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草果异名草果仁、草果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多产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个大饱满,表面红棕色者为佳.种子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豆蔻素,是祛寒燥湿常用之药.功能温中燥湿,健脾和胃,用于寒湿阻滞中焦,脾胃不运所致的肚腹胀满,胃纳不佳,苔白厚腻,可与草豆蔻、厚朴、苍术等配伍.<本草纲目>云:"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本草正义>云:"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一般用量为马、牛18~45g,羊,猪3~9g.笔者从医四十余年,在临床实践中,加大用量,应用草果治顽症,效果颇佳,兹将几则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防治牛、羊传染病在我国有着很长的历史,无论是在预防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山居四要》中有“治牛瘴疫又方:于栏中烧安息香及苍术,以鼻吸其香,立止。”的记载,指的是用中药能预防牛传染病的发生;《牛经大全》、《养耕集》、《抱犊集》中载有“牛春、夏、秋、冬药方”预防牛病;《四时类要》、《农桑辑要》、《农圃便览》有“防治牛疫方”、“防治牛瘴疫方”、“牛患破伤风方”、“牛患热瘟疫病方”;《齐民要术》中有“治牛疫气方”;《活兽慈舟》中有“治水牛瘟疫症法”;《三农纪》中有“防羊疫法”、“羊染疫………  相似文献   

3.
《草业科学》2008,25(4):F0003
青海省农牧厅草原处坚持“立草为业”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依法治草、依法兴草”,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等国家、地方性法规,将依法行政贯彻于草原保护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健全了全省草原管理机构;不断加大草原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4.
下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胡阳应象大论》中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初步把下法分为峻下、轻下、缓下、润下等。南宋《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之》中还提出了寒药、凉药、温药、热药的泻下方药和“急则用汤,缓则用丸或以汤送丸”“量病之甚微,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过而生衍”。明朝《元亨疗马集》载有“凡治结症者,消积破气,化草通肠也”。  相似文献   

5.
《草业科学》2008,25(5):F0003
青海省农牧厅草原处坚持“立草为业”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依法治草、依法兴草”,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等国家、地方性法规,将依法行政贯穿于草原保护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健全了全省草原管理机构,不断加大草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草原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草业科学》2008,25(6):F0003
青海省农牧厅草原处坚持“立草为业”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依法治草、依法兴草”,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等国家、地方性法规,将依法行政贯穿于草原保护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健全了全省草原管理机构,不断加大草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草原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波尔山羊种公羊夜间出汗 ,白天汗止 ,笔者认为属于“盗汗症”关于“盗汗”症的病机和治疗在祖国医学里叙述的比较详细。如《简明中医内科学》指出 :“盗汗 :阳气空虚 ,睡时卫气乘虚陷于 ,血气无以固其表 ,故腠理开而汗出 ,醒时则行阳之气复归于表 ,其汗乃止”;《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说 :“盗汗阳虚分心肾 ,心虚不固火伤阴”,具体地指出了盗汗之病机是心、肾阴虚所致 ;《医学实在易》说 :“盗汗者 ,身睡而汗出 ,醒而汗收 ,属阴虚 ,宜当归六黄汤 ,以补阴清火”。由此可见“盗汗”症的病机是阴虚 ,“阴虚则内热”,内热蒸津则汗出 ;但家畜…  相似文献   

8.
<正> [概述]韭为日常食用之菜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取其根、叶、种子入药。《本革纲目》载:“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又谓“洗肠痔脱肚”。“其子治小便频数,遗尿,女子白淫白带。”《元亨疗马集》“韭,和药必用,韭汁开胃”。《兽医药性赋》载;“韭子暖腰膝,固肾兴阳。”故名“壮阳草”“起阳  相似文献   

9.
中国草业及其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草原与牧草》改刊为《中国草业科学》的《改刊词》中说:“草业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应运而生的新产业。它即不是古已有的国粹,也不是舶来的洋货,……,甚至连‘草业’这个词也不曾有过。”吴仁润说:“草业”和“草学”这类名辞的及时提出是名正言顺,也是大胆发明,我们这些草学工作者应弹冠相庆,正视其事,钻研切磋,乃至发扬光大,这是值得我们发奋图强迎头赶上农学中其它学科的光荣伟大的毕生任务。这足以说明中国草业及其科学是一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历来就十分重视预防,如“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就是其典型例证,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记载。《丹溪心法》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所谓“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1.
1前言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工作,海西草地工作已建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然而,我们在处理草地发展中的矛盾时,突出了科技研究开发,技术推广、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依法治草工作有所轻视。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牧区改革也不断深化,现应适度转换视角,调整精力,强化法制管理意识,加大力度,严格执法,依法治草。2草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细则》颁布实施以来“草地无主,破坏无罪”的陈旧观念得到转变,“依法治草,违法必究”的法制局…  相似文献   

