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了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为其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2对SSR引物对53份桃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eighbor-Joining聚类对其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 12对引物在53个样品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7.91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40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39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57,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678。(2)基于Nei距离的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表明:53个桃样品被分为3个组,同时能清楚地鉴别出同物异名的种质资源。由此可知,供试的桃种质资源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大部分遗传关系较近的品种以及部分形态学性状相近的品种聚在一类,说明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及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聚类结果与品种的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13对SSR引物对47份李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对引物在47个样品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0.846,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4.806,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74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7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1.817,说明供试的李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Nei距离的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7个李样品被分为3个组,同时能够清楚地鉴别出同物异名的种质资源。基于贝叶斯方法的STRUCTURE聚类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表明日本和美国的李品种与我国南方李品种群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基于SSR标记的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3对SSR引物对47份李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对引物在47个样品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0.846,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4.806,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74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7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1.817,说明供试的李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Nei距离的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7个李样品被分为3个组,同时能够清楚地鉴别出同物异名的种质资源。基于贝叶斯方法的STRUCTURE聚类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表明日本和美国的李品种与我国南方李品种群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3~0.798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2~0.8316之间,4个地方山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461;聚类分析表明,黎城青山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类,再与吕梁黑山羊聚类,最后与洪洞奶山羊聚类;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4个地方山羊品种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和生产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省(区)的薄皮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今后薄皮甜瓜的种质资源收集及遗传改良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我国不同省(区)的133份薄皮甜瓜种质为材料,从98对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2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利用TP-M13-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33份薄皮甜瓜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根据Nei’s遗传距离(D)进行聚类分析,以Structure软件的混合模型聚类法分析其群体遗传结构。【结果】利用12对引物从133份薄皮甜瓜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Na)为54个,平均每对引物4.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20~2.234,平均为1.533;观测杂合度(Ho)为0.023~0.466,平均为0.217;期望杂合度(He)为0.107~0.552,平均为0.319,香农信息指数(I)范围为0.267~1.237,平均为0.642;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04~0.531,平均为0.295,大多数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33份薄皮甜瓜种质材料被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群为4份厚薄皮甜瓜材料,第Ⅱ类群为129份薄皮甜瓜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当K=4时,△K出现明显的峰值,说明133份薄皮甜瓜种质材料分为4个组群较合适;133份材料中大部分材料的Q值大于0.6。【结论】供试的12对SSR引物表现为中度多态性,需要用更多的分子标记才能有效鉴别薄皮甜瓜材料。133份薄皮甜瓜种质材料遗传结构较为单一,遗传多样性较低,可能存在同物异名的材料,今后应加强对遗传背景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的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卡特兰属(Cattleya)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并评价其亲缘关系,为卡特兰的品种鉴别、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育种打下基础。【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18份卡特兰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并利用GenAlEx 6.51计算各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采用NTSYS 2.1的非加权算术平均聚类(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6条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获得153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遗传多样性参数中,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000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07个,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157,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281;卡特兰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514~0.8991;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49处,可将18份卡特兰种质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结论】卡特兰种质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18份卡特兰种质资源分别隶属于卡特亚属、波浪边亚属、类匈伯加亚属、镰刀形花亚属、因特美地亚属、藕茎花亚属和圈聚花兰属7个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正确评价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对STR引物,对来自中国华南、江南、江北和西南4大茶区的87份茶树种质,以及来自日本的"薮北种"及来源不详的"箫"茶树品种共计89份茶树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0对STR引物共检测到12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12.4个,扩增位点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高于观察杂合度的平均值。等位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771 1,Shannon指数平均为1.978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81。聚类结果表明,89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8,平均为0.80,主要分成4个大类。【结论】89份茶树种质资源并未按地域严格分开,通过茶树种质资源所在不同茶区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江北茶区茶资源与其他3大茶区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杭白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可持续利用及品种选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已发表的18对白芷同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SSR引物中,筛选出6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引物,对3个杭白芷种群[KZ (昆明)、NZ(南京)和XY(咸阳)]的53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根据其基因型数据,分别采用Genepop 4.0、GenALEx 6.4.1和Structure 2.2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差异及聚类分析.[结果]6个SSR位点共扩增出37.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6.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1.798个,Shanon信息指数(I)1.802,观测杂合度(Ho)0.245,期望杂合度(He)0.304,基因流(Nm)为1.340.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KZ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Na 3.8个,Ho 0.481,He 0.508).3个杭白芷种群可聚类分成两组,KZ种群独成一组,NZ种群和XY种群聚为一组,表明XY种群与NZ种群亲缘关系较近.XY种群与NZ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较低(0.208),表明二者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差异较小;KZ种群与NZ种群和XY种群间的FST均较高(0.510和0.506),表明KZ种群与NZ种群和XY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大.[结论]同属不同种的SSR引物具有一定通用性.不同来源地的杭白芷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总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应加大力度寻找其近缘野生资源,保障白芷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SSR分子标记对8个油棕品种进行遗传结构及多样性分析,以期通过分析具有高杂合度油棕品种的遗传结构来辅助育种.[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及PCR银染显色技术筛选多态性引物,分析8个油棕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P)、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计算每个转座子的平均等位基因(Na)、每个多态转座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pl)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计算固定指数(Fis)和F-统计量值(Fit和Fst),并基于遗传距离对8个油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开发出27对多态性SSR引物,从中选取15对结果较好的多态性引物对油棕大样本进行检测,挖掘出57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转座子的Na为3.8个,表明8个油棕品种的遗传变异较明显.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a)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48和0.5902.此外,发现一个高水平的种群分化,F-统计量值(Fst)变化范围为0.1029~0.6010,平均为0.3664.利用多态性SSR分析8个油棕品种的遗传距离,结果发现品种1和品种3的遗传距离最远(1.674),品种3和品种5的遗传距离最近(0.065).[结论]8个油棕品种的多态性相对丰富,物种间杂交程度较小,物种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多样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一个日本锦鲤(Japanese koi)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日本锦鲤群体在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916;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177 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3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54 9,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呈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SSR扩增产物检测过程中的一种基于荧光测序技术的高通量低成本分析技术体系TP-M13-SSR对29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3对引物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的主等位基因频率(MAF)、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25、2.684、0.401、0.514、1.103和0.487。聚类分析表明:29份枸杞种质间相似系数为0.66~0.97,平均相似系数为0.81;供试材料可分为5大类7亚类。研究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低。TP-M13-SSR方法具有经济、灵敏、高效等优点,在枸杞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8对SSR分子标记引物分析了安徽黄山地区40份野生刺葡萄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Na)为36个,每个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Na)为2~1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85~5.378个;观测杂合度(Ho)为0.250~0.775,期望杂合度(He)为0.224~0.824;Nei’s多样性指数(H)为0.222~0.814;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417~1.88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02~0.789。依据地理位置将黄山地区刺葡萄资源分为3个群体(POP1,POP2,POP3),3个群体之间遗传相似度为0.829~0.912,遗传距离为0.093~0.188,表明黄山地区刺葡萄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少。通过UPGMA方法对黄山地区40份刺葡萄和湖南、福建的3份刺葡萄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2时,黄山地区刺葡萄聚为一类,湖南、福建的刺葡萄聚为一类。这些结果表明,刺葡萄的基因流限制于短距离,黄山地区刺葡萄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  相似文献   

13.
