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根据辽西山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和其他岩类裂隙水。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的赋水程度、埋藏条件和水质特征,并按水系流域分区,采用河流水文图分割方法,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陈志兵  潘晓东  唐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2-18293,18308
结合贵州重点岩溶流域乌江下游段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特征,探讨岩溶地貌、构造运动及地层岩性对其的影响,并划分出该区的集中富水地段和缺水地段,从而为当地岩溶地区地下找水、岩溶打井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刘徽  唐仲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59-4561
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来评价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选取连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RS技术提取水文气象、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模拟连江流域径流过程,以流域出口黄德高道水文站2008~2010年月流量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岩溶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和降雨不均等影响因素,精确地模拟了连江流域径流过程,可以用来评价地下水资源量。该研究可为其他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可明显的分为上层溶隙水循环带、溶隙潜水循环带和深层溶隙水渗透带.其中溶隙潜水循环带是主要的水资源储水带,深层溶隙水渗透带是深层地下水或承压水的补给系统.人工开凿交通隧道和采煤隧洞破坏了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加大了深层溶隙水的排泄量,引起了岩溶地区地下水水源的枯竭.  相似文献   

5.
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可明显的分为上层溶隙水循环带、溶隙潜水循环带和深层溶隙水渗透带.其中溶隙潜水循环带是主要的水资源储水带,深层溶隙水渗透带是深层地下水或承压水的补给系统.人工开凿交通隧道和采煤隧洞破坏了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加大了深层溶隙水的排泄量,引起了岩溶地区地下水水源的枯竭.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量指数衰减法、示踪试验法、地球化学法等3种方法,探讨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的组合情况.通过流量指数衰减法计算发现,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管道水和裂隙水分别占含水层水资源量的16.7%和83.3%,裂隙介质在地下水资源的调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示踪试验表明,研究区发育有一条规模较大的岩溶管道,管道直径为数米级;水化学和δD,δ18 O值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含水介质为裂隙和管道介质并存.研究认为,可用流量指数衰减法查清不同含水介质的构成,辅助以示踪试验法计算管道直径及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并圈定流域范围,地球化学法作为以上2种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研究了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量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遭受土壤侵蚀的潜在因素。【方法】运用INVEST模型对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土壤侵蚀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结果】(1)黑水河流域轻度侵蚀占47.7%,中度侵蚀占22.3%,强烈侵蚀占15.5%,极强烈侵蚀占9.7%。(2)采石挖沙、水域设施用地、养殖、裸地和建设用地的泥沙平均输出量分别为59.94、54.87、73.88、32.5 t/hm~2,是土壤流失的高危险区域,而林地、耕地、梯田泥沙侵蚀量相对较低。(3)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差异性大,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及坡度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成果为黑水河流域进一步水土流失调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水库管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泰安市岩溶水保护分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安地处北方石灰岩地区,是一个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近年来已有大面积岩溶水污染。根据其富水规律、目前岩溶水遭受污染的情况以及地质、水文地质的综合分析,对岩溶水进行了保护分区,并提出各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衡涛  谢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92-16394
以重庆南川木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耕地、马尾松林地和石漠化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电导率及Na+、Cl-、SO42-、NO3-浓度都高于耕地和马尾松林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石漠化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质较差,其中NO3-浓度已明显超标。研究区域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岩溶区进行土地利用时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罗育池  靳孟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75-10077,10087
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的原则与总体思路、水功能区划分体系与分级分类系统、水功能区划分程序与方法。指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水功能区划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筹规划、合理开发与整体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农业非点源模型(AnnAGNPS)在西南岩溶地区奇峰河小流域地表径流量模拟的适用性,使用差分灵敏度分析(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analysis,DSA)方法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敏感指数法评价参数的敏感性等级;利用试错法人工调整模型参数,采用三个评价指标:决定系数(R~2)、纳什系数(ENs)和相对偏差(Re)评估模型的性能,检验其在岩溶地区奇峰河小流域的径流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临界源区面积(Critical source area,CSA)与最小源区沟道长度(Minimum source channel length,MSCL)取值下,CSA=20 hm~2,MSCL=200 m时,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奇峰河流域的下垫面的情况。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径流模拟最敏感的参数是径流曲线数(CN),与非岩溶地区相比,影响地表径流的最敏感的参数相同,取值较非岩溶地区流域的大;对泥沙、总氮、总磷模拟最敏感的参数是土壤可侵蚀性因子与径流曲线数。模拟结果表明:AnnAGNP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流域的地表径流,月尺度下模拟的R~2为0.962,ENs为0.831,Re为-14.94%。日尺度下模拟的R2为0.716,ENs为0.946,Re为-13.69%。由于岩溶系统的高渗漏性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的瞬时性,日尺度下的模拟精度较低。