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脱膊病是耕牛的带发病,我们在长期的兽医临床工作中,摸索并掌握了治疗耕牛脱膊病的“简易整复法”,现就我们多年来对47个病例(前肢左25例、右前肢22例)进行整复,治愈45例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耕牛脱膊是耕牛四肢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兽医叫闪膊、跌膊、挫胛、塌膀等。西兽医从解剖生理部位看,实际是肩甲部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肩关节扭挫伤和肩部肌肉、神经损伤的综合症。主要特征为病肢肩胛骨向下后方移位,  相似文献   

3.
牛掉小膀,也称牛“脱膊”、“闪膊”、“叉胛”,是耕牛常见多发的前肢病之一。日久不治或治疗不当,多成残疾。 该病的发生,多因闪、扑、撞、跌等使肩胛部气滞血瘀,而影响正常功能所致,患牛前肢呈现瘸腿,肩胛骨  相似文献   

4.
耕牛脱膊在本地农民谓之“掰胛”,是山区常见病。过去我们多采用“牵拉法”和“敲击法”治疗,疗效可达70%左右。但由于这些办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敲击法”人手要多,还要横卧保定,麻烦费时,效果不确实。“牵拉法”较“敲击法”简单易行,但由于要求患牛快步行走,而脱膊初期的患牛皆因患肢疼痛步履艰难,影响  相似文献   

5.
耕牛脱膊是耕牛肩胛韧带损伤引起的前肢跛行疾病。1 脱膊原因 在耕牛急走下跛打滑或使役不当 ,进栏打滑等原因所致。2 病状 脱膊耕牛精神状况良好 ,食欲正常 ,但走路时呈悬肢跛行。3 治疗 用侧卧法固定病牛 ,患肢向上 ,用木棒平面捆绑于病肢上 ,助手在病肢蹄腕部用两条细绳 ,经缺口固定木棒后双手拉紧 ,术者在肩胛部位木棒下垫一薄板或稻草 ,用木榔头在木棒顶端猛打即可 ,病肢肩胛上端能够牵动则说明手术成功。为使病牛提早康复 ,可服用行瘀活血、壮筋骨中药 2~ 3剂。处方 :当归 30 g,川芎 30 g,川断 30 g,川乌 40 g,桂枝 6 0 g,木瓜…  相似文献   

6.
耕牛脱膊一症,古籍中记载较少,名称不一,有称脱膊,脱前膊,跌膊,趺膊,膊骨跌伤,错胛,塌膀等等。我们认为以名“脱膊”较妥。为了查明前人对本病的立方施治办法,  相似文献   

7.
耕牛撑胛,又称牛脱膊,是一种常见的耕牛外科病。如果日久不能治愈,则患肢上部肌肉会萎缩,永久跛行,以后不能再供役用。治疗耕牛撑胛的方法繁多,我们根据火针酒灸的原理,发展成电针疗法。经数年实践使用,经用手术或用中草药治疗无效的病牛用本法治疗,都能治好而恢复劳役能力,而且对怀孕母牛均无影响。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耕牛肩胛脱位常发生在多雨或霜冻季节,山坡路滑,驱赶过猛;耕牛从高处往下行时,另一前肢未及时收回也会造成肩肿脱位。笔者30多年来应用整复法先后治愈肥多例,愈后无一例复脱.观介绍如下:1症状患牛出现跤行,患病前肢向外伸展,肩肿骨下陷不能活动,患部有痛感,有微肿,食欲和体温正常。2鳖复方法在平地上,将患牛放倒倒卧保定,患肢向上,叫几个助手把前后健肢用绳子分别向前后拉开,再叫两位助手把患肢拉直(使腕关节不弯曲),用力往下拉和往上推(蹄与肩牌成30度角,蹄不要碰着地面人术者站在患牛背侧,面向患部,在助手把患肢往…  相似文献   

9.
十余年来 ,我们在县兽医院与广大农村从事牲畜疾病诊疗工作 ,其中运用部分民间验方治疗家畜疾病。今选择几方交流 ,望同道斧正。1 脱膊脱膊是肩胛部的筋腱、肌肉、骨、关节及神经等受外力损伤而引起的牲畜前肢综合症。常因跌扑损伤、失步踏空、烂泥深田使役 ,提脚过猛 ;或肩关节、肌肉等组织突受强大暴力牵行而引发本病。多见患肢屈曲、不敢负重 ,牵引时前肢难移 ,肩胛骨下蹋 ,紧贴胸壁 ;病肢似乎比健肢长 ,并向内划弧前进 ,表现“云头不翻”。治疗 :将患牛倒地 (健肢在下 )保定 ,先用白酒涂擦患部 ,取雁翅、中膊穴开针 ,将肩胛骨矫正 ,然…  相似文献   

10.
牛脱膊是近期来我县耕牛外伤病最常见的一种,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主要是耕牛(劳役牛)摔跌或上下坡滑倒,或过桥、急走时脚陷隙洞中,或因角斗中互相碰撞引起肩胛骨脱下变位。症状患肢不敢负重,站立时弯曲或伸直轻轻放于前方。患肢有时发热、稍肿、疼痛,患肢肩骨部有掌大陷凹,患肢较健肢稍长,下端发麻带冷,步行时三脚走路,患肢拖地而走。背拱起,毛粗逆,全身抖动,食欲减退,白睛呈红色,卧地时不易起立,健肢多集于腹下。诊断牛患脱膊,其特征为三条腿走路,患肢稍长,肩部有掌大陷凹,发热肿疼,健肢肩部特别突起。治疗先行手术整复,用一条绳捆住健肢蹄踠…  相似文献   

