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在尽可能降低农药施用量及投入成本情况下,调查茶园新型非水溶性农药帕力特施用浓度、施药机械、施药后叶蝉虫口减退率、防效、茶园产量产值等数据,探索茶园的最适施用浓度及方法。[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帕力特施用浓度、不同施药机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在用药允许范围内施用帕力特450 mL/hm~2时叶蝉减退率最高达92.74%、防效最高达95.25%,且收益较对照组高3 085.5元/hm~2、较低浓度组(225 mL/hm~2)收益高2 065.5元/hm~2,防治效果及综合效益显著强于对照及低浓度组;不同施药机械试验组使用机动喷雾器时叶蝉减退率最高达96.53%、防效最高达96.52%,较常用人工喷雾而言节省成本52.5元/hm~2、工效提高3.3倍,防治效果及综合效益显著强于电动组及人工组。[结论]结合虫口减退率、防效、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建议在条件允许范围内使用机动喷雾器进行帕力特450 mL/hm~2浓度喷施。  相似文献   

2.
在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危害严重,为了筛选新的高效生物农药,采用新研发生物农药中试药剂拒食剂Ⅰ和拒食剂Ⅱ,开展了洞庭碧螺春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旨在为保障洞庭碧螺春茶生产的食品安全性提供新的方法.结果表明,药后7 d拒食剂Ⅰ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0.5%,拒食剂Ⅱ为85.1%;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若虫防效依次为拒食剂Ⅱ>拒食剂Ⅰ>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防效依次为吡虫啉>拒食剂Ⅰ>拒食剂Ⅱ;结果提示,拒食剂Ⅰ和拒食剂Ⅱ都有较好的防效,在若虫期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并推广新型替代农药和防治措施,对2种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连续多年的调查,基本探明了2种害虫在江西南昌的消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几种新型化学、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效果进行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茶蝉净和苦参碱、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防治小绿叶蝉与茶尺蠖的效果,优选了防治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凯恩,防治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帕力特,总结了无公害茶园、绿色和有机茶园控制2种害虫危害的技术要点。研究结果显示:安装黄板茶园较不安装茶园平均虫口密度低39.8%;防治小绿叶蝉施药后3~14天防效,15%凯恩75.6%~95.9%,帕力特72.9%~93.2%,茶蝉净66%~72.5%,防效优于吡虫啉。防治茶尺蠖施药后3~14天防效,康欣373(苏云金杆菌)、15%凯恩、维特绿(0.3%苦参碱)、清源保(0.6%苦参碱)都在90%以上,防效优于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帕力特悬浮剂和15%凯恩乳油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较长的持效期;24%帕力特悬浮剂450 mL/hm2及15%凯恩乳油330 mL/hm2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用农药"阿立卡"针对目前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假眼小绿叶蝉"作了初步试验,其结果表明:"阿立卡"对茶假眼小绿叶蝉若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处理2(10ml/亩)、处理3(20ml/亩)在整个试验期间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可达到100%。与对照药剂"70%吡虫啉(6g/亩)"相比,"阿立卡"持效期更长。试验初步说明了其药效作用,对茶树及其他生物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使用国家茶叶产业体系新研发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种茶蝉净,将其与凯恩、联苯菊酯、帕力特在恩施州的3个不同地区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cicada Gothe)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凯恩和茶蝉净具有更好的速效性,而帕力特在长效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可以考虑通过联合用药来兼顾防治过程的速效和长效。针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以药剂的速效性、长效性及对天敌影响的大小综合评价,4种参试药剂的先后次序为帕力特、茶蝉净、凯恩、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7.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松阳县茶叶最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现有主要防治农药吡虫啉在许多茶园防效下降,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2009年特安排了5种新农药7个处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24%溴虫腈悬浮剂等6种不同类型药剂和黄板进行了茶园小区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溴虫腈、茚虫威、阿立卡3种药剂对靶子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杀伤力,能迅速降低害虫田间虫口数,药后14 d,平均防效达83.45%,而且药效持久,一次用药可持续20 d以上,是无公害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害虫的理想药剂;飞电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时虽然起效快,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4d,平均防效仅为60.34%;茶蝉净的速效性不及化学药剂,但其控制时间长,使用14d后,平均防效仍在70%以上,且其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危害,是一种生态防治剂;黄板诱杀对降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多数天敌影响作用小,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叶的主要害虫、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试验了六种杀虫剂常规用量喷雾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比较了药后2、7、14、28天的防效之差异,分析了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等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非水溶性农药帕力特防治茶棍蓟马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水溶性农药帕力特对茶棍蓟马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在凤冈县龙泉镇柏梓村茶园基地施用帕力特、乙基多杀菌素和茚虫威,比较了不同药剂对茶棍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21 d,未见茶树出现生理毒害现象,且药后茶棍蓟马数量急剧减少,帕力特、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2%、96.6%、23.3%。