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0—2010年上海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造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上海1990-2010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估算出未来5年的预测值。结果表明: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持续增长态势,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由"八五"时期的50.79%增长到"十一五"时期的66.05%;在可能性较大的方案中,预测未来5年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9%左右。最后对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测得吉林省2003~2008年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53.36%。通过分析可知,吉林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物质费用的投入和科技的进步,但物耗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占首位,科技进步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扩展的C-D函数对河南省1992~2011年的农业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进行分析,测量科技进步、劳动力、物质费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等四种农业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率。研究表明,在1992~2011年间河南省农业劳动力投入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不显著,科技进步和物质费用的投入对农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其中物质费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53.1%,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也达到了45.9%。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2,(13)
中国衣科院副院长唐华俊称,200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2.5%,2011年为53.5%,10年增长1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为标志的粗放型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为支撑的集约型增长转变。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阐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运用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利用SPSS 18.0软件对1991—2010年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山西省1991—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8.69%,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并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我国1980~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民收入增长率的因果关系及动态演进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煜  孙慧 《新疆农业科学》2015,52(3):580-588
[目的]测算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余值法,测算1996~ 2012年新疆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与全国同期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新疆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九五”时期的年均32.09;,降到“十五”时期的年均15.09;,2011 ~2013年回升到38.68;.从“十五”时期开始,新疆与全国的差距不断加大.制约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业劳动力技能不高和农业投入相对不足.[结论]提高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探讨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途径,对于制定全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测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对1991-1999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定,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探讨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途径,对于制定全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测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对1991-1999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定,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小  金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58-1759
对1990~2011年安徽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趋势明显,最少的2009年有586.58万,2010~2011年又有所增加,至616.66万。针对安徽基本省情,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伍国勇  刘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55-4256,4269
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2004~2008年我国农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作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总贡献达65.24%,贡献总额达73053.31亿元;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达38.30%,贡献量为42886.91亿元;农业机构总动力(资本)的贡献达25.41%,贡献量为28453.17亿元;土地与劳动力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0.16%和0.38%。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IRF的农业科研投入、产出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了我国1993-2011年间农业科研财政投入、科研成果产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及相互的脉冲响应规律,探讨了农业科研对农业经济贡献力不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科研财政投入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农业科研财政投入与科研成果产出之间无明显因果关系;农业科研成果在滞后2-3期开始对农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而农业科研财政投入在滞后3-4期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波动的方差贡献率约为50%,科研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波动的方差贡献率约为46%。提高农业科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需形成农业科研财政投入稳定增长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积极引导研需有机衔接,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量分析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归纳得出安徽省2005~2015年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11项指标,并查阅统计年鉴得到与指标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有无比较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收的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同时引入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运用SPSS 22.0和Eviews 8.0具体分析2005~2015年安徽省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并确定生产函数模型.[结果]2005~2015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直接贡献率稳定在9.50%左右,最高年份贡献率达10.25%,2010~2015年和2006~2015年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25.22%和29.40%,证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建议]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建立新型农业机械维修体系,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吕洁华  黎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9-12720,12740
根据2000~2013年农业各部门总产值与比重的数据,计算出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弹性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存在差异,虽然各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同时,结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浙江省县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测算浙江省2014—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2014—2019年浙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率的提升,至2019年,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30%。2014—2019年,浙江农业的狭义科技进步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主要依靠中性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和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产生影响。将浙江农业划分为平原型、沿海型、山地型3种农业发展类型,资本和土地对山地型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劳动力对平原型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沿海型农业的技术效率变化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何春燕  郑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36-11538
运用索洛余值法估算得到四川省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通过纵向、横向比较,评价判断科技进步对四川省农业发展的贡献水平,为提高四川省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由"八五"的40.90%提高到"十五"的45.54%,但增长趋势减缓,与全国的差距由"八五"的正差距(6.62%)转变为"十五"的负差距(-0.14%);四川省不同区域间以丘陵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69.8%,其他地区差异不大,在41.0%~43.0%,但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要素存在较大差距,丘陵区主要靠科技进步,而平原区和山区靠物质投入和科技进步,民族地区则是靠物质投入、劳动力增长、扩大耕地面积和农业科技的综合作用;四川省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种植业最高,为61.3%,其次为畜牧业(27.1%)、林业(21.9%),渔业最小,仅为17.8%,差距较大,表明科技在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大宗农产品是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基础性商品,研究其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为改善中国大宗农产品贸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1~2018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效应。【结果】2001~2018年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S指数由5.63%上升至6.93%,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3.05%,其中,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的MS指数分别由0.96%、11.22%上升至4.62%、28.12%,出口贡献率分别为33.77%和47.94%,谷物和油料产品的MS指数分别由3.10%、4.94%下降至0.94%、2.69%,出口贡献率分别为-859.52%、-14.81%。【结论】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是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具体竞争力的出口效应高于整体竞争力;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出口增长贡献率较大,而谷物和油料国际竞争力下降对其出口有显著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