11.
<正>牛脱膊又称为牛叉胛。它是由于前肢肩胛错位而引起前肢运动机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病在农村耕牛中时有发生,如能及时又准确地诊断,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亦有误判而消极治疗,殆误病情导致难以治愈,给农户、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在不同的村屯和不同养户的牛只中,凡发生类似病症的牛只进行综合诊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脱膊又称塌膀、错胛,是肩胛部的筋、肉过度剧伸,致使肩胛脱离原来位置的一种疾病。肩胛骨上移,叫冲膊,临床上较少见;肩胛下移,叫肩胛骨下沉,较多见,现总结于后。病因及症状:道路泥泞,凸凹不平,跨沟过桥,前肢被卡住用力上提,跌扑踏空等常致本病。日久气滞血凝,肩外侧肌肉萎缩,呈现运动机能障碍。站立时,患侧肩部有塌陷,患肢长于健肢,外伸、不愿负重,肩关节以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在《畜牧与兽医》1987年第一期第47页获葛根治疗耕牛脱膊的治疗经验后,用该文介绍的方法验证耕牛脱膊16例,其结果均无效,然后改用倒卧整复法治疗康复15例。为此,特与该文作者商榷: 1.在治疗方法上是否另有妙法藏而不告,我们在  相似文献   

14.
脱膊,俗称叉甲。本病牛、马多发生。常因越障碍物,奔跑急转弯,骤然滑跌或役用时一肢陷入深坑泥潭之中用力猛拔等所引起。脱膊多在伤后突然发病,出现跛行,患肢肩胛肌(或后肢髋关节处)凹陷,站立时,患肢比健肢长,不能正常负重、常伏卧,不愿运动,强行步行时,抬举前伸缓慢无力,拖拽前进。笔者从1980年以来,用局部穴位麻醉与手术整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大家畜脱膊105例。其中马骡56例,牛49例,除2例黄牛因  相似文献   

15.
正牛"闪膊",又叫"掉小膀"、"脱膊",是牛常见多发的前肢病之一,日久不治或治疗不当,多成残疾。1发病原因该病的发生,多因闪、扑、撞、跌等使肩部气滞血瘀,而影响正常功能。患牛前肢呈现瘸腿,肩胛骨紧贴于躯干,患侧肩胛骨低于健侧1~2厘米,患肢迈步向外划弧,有的患肢前伸呈稍息状,触之稍有痛感,行走患肢拖地,以健三肢呈跳跃式前进。  相似文献   

16.
淤头镇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地带,大部分农田都是山峦梯田,耕牛在当前还是主要耕作牲畜,但在日常山峦梯田耕作、放牧的时候,因上下梯田或雨天路滑,常常导致耕牛前肢脱膊症的发生,如不及时诊治,影响耕牛的耕作能力,或被淘汰作菜牛处理,对农民利益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 2002年8月3日,发现本校牧场一绵羊患阴道脱。脱出的阴道壁呈圆柱状,长10cm,直径4~5 cm,阴道壁已水肿、淤血,上有粪渣和草屑。病羊精神尚好,于次日进行了整复。1 保定 将绵羊前低后高侧卧保定,然后将前肢和后肢分别捆绑,由保定人员按住其头颈部。  相似文献   

18.
闪膊是役用马、骡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前肢肘关节以上部位肌肉、神经受损,呈现跛行的疾患。中兽医称为闪膊。一、病因运输等役用骡马,由于套车不当,挽具不适;或所驮物品过于向前;或辕上坐人过多;或突下斜彼,致使重量移向前方,压迫肩膊或前肢;或猛上高岗、滑走、踏空、扭转等原因造成前肢肩膊受损。以及使役后卒至卒拴,失于牵散,以致发生肌肉功能和血液循坏的改变,引起某一前肢的运动障碍,因此中兽医认为闪膊是血凝气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陡坡驱赶法治牛脱膊平和县小溪镇兽医站(363700)苏醒霖脱膊即肩肿骨移位。其整复术报道颇多,但多花工,多花钱,有的不甚理想,经久则转为慢性,肩关节结缔组织增生和肩部肌肉萎缩,失去劳役能力。笔者于1972年底至1993年9月采用陡坡驱赶法治愈牛脱膊3...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脱臼传统的整复方法是在患肢绑扎一根木杆 ,利用敲打产生的瞬间冲击力使错位相叠的关节两骨端分离而整复 ,这种方法用于半脱位时效果较好 ,而在全脱位时由于助手与术者不易在瞬间配合一致 ,成功率不高。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绳索绞牵法整复 ,具有方法简便、操作省力 ,在没有放松绳索前错位相叠的两骨端不会再次相叠 ,也不会因敲击力度不够使错位两骨端不分离而难于整复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 选择两树间距有 5 m左右的平坦树林 ,患肢在上 ,将牛侧卧保定 ,固定三健肢。取一绳索在胸部靠前肢后面穿过将牛绑到树桩部。取另一绳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