12.
祛湿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大要论》说:“湿淫于内,治从苦热,佐以酸淡,以若燥之,以淡泄之。”秦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载有治疗湿证的药物四十二睐,其中薏苡仁,车前、泽泻、草薢、茯苓、茵陈、秦艽等至今仍然是常用的祛湿药物。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载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五苓散、甘遂半夏汤等祛湿方剂二十八首之多,并对湿证的治法提出了发汗、  相似文献   

13.
紫草又名红石根、鸦街草、地血、紫丹等,属多年生草本,为清血热之要药。《痊骥通玄论》赋:“紫草味苦、性寒。具有导热凉三焦、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师皇安骥集》载:“紫草根味苦、寒也。治诸疮。胀满用之良,益气补虚,马尿结时用之”。《兽医药性赋》刊有:“润肠,透疹”。  相似文献   

14.
马齿苋味酸,性寒,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止血止痢和治外伤肿毒的作用。 1. 治牛痢疾、拉血:新鲜马齿苋、铁苋草、旱连草、车前草各500—1000克,捣烂挤汁喂服,每天1—2剂,连服4—6剂即愈. 2.治猪羊痢疾、肠炎:鲜马齿苋、地锦草、铁苋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应用中药地榆治疗大家畜烧伤的病例,效果显著. 地榆在本草纲目中有“除恶肉、疗金疮,止脓血”的记载.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编辑的《兽医中药学》也有关于地榆可以治烧伤的论述.中成药“万花油”的主要成分也是地榆.但是在临床应用上,笔者还未见有此报道.  相似文献   

16.
“四大戟散”是《元亨疗马集·牛经大全·脾经部》中治疗牛前胃病的以大戟为主的四个著名方剂,即行气散(治宿草不转)、大戟散(治水草胀肚)、猪膏散(治百叶干)和穿肠散(治草伤脾病)。这是明以前治牛前胃病的重要经验,至今,还是治牛前胃病的重要方剂。现将笔者临床应用“四大戟散”的一些肤浅看法简述于后。(一)“四大戟散”的组成及其适应症病机“四大戟散”的组成多为峻下药,均以大戟为主。以牵牛子、大黄、大戟、甘遂、黄芩、滑石、黄芪、朴硝、猪脂组成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病原理主要是在于调节机体的气机。《气枢·终始篇》说 :“凡刺之道 ,气调而止。”所谓“气”,就是概括了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也就是气体。《灵枢·经脉篇》又指出 :“欲以微针 ,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千金翼方》也说 :“凡病 ,皆由血气 ,壅滞 ,不得宜通 ,针以开导之 ,灸以温火爱之”。就进一步指出了针灸是通过调节经络血气的作用。而火针疗法是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针灸疗法之一 ,它既具有针刺的功能 ,又具有灸的温暖效果 ,通过火针对穴位和病变部位的强制刺激 ,能促使机体对全身进行重新调整 ,充分调动机体内的积极因素 ,加强了…  相似文献   

18.
药物的刚、柔,古人早有论述,对当前中兽医临床用药仍有指导意义。早在汉代,淳于意(仓公)就已论及,曰“中热”,即为阴柔石齐(齐即剂)治之;“中寒”,即为阳刚石齐治之,“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中也说:“气味有阴阳  相似文献   

19.
在人医临床上,用蜂蜜治疗烧伤、烫伤及其他疾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同薤白捣,涂烫火伤,即时痛止。”养蜂文献中,也报道过在欧洲成功地用蜂蜜治疗严重烧伤的许多实例。鉴此,我们从1981年起将蜂蜜试用于家畜严重烧伤,共治4例,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桂心散”、“健脾散”和“益智散”,都是用于脾胃虚寒的处方,现就辨证用药效果介始如下。1三散的主要成份(1)桂心散:主治胃寒不食。组成:桂心、益智、白术、灸草、干姜、陈皮、青皮、厚朴、砂仁、当归、肉桂、五味子等。(2)健脾散:主治腹痛起卧。组成:桂心、白术、灸草、干姜、陈皮、青皮、厚朴、砂仁、当归、五味、茯苓、菖蒲、泽泻等。(3)益智散:主治反胃吐草。组成:桂心、益智、白术、灸草、青皮、厚朴、砂仁、当归、肉叩、五味、木香、枳壳、草果、川芎、白芍、细辛、白芷等。从上述三方可以看出,胃寒不食、腹痛起卧、反胃吐草都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