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引起作物减产的有害生物约包含160种细菌、250种病毒、8000种病原真菌、8000种昆虫以及2000种杂草,而以杂草危害最大,昆虫、植物病原菌和线虫次之。尽管已实现农业机械化和改进了技术,然而每年33%左右的产量损失(约2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郭小鸥  崔晓辉 《核农学报》2022,36(8):1657-1663
为明确杂草绿肥以及作物秸秆的利用潜力,本试验以山东地区休耕农田中杂草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处理,即未刈割(W0,对照)、刈割1次(W1)、刈割2次(W2)、杂草与玉米共作(W0+M)、杂草与高粱共作(W0+B)以及杂草与大豆共作(W0+S),采取有机管理模式,研究夏季休耕农田不同杂草利用模式对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与作物共作能提升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处理中杂草与大豆共作(W0+S)优势最明显。与对照相比,W0+M、W0+B及W0+S处理2020年土壤有机碳分别提高4.3%、4.7%、11.8%,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8.8%、11.0%、12.7%;冬小麦籽粒中,N、P、Ca、Fe、Mn含量均以W0+S处理最高。综合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生物学特性以及产量等指标,推荐夏茬休耕模式可适当种植豆科类作物进行养地。本研究为农田杂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 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病虫草害可能使产量损失30%。在一般草害的情况下,每公顷杂草消耗不少于50公斤的营养物质(氮磷钾),以此计算推及到全国(指苏联一译者),因草害每年可能损失氮磷钾肥1000万吨,相当于400万吨的矿物肥料。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对营养有这样高的竞争力,这不能不影响到农业生产。在苏联,由于草害使谷类作物减产10.8%,豆类作物减产10.6%,亚麻减产15%,向日葵减产11%,蔬菜减产10%等。  相似文献   

4.
地下排水是优化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策略,但会加速NO3-N损失进入下游水体。因此,需要一个既维持作物产量又降低地下排水量和NO3-N输出的策略。设置控制排水、浅排水、传统排水和不排水4种处理,通过测定地下排水量、水位深度、作物产量和NO3-N输出,评估排水管理的影响。研究期间,控制排水管理和浅排水管理下的排水量较传统排水管理分别下降37%和46%,年均NO3-N损失分别降低36%和20%。控制排水小区玉米产量低于传统排水小区,然而和浅排水小区没有差异。排水区的大豆产量无显著差异。不排水小区玉米产量显著低于传统排水处理区和浅排水处理区,而大豆产量最低。排水管理可降低地下排水量并减少下游NO3-N损失,进而维持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烟台地区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夏玉米田杂草治理的生态经济阈值,建立了夏玉米产量损失 率与杂草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草与夏玉米的竞争随其密度增加而加剧,夏玉米产量逐渐下降,当杂草密度达到200株/m2时,夏玉米产量损失率达53.07%。华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治理的生态经济阈值为4.21~6.91株/m2,即当杂草密度低于生态经济阈值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很小,可任其生长;高于生态经济阈值时则应及时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6.
杂草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负效应组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活动。作物干扰,即作物对邻近杂草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是基本的非化学除草方法之一。作物干扰可以通过育种和栽培途径来增强,作物干扰能力的增强将伴随着一定的产量代价,但在某些条件下干扰能力强的作物品种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7.
杂草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负效应组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活动。作物干扰,即作物对邻近杂草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是基本的非化学除草方法之一。作物干扰可通过育种和栽培途径来增强,作物干扰能力的增强将伴随着一定的产量代价,但在某些条件下干扰能力强的作物品种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8.
