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又称奶牛病毒性腹泻或奶牛黏膜病,是由于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病毒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3.
肖定汉 《动物保健》2005,(10):19-1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一种由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病牛出现黏膜糜烂发炎以及黏膜坏死和患病牛出现腹泻。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被称作牛病毒性腹泻或者牛黏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发热、黏膜糜烂或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学、致病机理、流行现状以及防治概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该病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牛群中,给养牛业带来的主要影响有腹泻、黏膜病、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等,并伴随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该病疫苗在国内外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牛黏膜病临床类症鉴别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黏膜病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世界范围广为传播的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般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等消化道黏膜糜烂和腹泻为主要症状,但多数牛呈隐  相似文献   

10.
周信文 《当代畜牧》2023,(9):105-10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病,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MDV)引起。笔者从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县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2010年3月至5月在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地区采集252份牦牛血清样品,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通种牛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23.42%,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65.45%;海晏县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19.86%,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4.96%。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可分为两种疾病。一种是冠状病毒性腹泻;另一种是环状病毒性腹泻。临床特征都表现顽固性腹泻。发热、鼻漏、咳嗽、水泻、消瘦、白细胞减少,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及淋巴组织显著损害。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发热和腹泻为特征,发生于牛的热性传染病.由于牛病毒性腹泻分布广泛,流行性严重,是我国乃至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牛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养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的防治牛病毒性腹泻,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牛病毒性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幼龄牛感染率最高,全年均可发病。本文简要介绍了牛病毒性黏膜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建议。1流行特点牛病毒性黏膜病是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各年龄的牛都易感染,而且感染率还很高,以幼龄牛最为高发。这是因为新生牛犊在吸吮母乳时,可以获取一定的母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又叫做牛病毒性腹泻或者叫做牛黏膜病。这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发的而且呈现的是隐性的感染性的疾病。牛病病毒性腹泻有急性的传染病也有慢性的传染病症状,急性的病症会出现发热的腹泻症状,慢性的病状没有急性这么明显。患病的牛会出现腹泻、鼻腔的黏膜发炎、口腔发炎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Mucosal disease,BVDV-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致病机理及实验室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也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VD-MDV)引起的一种呈多种临床表现的传染病。以发热、腹泻、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综合征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Olafson在美国新纽约州发现了一种临床上以腹泻为主的牛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症状和剖检病变较轻,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称为病毒性腹泻。1953年Ramsey和Chivers又发现了一种与牛病毒性腹泻十分相似的疾病,但是发病率不高而死亡率高。由于此病的消化道有严重的糜烂和溃疡,故命名为黏膜病。起初这两种病因为在临床症象、病理损害以及  相似文献   

19.
车争强 《兽医导刊》2016,(16):172-172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或消化道黏膜损坏为主的传染病。现就该病的病原特点和诊断防治方法作简明阐述。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黏膜病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患病牛腹泻、口腔和鼻黏膜发炎溃烂坏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最近几年,随着许昌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病毒性黏膜病是近些年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会导致牛死亡,对养殖者养殖效益会产生影响。基于此,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病毒性黏膜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策略进性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