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魔芋白绢病病原菌rDNA的ITS序列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魔芋白绢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丝生长的致死条件为50℃处理15min,pH值4~5时生长较好,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铵。  相似文献   

2.
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地理来源的白绢病菌核为分离材料,分离获得了3株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学及致病性特征,初步认为该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适宜生长pH值为5.0~8.0,适宜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聚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3.
马琼  秦恩华  李又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07-2307,2320
以从染病魔芋植株上收集的白绢病菌核为分离材料,分离到3株产菌核的丝状病原真菌;根据病原菌形态学及致病性特征,鉴定3株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大果沙棘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果沙棘溃疡病的症状、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鉴定为壳梭孢属葡萄生壳梭孢(Fusicoccum viticolum)。室内外的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壳梭孢菌是大果沙棘溃疡病的病原菌。通过生物学特性研究,壳梭孢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最佳为25℃,最佳pH值为7.5,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6.
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炭疽病果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10。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以蔗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以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黑暗与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菠萝(Ananas comosus)叶褐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病原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情况,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叶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燕麦琼脂和查氏琼脂培养基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麦芽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菌丝生长,肌醇、木糖和麦芽糖有利于孢子产生.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钾和牛肉膏有利于病原菌产孢;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34℃,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生长pH为7~8;光照可促进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菠萝(Ananas comosus)叶褐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病原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情况,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叶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燕麦琼脂和查氏琼脂培养基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麦芽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菌丝生长,肌醇、木糖和麦芽糖有利于孢子产生.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钾和牛肉膏有利于病原菌产孢;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34℃,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生长pH为7~8;光照可促进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纯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p H值、温度、光照、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马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cadamiae Deighton);病原菌生长较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20%地锦植物煎汁的PDA培养基,适宜p H值为6.0~7.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10.
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中药提取物药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陕南的魔芋白绢病发病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魔芋组织和植株的致病性验证,并经形态特征和ITS rDNA鉴定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齐整小核菌(Athelia rolfsii),该菌生长温度为10~37℃,最适温度为30℃,pH 4.0~10.0,最佳pH为7.0。厚朴酚、和厚朴酚、胡椒碱、蛇床子4种中药提取物对白绢病菌丝和菌核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菌丝抑制率达100%。研究结果为魔芋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