[结论]帕力特既达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又提高了茶汤饮用安全,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的药效,为柑橘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无翅蚜为害期喷雾高、中、低3种剂量的阿维菌素、蛇床子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吡虫啉(1∶2),以剂量25mg/kg的吡虫啉为药剂对照,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分析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的效果。[结果]5种供试药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吡虫啉单剂对柑橘蚜虫均有很好的防效,速效性、持效性均接近或超过95%。生物农药蛇床子素低剂量和中剂量处理后1d对蚜虫防效较低,分别为44.14%和69.74%;高剂量药后3d防效开始上升,药后10d防效达94.76%,药后14d防效可达98.87%。5种供试药剂均有很好的持效性,所有处理药后2周的防效均在95%以上。[结论]为柑橘蚜虫的防治提供了借鉴,并有效保证了高毒农药的取代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虫啉、杀虫双和敌百虫3种农药树干注射法防治荔枝蝽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树干注射法进行施药,研究吡虫啉、杀虫双、敌百虫3种药剂防治荔枝蝽象在荔枝树叶中的残留分布。[结果]吡虫啉和敌百虫能快速分布到树干中,杀虫双则缓慢在树干中分布;农药持续时间长,敌百虫残留时间最长,9 d后残留量仍高达0.312 mg/kg,吡虫啉次之,9 d只有0.015 mg/kg,杀虫双最差。[结论]该法防治药效长,污染小,几乎不杀伤天敌,不受天气影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骏  吴建  冯晓霞  张玉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5-6845,6847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方法]用清水作为CK,对5%锐劲特悬浮剂、40%毒死蜱乳油、3%啶虫咪和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稻飞虱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3 d和7 d后,均以毒死蜱1 200 ml/hm21、050 ml/hm2的防效最佳,防效分别达到76.70%7、2.94%、90.88%和86.32%。施药14 d后,锐劲特防效最高,3种剂量下防效分别为91.72%8、5.25%、81.01%。[结论]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毒死蜱防效最好,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锐劲特持效性好;啶虫咪和吡虫啉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2种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玉  尹健  马俊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27-12729
[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源农药防治2种茶树害虫的药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茶尺蠖低龄幼虫和茶小绿叶蝉高峰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源农药,药后1、3、7、10d调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7.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防治茶尺蠖速效性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尺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印楝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其中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最好,药后7d防效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筛选出方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36%啶虫脒、10%吡虫啉和48%乐斯本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灌根法、注干法和喷雾法施药,通过比较其防治效果筛选出黄连木种子小蜂的最佳防治方法。[结果]在3种施药方法中,注干法的防治效果最佳。其平均虫果率为17.47%;喷雾法的防治效果次之,其平均虫果率为33.24%;灌根法的防治效果最差,其平均虫果率为41.44%。注干法的平均虫果率极显著低于其他方法及对照。当所有供试药剂都采用注干法施用时,10%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最佳,其平均虫果率为6.70%;36%啶虫眯的防治效果次之,其平均虫果率为19.00%;48%乐斯本的防治效果最差,其平均虫果率为26.70%;3种药剂处理的平均虫果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黄连木种子小蜂的最佳化学防治措施是注干法施用10%吡虫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防治有机茶园茶毛虫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进行荼毛虫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化学农药10%联苯菊酯乳油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生物农药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0.3%苦参碱水剂对茶毛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建议在有机茶生产中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毛虫,采取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周炎花  蔡烈伟  杨双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91-4992,5008
经过田间调查发现,金萱茶树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虫害的抗性较弱.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茶叶要求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的甘薯地下害虫防治药剂。[方法]在江苏徐州、河南商丘和河北易县对不同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试药剂对蛴螬均有一定防治效果,30%辛硫磷微胶囊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69%以上;其次是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其防治效果为41.21%;神农丹和辛硫磷乳油的防治效果则相对较差。[结论]30%辛硫磷微胶囊剂在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