半湿润农田杂草及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半湿润农田两种杂草处理方式下(成熟后期清除杂草-A区和苗期开始清除杂草-B区),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45、90、135、180 kg/hm2时,B区玉米子粒产量比A区分别增加了8.7%、12.1%、9.4%、5.0%和12.5%;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5、2.9、4.8、5.2和4.3 kg/hm2。A区和B区全生育期0―100 cm土层矿质氮(Nmin)累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B区比A区变幅较大。当施氮量为45、90、135和180 kg/hm2时,B区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高于A区。研究还发现,在A区,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杂草干生物量最大,为1518.3 kg/hm2,不施氮时,杂草的生物量最低,为845.7 kg/hm2;杂草的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清除玉米农田杂草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且在减少氮素损失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每年由于病虫草害所损失的农产品平均为35%,欧洲为25%,亚非为43—45%。但这样大的损失并不表明人类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不力,而说明植物保护及探求其高效的防治方法,是人类面临的一项艰巨和刻不容缓的任务。农业生产活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农田杂草防控是保证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举措。利用始于 1979 年的黑土肥力长期定位试验,分析长期不 同施肥措施下麦田禾本科杂草生长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响应,探讨利用合理施肥防控杂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黑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禾本科优势杂草为马唐和金色狗尾草,狗尾草和稗分布较少。均衡施肥对禾本科杂草抑 制效果最佳,杂草密度较偏施肥处理(氮磷、氮钾、磷钾)分别减少 94.4%、96.6%、98.0%。长期施氮肥(均衡 施肥和偏施氮肥)可显著降低黑土农田禾本科杂草群落密度,降幅在 41.5% ~ 98.0% 之间;也可显著降低黑土农 田禾本科杂草生物量。禾本科杂草干重与小麦产量显著负相关,较低的禾本科杂草生物量能够反映黑土小麦的高 产。优势杂草马唐、金色狗尾草密度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显著负相关,与土壤 pH 显著正相关。总之,长期平衡 施用化肥可增加小麦产量并抑制禾本科杂草生长,对于黑土麦田防控杂草具有积极作用,但应注重调节土壤 pH 及氮素供应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优化施肥模式是减少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确保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施肥类型、施肥量和分施次数)对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了29个同行评议研究论文,共109组有效的配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化肥、有机肥替代和缓释肥替代分别增加氮素径流损失量N 6.73、1.21和3.40 kg/hm2。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和缓释肥替代分别显著降低82.0%和49.5%的氮素径流损失,而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单施化肥处理的氮素径流损失率(4.34%)显著高于有机肥替代(2.33%)和缓释肥替代(2.04%)。施肥量的影响表现为,当施肥量低于N 240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作物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设置农民习惯施氮(FN)、优化减氮(ON)、优化减氮后再减氮20%配施不同氮素调控剂等处理,研究持续氮素调控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氮素利用和表观损失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N比,ON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均未受影响,而氮素利用率、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均提高。ON的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总N输入量较FN减少207.7kg/hm~2,N素表观损失减少119.1kg/hm~2,增收672.8元/hm~2,说明在农民习惯施氮肥基础上合理减少施氮量不但没有影响作物产量,反而促进作物氮素利用,减少氮素损失,降低氮肥生产成本,增加纯收益。与ON比,在优化减氮的基础上再减氮20%并配施硝化抑制剂(DCD),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增产9.54%,氮素吸收量提高3.83%,氮素利用率提升5%以上,N素表观损失减少114.5kg/hm~2,增收3 292元/hm~2。综合考虑,各氮素调控措施中以ON80%+DCD效果较好,既能持续获得作物稳定高产,减少氮肥用量,又能减少氮素向环境中的损失,同时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轮作对作物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主,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耕作措施之一。研究单作玉米(CC),玉米—大豆轮作(CS),玉米—大豆—小麦轮作(CSW)对作物产量和碳(C)和氮(N)质量分数及果实、秸秆和玉米芯中C、N所占比例。在威斯康星州3个试验点,连续4 a(2011—2014年)测定作物生物量。方差分析表明,轮作对作物总生物量、秸秆中C质量分数及试验点与轮作交互作用对大豆产量影响差异显著。轮作可提高玉米和大豆产量,CSW玉米的产量比CC和CS提高了15%和8%。CS或CSW玉米产量比CC提高了540 kg/hm^2,轮作玉米的果实、秸秆、玉米芯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分别为52%、41%和7%。轮作对玉米果实、秸秆中N质量分数、C/N比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免耕夏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草防治关键期是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关键内容。