病流行季节长,发麻率离,传染快。给养鳖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认为.为有效防治鳖病.应采取下述综合防治的方法。一、内外结合,增强鳘机体坑病力1.鳘种捡疫由于捕捞和运输方法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鳖种带菌或鳖体受伤.一部分鳖可能感染上致病菌.并互相传染,会使鳖病普遍发生.甚至暴发。另一号面.由于放养密度过高.会引起争斗争食,往往弱内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温室鳖价格跌到每公斤20元~30元,且少有人问津,养殖者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本,造成了鳖产业的萎缩,全国养鳖面积较前几年萎缩了20%~30%.推行仿生态常温养殖,发展"生态鳖",由于其色泽、肥满度、食用口感均十分接近野生鳖,安全、无公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场销价高达每公斤150元,仍供不应求.实行仿生态常温养鳖,主要应把握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受轰轰烈烈养鳖热的影响,许多农民建成了一种简易的庭院式塑料大棚养鳖.但由于最近几年市场行情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些小规模的养殖基本上都受到影响,养鳖业难以为继,于是许多塑料大棚被闲置或废弃.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鳖,稻鳖共生。一方面,稻田为鳖的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鳖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一、稻田选择与准备1.稻田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节与测定控温养鳖过程中不同时期鳖池的pH值,建立了鳖池生石灰用量与pH值变化及时间关系的模型,根据模型可以确定不同时期调节控温养鳖池pH值所需生石灰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相似文献   

13.
海宁市许巷镇的养鳖业经过短短5年时间的努力,成功地创出了一条高效养鳖的新路子.到2002年底,全镇养鳖总产量达到1244吨,总产值达到4976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裙边宽厚的杂交鳖F4代(赣江中华鳖♀×黄沙鳖♂)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亲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鳖F4代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与亲本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母本鳖(P>0.05),显著高于父本鳖(P<0.05);赣江中华鳖、黄沙鳖和杂交鳖F4代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19.63、17.75、18.52 g/100 g.3种鳖的EAA/TAA的值均在40%以上,EAA/NEAA的值均远高于60%;杂交鳖F4代DAA/TAA、EAA/TAA和EAA/NEAA值均高于亲本鳖;杂交鳖F4代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与母本鳖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父本鳖(P<0.05).杂交鳖F4代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5.83%,略高于其母本鳖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其父本鳖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P<0.05);杂交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及EPA+DNA含量最高.综上,杂交鳖F4代与双亲的营养组成相近,考虑到生长、裙边宽厚、抗病力等优势并结合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将杂交鳖F4代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养鳖业发展迅速,鳖苗主要来源于台湾产地.台湾产的鳖苗较中华鳖苗来源广,但其抗病力较差,病原菌较复杂,加上稚鳖体质较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故常引起鳖苗发病,甚至造成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该稚鳖培育期的疾病防治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养殖经验,谈谈该时期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孵化鳖卵,如能把好以下三道关,可使鳖卵的孵化率达到90%以上,从而为养鳖提供充足的鳖苗。1.亲鳖选择关通常选用5龄以上、体重在1~1.5公斤、性成熟的鳖作为亲鳖。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敏捷,背部发亮光滑,无内伤。检查鳖有无内伤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7.
提高雌鳖产卵量是提高养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增加雌鳖产卵量的主要措施有:1.雌雄比例适当在养鳖池中,雄鳖多反而会影响亲鳖交配,降低受精率。在一般情况下,雌雄比例以3~4:1为宜。如果池中雄鳖强壮、体型  相似文献   

18.
白斑病 由一种寄生性真菌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鳖、幼鳖.患病初期,鳖裙边、背部、腹部有零星小白点,以后从一点发展到多个白点,甚至扩散到四肢、尾部等.病鳖食欲减退,精神委顿,常伏在食台上不动或在水面离群独自漫游.  相似文献   

19.
珍珠鳖     
珍珠鳖,学名美国山瑞鳖,又称佛罗里达鳖,属鳖科软鳖属淡水喜温鳖种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少量珍珠鳖稚鳖并开展人工养殖试验,因其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水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现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精选15批进境鳖受精卵,在30℃孵化前后对霍乱弧菌进行检测,采用PCR方法鉴定可疑菌并应用实时荧光PCR鉴定其O1、O139群,以比较鳖受精卵在孵化前后霍乱弧菌检出情况,并对鳖受精卵孵化后废弃物处理以及鳖幼苗消毒等生物安全问题提出建议.结果:孵化前检出1批,检出率为6.7%,孵化后检出8批,检出率为55.3%,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的霍乱弧菌均不属于O1、O139群.表明经过孵化的鳖受精卵的霍乱弧菌检出率明显大于未孵化的,所以孵化后的鳖卵废弃物和鳖幼苗应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