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经济因素、整理迫切度、整理可行度等10个指标来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各乡镇综合分值,再根据综合分值的大小,将整理时序划分为三个时期.结果表明: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整理潜力较大且各乡镇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将综合分值区间为[60,100]的乡镇划分为近期,其整理潜力较大;[50,60]的划分为中期,其整理潜力一般;[0,50]的划分为远期,其整理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意愿关系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选择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对农户对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探寻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冰  夏敏 《湖南农业科学》2012,(19):133-136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能为制定合理的整理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整理计划提供帮助。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民意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采用限制因素修正系数法计算得到基于农民意愿的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农民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改变住房的意愿"和"对整理后住房、补偿、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南京市应完善整理的安置与补贴措施,在整理过程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的潜力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采用AHP法,选择农村居民点的利用强度、利用结构、假设整理投入以及整理产出效益作为评价准则,选择人均面积、容积率等10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实现江苏省新沂市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新沂市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高流与西部窑湾、草桥的整理潜力整体较高,其他区域相对较低;新沂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城镇辐射影响较为明显,距城镇距离越近,整理潜力越小,反之越大;新沂市农村居民点还受交通因素影响明显,交通越便利,整理潜力越小,反之越大。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顺序的确定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产品供应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国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用地矛盾,优化土地空间配置,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农户参与整理的意愿,整理的分区与时序,整理潜力,利益分配以及整理效果评价等方面,都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缓解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454户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并运用log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影响因素,为国家更好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文化水平、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家庭宅基地占地面积、对当前生活的满意情况,抵抗风险能力和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星座聚类方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南市历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自然条件、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整理迫切度、村民接受度等12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星座聚类方法,划分3个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优先等级区.结果表明,一级整理区分布在郭店镇、唐王镇、华山镇、孙村街道和巨野河街道,整理潜力为876.04 hm2,占全区居民点整理潜力的28.18%;二级整理区分布在遥墙镇、董家镇、港沟镇、仲宫镇和柳埠镇,整理潜力最大,为1 844.22 hm2;三级整理区分布在王舍人镇、彩石镇和西营镇,整理潜力为387.94 hm2,整理潜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及合理安排整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汤永玲  陶军德  徐金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94-17296
以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14个与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评价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阿城区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分析发现影响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有整理后产出收益、整理可行性的客观条件和居民主观意愿因素3个主成分。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爱请  王月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01-802,814
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是土地整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针对九台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并对整理潜力进行了分级,根据各个潜力类型区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整理模式,对开展全国性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计。以宁乡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2006~2013年宁乡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因素。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当在组织、制度和资金等方面大胆创新,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3.
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和模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并对德州市不同农村地区的适宜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综合分值。通过综合分值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得到结果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区结果作为划分依据,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先区、次先区、适度区和优化区四类区域,从整理时序、模式、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研究根据适宜性分值空间分布状况与居民点人均面积叠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划定,对今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芜湖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政策认知程度在近、远郊区均为主要影响因素;近郊区农户意愿还受年龄、村庄房屋布局满意度、宅基地管理制度满意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4个因素显著影响;远郊区农户意愿则受家庭年收入、村庄整体经济水平满意度、是否感觉现有宅基地面积不足等3个因素显著影响。在不同区位,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可以最大程度符合农户意愿,保障农户利益,提高整理效率,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构建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研究。最终确定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综合潜力评价值,将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3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潜力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效益等限制因素的制约,沛县现实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闲置、废弃用地等浪费现象,在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对解决农村低效用地问题、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近年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农村居民点农户整理意愿、影响因素,介绍其研究方法、优缺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耕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可以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首先分析易县农村居民点现状,指出不仅存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严重超标现象,而且布局零散,配套建设滞后,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并以易县27个乡镇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共8个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易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易县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3级,并对不同整理区域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区,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再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源集约性、经济可行性和农户接受性等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实际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修正取得各乡镇实际潜力;根据实际潜力计算各乡镇的节约用地系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四期,分别为近期整理区,中期整理区,远期整理区和暂不整理区。研究结果为固始县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及合理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