研究表明经过校准与验证的AnnAGNPS模型适用于西南岩溶地区桂林市奇峰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地层岩性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以花溪河流域为例,探讨研究提取出的实际河流、理论河流与花溪河流域岩性,从而对比得出喀斯特地区岩性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的地表径流比提取的理论径流长度要短,造成这种数据差异的原因是喀斯特地区典型的岩溶作用与溶洞、地下河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径流流失进入地下,且不同岩性下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保护淮河流域环境和居民健康为出发点,为揭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采用清单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核算了流域35个地级市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种植3种污染源总氮(TN)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利用GIS软件对氮素耕地、水体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分析出流域面源污染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流域内地下水中硝态氮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15年淮河流域农村生活、化肥使用和畜禽粪便TN排放量分别为42.17万、644.44万t和213.86万t,排放比重分别为3.58%、72.39%和24.03%,化肥的施用仍是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耕地氮素污染负荷方面,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地表水氮素污染负荷方面,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流域内不同地区污染物负荷强度受耕地面积和水资源量的影响,分布存在一定区域空间分异现象,淮河流域西北部地区负荷强度高于东南部。地下水硝态氮健康风险指数在0.49~3.18之间,健康风险阈值超过"1"的城市数量占整个淮河流域的82.86%,应注意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地考察和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水文、气象和社会统计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水环境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埋深加大,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尾闾湖泊出现干涸和枯竭状态.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下游地区气候呈暖干趋势,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水量减少速度快;另一方面,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如上中游人口的快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增大,耕地面积的扩张,出现了水资源的分配和消耗极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塔里木河在今后的水资源利用和治理中,要更加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宏峰  夏日元  唐建生  李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04-9706,9783
介绍了六冲河流域概况和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径流模数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计算了各个分区的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排泄量和可采资源量,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41个水样中NO3-超出地下水质量2类标准,与采样点附近的洼地和坡地区农业生产的排放有直接关系;29个水样中Cr(六价)含量超出地下水质量2类标准,11个水样中Mn含量超出地下水质量2类标准,污染源主要来自取样点上游城镇工厂排污、煤矿矿坑排水;P2l含煤系地层中地下水超出2类标准的指标数目相对较多,尤其是重金属含量;除直接取自煤矿排水的水样以外,其余地下水均符合地下水质量3类标准。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滨湖新区硝酸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来自农业活动的硝酸盐已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采用GIS地统计学方法,结合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对合肥市滨湖新区85个样点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了NO3^--N的污染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较严重,50%以上的区域NO3^--N含量〉20 mg/L;流域内NO3^^--N浓度随地下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浅层地下水的易污性。[方法]针对传统的DRASTIC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模型中专家打分及赋权重主观性强等局限性,利用过程数学模拟、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改进,并将改进模型应用于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区浅层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同时,分析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易污性强度及其形成原因,并对该地区地下水保护提出了建议。[结果]采用改进的DRASTIC方法评价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区浅层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结果客观、可信;农药化肥的使用是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区浅层地下水易污性强的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建议居民尽量较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包气带厚度、岩性、蒸发作用等水文地质因素导致低洼的湖泊地区地下水易污性较强,建议居民在开采饮用水时尽量远离湖泊,或开采较深层的地下水。[结论]该研究为区域浅层地下水易污性的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郭小芹  刘明春  曾婷  韩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85-1387,1426
基于5个气象站点3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近10年的水资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0年石羊河流域增暖明显,上游年降水量显著减少,石羊河主干流径流量呈季节性变化;地下水位趋深,北部荒漠地区持续下降;水资源总量以0.8809亿m3/a的速度减少,且对降水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对温度的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9.
衡水市桃城区“一提一补”水管理政策可持续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市桃城区地处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数年来一直依靠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来保证生活和生产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以2 m/a左右的速度下降,成为冀枣衡地下深层淡水沉降漏斗区的中心。在此严峻形势下,该区探索"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奖超罚、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协会自治"的用水管理制度,成立了地下水灌溉用水者协会,发放《水权使用证》,建立了总量、定额双控制的竞争节水机制,提出了"一提一补"的节水政策,取得了一定的节水成效。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提补水价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研究条件下,提补水价政策勉强可以持续。研究结果可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的有效贯彻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