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聂艳  崔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11-4112,4121
[目的]基于生态位理论,对柑橘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及思路进行分析。[方法]对生境适宜性评价、生态位理论在作物生境选择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借助生态位理论开展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的研究思路,包括3方面,即柑橘生态环境及品质因子的采集与表达、柑橘生态环境与品质的交互响应研究、基于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与适应机制研究。[结论]为促进柑橘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鄱阳湖经济区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各评价单元的柑橘和雪梨2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柑橘、雪梨以2、3级为主,分别占84.52%、78.26%;综合评价中柑橘的适宜性种植面积最广,达到63.98%,不适宜占1.69%.为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园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奉节县柑橘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奉节县柑橘的适宜性,促进奉节柑橘产业持续发展。[方法]通过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奉节县柑橘进行适宜性评价。划分出奉节县柑橘种植区适宜性等级,计算各个区域面积,得出9个评价因子对柑橘适宜性的影响程度。[结果]9个评价因子影响程度表现为海拔年平均气温p H全年日照数成土母质全年降雨量有效土层厚度质地坡度;全县耕地中不适宜区面积最大为41 031.47 hm~2,适宜区面积为14 956.48 hm~2,勉强适宜区面积为12 466.53 hm~2,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为1 466.28 hm~2。[结论]该研究为柑橘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异特性开展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是统筹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化以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为了协调土地功能差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结合土地生态位概念,运用GIS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从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等3个方面,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位,对冀东山地丘陵区卢龙县进行生态位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区域差别明显。在生态位适宜性框架下,划分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4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区结果显示,卢龙县北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中部以农业发展为主,南部依托现有城镇发展体系,注重内部挖潜,合理扩张产业园区。通过土地利用功能评价与调控研究为卢龙县土地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研究卡拉麦里保护区适宜性生境自2000年起到2010年止的分布变化.为保护卡拉麦里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合理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野生动物实际分布和遥感数据反演的生态参量结合起来,运用Arc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单因子评价参量(指标)方法,评价卡拉麦里保护区生境适宜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自2000~2010年,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适宜性生境面积总体呈波动性持续下降态势.面积由2000年的9221.2 km2减少至2010年4 991.7 km2,减少了45.9;.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部的216国道两侧.[结论]卡拉麦里保护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有蹄类野生动物的适宜性面积不断减少,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正处于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尹剑  邱远宏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230-233,236
[目的]对贵州省道地药材天麻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产地中药资源合理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程数据、气象栅格数据、土壤质地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侵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从地形适宜度、气候适宜度、土壤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适宜度4个方面,考察贵州省天麻的种植生态适宜性,借助空间分析技术将影响天麻生长的各类因素综合,获得贵州天麻种植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黔西北是天麻种植生态适宜度的高度集中区,黔东北地区种植潜力也较大,但目前开发尚不充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贵州生态条件适合天麻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材种植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藏茵陈的适宜生态因子,并分析藏茵陈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藏茵陈规范化种植科学选址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提取藏茵陈主产区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对藏茵陈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获得藏茵陈主产区主要生态因子值,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与藏茵陈主产区相似度高的适宜区主要位于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区。藏茵陈集中生态适宜区可划分为川西高原、藏东高山-三江中段、藏南山原谷地3个亚区。[结论]利用TCMGIS-II技术开拓性地对藏茵陈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8.
唐燕秋  陈佳  杨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58-19360
综合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环境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如何开展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目前国内研究较少。以重庆北部新区为例,构建了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IS和RS技术,开展了土地现状、高程、坡度、起伏度、粗糙度和林地景观等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叠加形成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将用地在空间上分成了最适宜、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和最不适宜5个等级。基于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了北部新区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并依据不同分区的功能、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对区域综合环境分区的思路进行了研究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相似文献   

