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信息与动态     
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研制的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已于1986年12月25日在京通过部级鉴定。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合作。该气侯室共八间,每间8.1平方米。主要用于小麦锈病的研究。气候室的特点在于主要利用自然光源,朝向北方,半地下建造。并采用全密封式全铝合金结构,双层中空玻璃覆盖、无纺布(或遮阳纱)遮阳设施,为保温、隔热、降低能耗及保持室温稳定创造了优良的条件。空调可实现一机控一室、一机控两室和两机控一室,提高了灵活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植保研究的需要。送风方式为下送上回,使工作台面  相似文献   

2.
1982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了农牧渔业部重点科技研究项目“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的研究设计”任务,为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了一座专业性的植物人工气候室。该气候室主要是从事农作物植物保护研究使用,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要求,主要针对夏季使用,全年温度要求在8—20℃之间,光照条件12000—15000勒克斯,湿度85%以上。根据上述条件我们研制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单坡面向北的自然光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处理坡面的产流产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区段不同处理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对水平阶、人工封禁和自然坡面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阶和人工封禁坡面的产流产沙量比自然坡面明显减少,三者的径流量均与降雨量和3个时段最大雨强呈幂函数关系,自然坡面产沙量与降雨量和3个时段最大雨强也呈幂函数关系,但水平阶和人工封禁坡面产沙量只与降雨量和两个时段最大雨强呈幂函数关系,水平阶是三者中最好的一种减流减沙坡面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4.
水稻耐热性的人工气候室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庆全  万丙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50-6350
以30个耐热性有差异的水稻株系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高温环境,选择抽穗开花时期的耐热性鉴定时期,以耐热系数为水稻耐热性的评价指标,对水稻耐热性的人工气候室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高温环境,准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建筑参数对室内温度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室建筑参数对室内的环境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具有不同朝向、墙体高度、后坡仰角的单斜面日光温室室内温度环境的对比实验,探讨了温室建筑参数对室内温度环境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晴天时,南偏西温室室内夜间温度高于正南及南偏东温室:但阴天时,温室朝向对室内温度环境无明显影响;在朝向正南,保持后坡仰角、跨度、后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墙体高度的增加,夜间室内温度增加;保持后墙高度、跨度、后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后坡仰角的增加,各处理温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山坡水文学的发展,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的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分析了人工植被坡面径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论述了坡面产流研究的若干成果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7.
坡向图是反映坡面朝向的一种地图。从坡向图上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小区域范围内不同方向的坡面位置,同一坡向小区的界线和它的面积。坡向图对许多生产部门都有作用,而对于农业的生产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更显得重要,它可以为研究不同坡向的光照、水分、小区气候、土地利用以及土壤侵蚀等方面提供方便的条件;同时由于农作物对光照的反应不同,所以在土地规划时,对配置农作物起的作用更为直接。利用等高线表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来编制整幅坡向图的方法,目前研究得还很少。按个别地段划分坡向区的方法,在应用上受一定的局限。本文试图探讨按照预定的方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人工光照设备进行作物育种、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从而缩短试验周期。为了这个目的而出现的人工气候室(或人工气候箱),从1949年至现在,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不少国家已有定型产品出售。本文就人工气候室的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以单颗籽粒为对象,研究及分析其在筛面上的运动,从而在理论上提出了重力式精选机的有效分选原则,以此解释分选性能试验中某些结论,验证小型重力式精选机的动力参数、筛面纵向倾角、横向倾角、振动方向及风力等主要参数的设计是否合理,并提出了重力式精选机主要参数配合设计法.  相似文献   

10.
节能日光温室主要依靠吸收太阳辐射能来维持热量平衡,光照是其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光是日光温室内气候环境中的主导因子,它决定着日光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状况。地理纬度、前坡采光面的形状、覆盖材料的透光率、朝向是影响日光温室内进光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市场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效民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385-4387
基于LED光源的农业照明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广LED农业照明,中国在农业照明领域的LED技术兴起于最近几年.实践证明,LED光源可以完全替代自然照明和传统人工照明,并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理时段调节光照波长,缩短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增加产量、减少病害、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研究了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优势,并对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市场潜在需求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条件和控制条件下的实验证明,由叶幕形式所调控的辐照日变化系统对葡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产生很大影响。最大蒸腾条件下群体中葡萄叶片一天中的光合能力在上午最大,尔后叶肉CO#-2内阻升高,光合持续下降。所以叶幕上午最大限度的光能截留对提高光合产量发生最有效的作用。光合作用“午间低谷”现象的调控与光合作用代谢物质的反馈调节有关。最后,对各种光能截留面形式的叶幕在生产上的应用问题作了讨论,肯定了各种南北行向叶幕对于合理利用光能和提高群体光合产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以严寒地区2个农村的住宅为代表的寒地农村建筑的采光、照明现状,目的在于发现该类建筑的采光和照明的可行性设计策略。结果表明:目前此类建筑基本满足我国采光要求;照明光源主要采用普通荧光灯,但节能灯的使用不是很普遍。结论指出农村住宅应控制体形系数小于0.5;窗户设置宜南向开大窗,北向开小窗,并且在冬季...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育苗期间不同的环境因子对西瓜幼苗素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光照处理、营养钵大小及磷酸二铵用量对西瓜幼苗的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光照、直径8cm营养钵育苗、磷酸二铵用量0.5kg/m。的条件下,西瓜幼苗的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最好,即西瓜幼苗脯氨酸含量最低,根系活力最大,壮苗指数最大,经济效益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耐贮藏种质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00份经过8年室温下自然老化表现良好的品种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从中筛选出了两份耐贮藏的优良种质资源,二秋矮1号和油籼。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是受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基因控制的两个不同性状。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分组饲养成年鹌鹑30只,研究褪黑素对鹌鹑外周血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翼下静脉采血,用经典血细胞计数法(WBC,RBC),在显微镜下计数,同时用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由于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而使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经统计分析不同光照组间的测定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说明内源性褪黑素水平对鹌鹑的外周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室内27℃条件下,不同光照、pH值、土壤深度和浸种方式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枝苋种子在自然光照和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较高,分别可达73.33%和71.11%,而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降低,只有4.44%。反枝苋种子对pH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5.0~8.0均可萌发。播种深度为3cm时较适宜反枝苋种子的萌发,萌发速度及萌发率均最高。0.3%KNO3浸种12h显著提高了反枝苋种子的萌发率。反枝苋对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能力增加了其竞争优势,使其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危险的外来入侵杂草。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候室中的参数测试存在着测量误差大和重复性差的缺点,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集温度、湿度、光照度、CO2含量等参数测试为一体的人工气候实验室智能测试专家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基于格罗贝斯准则的疏失误差剔除方法以及数据挖掘方法.经实际应用验证,该系统消除了人工气候室参数测量的不确定性,可获得比传统的算术平均值更准确的测试结果,并能依据各参数间的关联关系对测试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比较多种传统分割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自然光照下缺素作物的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即在RGB颜色空间,及2g-r-b法的基础上,通过开运算和(g-r)~2分割因子,实现图像背景的有效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