2010年和2011年通过玉米不同时期共生杂草和免除杂草的田间小区试验,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免耕夏玉米田的杂草消长动态与杂草防治关键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杂草以牛筋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相对多度94.93%以上。玉米播种后21 d时田间杂草密度最大,之后杂草密度开始不断降低。玉米播种后相对时期0~20.41%内萌发的杂草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最大;玉米播种后相对时期19.09%~42.73%内玉米与杂草的竞争强度最高,是需要对田间杂草严格控制的时期。对玉米共生杂草或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进行拟合,玉米与杂草共生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杂草防治关键期的始期)符合改进的Logistic模型,玉米苗后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杂草防治关键期的终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符合Gompertz模型。当杂草对玉米产量造成可接受的产量损失率为3%时,免耕夏玉米田的杂草防治关键期开始于玉米相对时期的14.15%,结束于56.62%。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系统阐述了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Crop Growth Simulat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 CGMS-China)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CGMS-China是基于WOFOST、Oryza2000、WheatSM、ChinaAgroys 4个作物模型构建的系统,在作物长势监测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作物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业务中均有应用。该系统可进行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利用CGMS-China模拟输出的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穗质量,建立作物长势评估指标,可对小麦、玉米、水稻进行实时长势监测与评估。通过CGMS-China对2014年8月中旬华北黄淮夏玉米的干旱产量损失评估和2016年6月22日早稻高温热害的产量损失预估表明,CGMS-China对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效果较好。利用CGMS-China对2014年冬小麦主产省进行产量预报,各省的平均预报相对误差为7%。与此同时,在CGMS-China中利用遥感数据同化方法,对山西洪洞县进行产量预报,预报相对误差小于11%。该系统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径流氮磷损失的影响,在洱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7种轮作模式(大蒜-玉米、大麦-水稻、油菜-水稻、蚕豆-烤烟、大蒜-烤烟、蚕豆-水稻、大蒜-水稻)和3种施肥方式(速效肥、缓释掺混肥、不施肥)下的作物产量以及地表径流氮磷损失特征。与习惯施肥处理(CF)相比,施用缓释掺混肥(BB)能够减少肥料使用量,氮、磷肥减少量分别为9.85%~47.49%和10.81%~63.33%;同时部分作物产量有明显提高,大麦-水稻轮作下水稻产量提高19.69%,蚕豆-水稻轮作下蚕豆产量提高16.99%,大蒜-水稻轮作下大蒜产量提高24.32%,油菜-水稻轮作下油菜产量提高35.79%。7种轮作模式下施用BB肥均能降低土壤径流中氮磷损失,BB处理较CF处理土壤径流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10.72%~28.80%和17.13%~47.87%。种植烤烟施肥量偏高,易造成土壤径流氮磷流失,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达到5 907.00g·hm-2和821.25 g·hm-2;油菜-水稻轮作易造成土壤径流磷损失,总磷损失量达到1 045.77 g·hm-2。研究表明,在洱海地区,施用相应作物专用BB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径流氮磷损失,蚕豆-水稻轮作是一种较好的减少氮磷面源污染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 过去50年,由于无机化肥的使用,农药对病虫害及杂草的有效防治和新作物品种的开发,使发达国家作物产量迅速提高。然而这种农业模式使用了大量化学药品。如果不实施新的低投入措施,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将继续增长。这种集约耕作方式及大量施用化学药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环境及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墨西哥,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在玉米地普遍而快速生长的杂草,如果任其不受抑制地生长,就会降低作物产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墨西哥东南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让这种杂草以中等程度存在,能提高作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特征的田间杂草识别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该文阐述了通过利用植物的多种特征实现田间杂草的精准自动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颜色特征分割土壤背景,然后利用位置和纹理特征识别行间和行内杂草,最后利用形态特征后处理误识别的作物和杂草。在实验室内利用实地采集的3~5叶期、不同作物行数的麦田图像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作物和杂草的正确识别率最低为89%,最高为98%;处理时间最低为157 ms,最高为252 ms。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的田间杂草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20.
排水管理(DWM)通过改变地表排水强度、减少农地地表径流量,促进作物生长。美国伊利诺斯州人工排水系统的实施将减少地表排水系统中硝酸盐负荷,但并不会对作物产量产生不利影响。收集和测量降水量、排水量和水质等数据。每组试验地由一块雨水散排小区和一块人工排水小区组成。人工排水小区每年硝酸盐负荷减少37%到79%,平均减少61%。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作物产量,不同人工排水小区作物产量有增有减,但长期试验研究表明人工排水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