10.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金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62-3363,3688
[目的]探讨草地退化过程中群落主要植物生态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省乌兰县不同退化程度的紫花针茅型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不同退化程度对天然草地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影响。[结果]随着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总生态位宽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位重叠值略有减少。[结论]生态建设项目对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白头鹎的保护以及城市自然保护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7月~2011年5月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白头鹎的生境分布和取食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共记录白头鹎取食行为400次,主要取食生境为乔灌木林(46.50%)和建筑区(37.75%),其生态位宽度为2.61;白头鹎取食方式的生态位宽度为2.32,主要采用拾取方式(61.50%);取食基质的生态位宽度为3.94,主要倾向于叶层(41.00%);取食高度的生态位宽度为3.12,主要倾向于中层(46.00%)和地面(25.25%)。[结论]白头鹎的取食生态位宽泛,为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的芽、嫩叶、花、果实、种子以及昆虫等为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价和预测滁州市农业生态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测。[结果]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长期处于III级,且波动幅度较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农业环境污染指标对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空间,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  相似文献   

15.
田辉  赵海卿  郭晓东  都基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28-16329,16388
[目的]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敬信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方法]借鉴国内外湿地生态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结合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的实地调查,选用反映湿地环境保护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的10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敬信湿地进行生态评价。[结果]敬信湿地的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712 4,0.7相似文献   

16.
于辉  陈海光  梁艳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02-12004
[目的]研究不同涂膜保鲜方式对沙糖橘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壳聚糖、木薯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主要材料,分别配制成保鲜膜液,对沙糖橘进行涂膜保鲜,在常温下研究3种配方涂膜对沙糖橘贮藏期间主要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配方涂膜均能有效降低沙糖橘的呼吸强度和失重率,较好地保持沙糖橘总糖、可滴定酸、V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且感官品质优于对照。3种涂膜材料中,以壳聚糖膜的保鲜效果最好,其他2种材料的保鲜效果接近。沙糖橘的最佳涂膜保鲜配方为:壳聚糖1.50%,甘油1.00%,硬脂酸1.00%,NaCl0.30%,抑霉唑0.04%。[结论]涂膜后常温贮藏能够长时间较好地保持沙糖橘的品质,可大大延长沙糖橘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气象条件对台州和衢州柑橘生长的影响差异。[方法]利用2000~2010年台州市和衢州市的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选取常山、龙游、三门、天台这4个亩产较高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引用气象产量这一概念,并运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了4个城市柑橘气象产量与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气象要素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柑橘的气象产量具有不同的影响。[结论]柑橘的种植要结合各个城市的气象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对恭城县生态产业园区柑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与柑橘养分供给的关系,探索既能平衡供给柑橘养分,又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果实品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施肥模式。[方法]以广西恭城县生态产业园区柑橘园内8年生槿柑为试材,设置施肥模式A(全年施肥5次,有机养分:元机养分=1:2)、施肥模式B(全年施肥3次,有机养分:无机养分=4:1)、施肥模式c(对照,全年施肥5次,有机养分:无机养分=1:4.7)。[结果]结果表明,在生理落果末期、幼果膨大期、上水期和收获期,柑橘叶片氮、磷、钾含量3个处理之闻没有明显差异,但施肥模式B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45.6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3.78个百分点。综合各项指标表明,施肥模式B与其他施肥模式相比。减少了施肥次数和化肥的施用量,并能够保证平衡供给柑橘各个时期的养分需求。[结论]全年施肥3次,有机养分:无机养分=4:1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固区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的改善,而且有利于促进果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输液肥对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探索一种新的果树施肥方法。[方法]以四川柑橘为试验材料,分别通过树杈部及近根部施用不同浓度的输液肥,考察其对柑橘有机酸、总糖含量、Vc含量等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输液肥对植株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果实中糖酸比增大,Vc含量增加;不同部位施用不同浓度的输液肥,树杈部施用输液肥效果优于近根部施用输液肥,在树杈部施用6%的输液肥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输液施肥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