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雏鸡糊肛,就是肛门被粘粪糊住。主要是由于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高,环境温度低以及疾病等因素所引起。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预防措施有:1.及时“开水”。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叫做“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出壳后2~3天还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鸡就增多。通常在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最好饮用5~8%的糖水2~3天,不仅可以预防糊肛,而且可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2.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如雏鸡开水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患病等,常导致雏鸡消化不良、生长缓慢和成活率低。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1~10天。  相似文献   

3.
鹅群免疫程序及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 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4.
1.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必须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末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早春气候寒冷潮湿,致病因素多。而刚出壳的雏鹅,体质娇嫩,绒毛稀少、体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均不够强。因此,在早春季节,如饲养不当,雏鹅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雏鹅成活率。雏鹅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粪便,产生水蒸气和氨气等有害物质,需要及时排出,保持空气新鲜,否则会造成雏鹅氨中毒。为此,  相似文献   

6.
一、雏鹅群1、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7.
雏鹅是指出壳后到一个月内的鹅。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该管理期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最终影响到养鹅的经济效益。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进雏前对鹅舍、设备和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鹅舍、设备、用具晾干后用福尔马林密封熏蒸消毒。等雏鹅进舍前3~5d再喷洒消毒一次,门前放好消毒带,等待雏鹅进舍。(2)要调节后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鹅出壳后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温度的不适  相似文献   

8.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锥鹅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必须精心管理,科学饲养。育雏室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应及时饮水开食,但须做到"先饮水,后开食"。供给雏鹅的饮水必须清洁卫生,温度适宜(20℃左右)。第1天饮用5%浓度的白糖水,可提高雏鹅成活率。雏鹅开食的饲料可用2份切细的青草或菜叶加1份碎米(碾碎泡软的稻谷、玉米或煮至7~8成熟的米饭均可)混合均匀,而后将混合好的饲料撒在浅  相似文献   

9.
饲养技术篇     
肉用鹅生产周期分为雏鹅(出壳到3周龄)、中鹅3~10周龄)、肥育鹅(一般10周龄以上)三个阶段,雏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鹅生长发育的快慢和成活率的高低。肉用雏鹅的生理特点雏鹅出壳后,全身仅覆稀薄的绒毛,保温性能差,雏鹅达3周龄时,才能比较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因此雏鹅阶段需要人工供给合适温度,以保证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雏鹅消化系统娇嫩,消化能力弱,但雏鹅生长速度快(小型鹅初生时的体重70g左右,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3周龄的体重为初生重的10~14倍)。为此在饲养上要喂给雏鹅易消化吸收的营养性饲料(粗纤维的含量不能超过6%)。青饲料…  相似文献   

10.
<正> 冬鹅一般于农历9月“重阳”前后入孵,雏鹅在低温条件下,以舍饲为主,经50—60天饲喂,再经20天育肥,即可供应春节市场。 1.1~10日龄 雏鹅幼小,应注意防寒保暖。出壳后及时放入育雏箱,饲喂时,逮至育雏箱外,将切细的青菜拌少许玉米粉等置于试盘,让其自由采食,体质弱的应单独饲喂。白天饲喂6次,晚上饲喂4次,每次喂饱稍活动后便放育雏箱内,注意箱内清洁干燥。为防止雏鹅相互堆叠取暖压死,每只育雏箱内放置雏鹅20只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可传至下一代。  相似文献   

12.
正雏鹅"开水"雏鹅出壳后,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营养的供给主要靠吸收蛋黄液。蛋黄液吸收良好的雏鹅,大约在出壳后24~36小时便可伸颈张嘴,有啄食垫草的现象时,即可进行"开水"。  相似文献   

13.
《油气储运》2007,(7):54-54
问:种鹅群和商品鹅群的免疫程序是如何安排的,雏鹅糊肛与种蛋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4.
王焕章 《新农村》2004,(4):15-15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于出壳后3~5天发生,1月龄后则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15.
在鸡鸭鹅等家禽的孵化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出壳困难的雏禽。对于这些雏禽,及时进行人工助产,可提高孵化率和雏禽的成活率。1.助产的适宜时间如破壳不到1/3,内膜发白、湿润,血管清晰充血,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宜进行人工  相似文献   

16.
禽白痢是由禽白痢沙氏杆菌引发的。出壳后20天以内的雏鸡对本病最易感染。雏鸭和鹅也能感染此病。一、临床症状出壳3~4天的小鸡表现为嗜睡、瘦弱和食欲消失最后死亡。大多数在出壳5~10天发病,1~2周达到高峰。病雏精神萎顿,缩成一团,厌食,羽毛下垂,好睡,双眼半闭,伴有下痢,初为稀粥状,后为液样。  相似文献   

17.
<正>2周龄以下的雏鹅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消化机能较弱,如果饲喂管理不当,易引起消化不良。如雏鹅出壳不久就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练亚平 《吉林农业》2003,(11):23-23
一、雏鹅 刚出壳的冬鹅苗,放入垫有柔软干草的筐、蒌或纸箱内,加盖旧衣物或被单,留一个小孔通气,利用鹅苗自身发出的热量保温。 出壳后1天的鹅苗,用切细的鲜嫩菜叶开食。将菜叶分次匀撒到干净草席或塑料布上,让鹅采食,喂后放回筐内。以后每隔2小时喂一  相似文献   

19.
一、适宜的温湿度1.保温刚出壳鹅苗,体温调节机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必须实行人工保温。一般4周后方可安全脱温,但第1、2周是关键。养雏鹅必须有相应的加温保暖设备,才能保证雏鹅安全度过育雏关。气温适宜时,5~7日龄便可开始放牧,气温低时则在10~20日龄开始放牧。2.湿度前10天应保证相对湿  相似文献   

20.
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苗鹅.雏鹅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关系到整个养鹅生产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