16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覆盖辣椒12条染色体的152对SSR引物,经过不同材料的筛选,从中挑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稳定性好的17对SSR引物,利用其对来源不同的169份辣椒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POPGENE32和Phylip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1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6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71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香农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分别为2.176 5、1.629 1、0.360 2、0.834 7、0.549 6、0.310 6,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利用UPGMA方法对169份辣椒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材料聚为7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17对SSR引物对68份柚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背景研究,推演其亲缘关系,为更好地利用这68份材料提供参考.[方法]17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用Power Marker V3.25软件计算观测等位变异数(Na)、有效等位变异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多样性指数(I)和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用Ntsys2.0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用Structure2.3.4推导群体遗传结构.[结果]17对引物扩增出6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为3.6470条.计算得出这62个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数Na为3.4706,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Ne为2.152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54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810和0.8482,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4198.在遗传距离0.36处将材料分成5个类群,结构分析中将材料分成4个组群,聚类分析和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所选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和结构分析的结果能直观地了解这68份材料的亲缘关系,并对其中可能的同物异名品种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5.
枳壳道地产区主流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湖南、四川3个枳壳道地产区的主流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参考。15个引物共扩增11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7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46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740;Ne i’s基因多样性(He)33.15%;Shannon’s信息指数(I)0.490 7;UPGMA聚类分析可将所有样品分为4类。枳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不同的品种间;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外观形态鉴别分类具有一致性;在进行优良品种选育时,应加强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以提高种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3 个中华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武昌湖中华鳖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华鳖武昌湖野生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武昌湖鳖群体、日本鳖群体、黄沙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1.5、9.1、7.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3、3.7、3.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667、0.5222、0.44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987、0.5953、0.5648,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672、0.5551、0.5303,武昌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基于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显示,目前武昌湖群体中华鳖种质资源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种质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标记对32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4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9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6条,多态性比率为97.38%。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893 3、1.969 0、1.400 6、0.221 0和0.387 9,说明32个猕猴桃品种(系)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32个猕猴桃种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1.87%,种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8.13%。利用UPGMA构建32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7处可将32个猕猴桃品种(系)分为4组,聚类结果与猕猴桃传统分类基本一致。利用4对引物扩增的15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32个猕猴桃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32个猕猴桃品种(系)区分并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保守DNA衍生多态性(CDD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保存的31个杧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杧果种质资源的鉴定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筛选出8条CDDP引物对供试的杧果品种进行PCR扩增,分析电泳图,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31个杧果品种中共扩增出10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0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3.57%。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13条带和12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847 1、1.636 8、0.410 8、0.84,表明杧果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杧果品种间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620 6~0.920 8。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0 6处可以将供试杧果划分为7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划分结果与杧果来源地无密切关系。筛选获得的CDDP引物对杧果种质资源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率,适用于资源鉴别及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甘肃地方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甘肃地方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SR引物对60个甘肃省地方桃品种或类型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2对引物共扩增出5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6.53%;平均每对引物产生有效等位基因多态位点数3.25个;位点杂和度(H)为0.537 2~0.757 8,平均为0.647 4;香农指数(I)为0.636 5~1.321 5,平均为0.897 9。UPGMA聚类分析显示,60份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025~0.950,平均为0.630,在相似系数0.675处聚为7个类群。表明甘肃地方桃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及地理起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吉林省谷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黑、吉两省20个典型谷子品种及5对扩增良好且具有多态性的谷子SSR引物,分析各引物等位基因数、位点杂合度、Shannon′s指数(I)、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两省谷子品种聚类分析结果。[结果]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为4~6个,共得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5.2个;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45~0.767间变化,其中引物DG2831最高,引物QG7172最低。不同引物间位点杂合度、Shannon′s指数(I)、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存在差异,DG2831、JG13656分别是黑、吉两省的位点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引物。对20个谷子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在0.64处,20个谷子品种可聚为3大类。[结论]吉林省谷子品种基因多样性略比黑龙江省丰富;部分同地区的谷子品种聚为一类,说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谷子资源,一部分品种的亲缘关系可能与地理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