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消费型旋翼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快速构建工程堆土地形模型的方法和精度,为城市水土保持监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消费型旋翼无人机大疆精灵4Pro作为航摄平台,对某一在建公园工程堆土地形进行低空垂直下视和倾斜交叉航摄,配合不同数量控制点快速构建地形模型,分析两种航摄方法在不同数量控制点时的相对精度、绝对精度以及地形模型的面积和体积与近似准确值的比较精度。[结果]①地形起伏较小的工程堆土地形不适用于低空45°倾斜航摄,可增大倾斜角度至70°进行倾斜航摄;②垂直下视航摄整体精度优于倾斜交叉航摄,无控制点时相对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土方测量误差小于5%;③倾斜航摄在稀少控制点时可以提高高程精度和土方测量精度,5个控制点时土方测量误差小于1%。[结论]消费型无人机在无控和稀少控制点时构建工程堆土地形模型能够达到很高精度,可以快速、精确、三维直观地反映面积和土方变化,能够为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和监测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深圳市水土流失调查资料和产沙观测数据,通过选取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地形、植被、降雨、土壤、城市化人为影响因子等,建立了符合深圳地区的多元回归方程,其中城市化人为影响因子是根据城市水土流失现状提出的,并通过深圳3个水保试验站的调查资料反推求得.通过两组实测资料检验,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较好的反映深圳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  相似文献   

3.
北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江是广东省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包括韶关、清远两市所辖的12个县(市),面积2.94万km2。本文首先论述了北江流域的水、土资源及其在社经生态结构中的地位,阐明了水土流失与生态平衡的动向,回顾本区水土流失的历史,反映当前水土流失现状;随后对水土流失诱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紫色页岩地区水土流失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最后总结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效,在缓洪拦沙方面初步改善了山区河水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减少了汛期水量,同时增加了枯水期的流量,河流输沙量减少,变河床淤塞为下切,河床下降;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新密市尖山乡下寺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7月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遥感监测,获取航片722张,经数据差分解算,固定解比率达到92.683%,POS数据合格率达到98.90%,满足数据精度要求,采用Pix4Dmapper软件自动提取航片遥感影像。选取2012年5月遥感影像与此次航拍影像,分别提取土地利用、水保措施、水土流失情况等监测指标,分析近10 a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2022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更加细碎化;近10 a研究区实施退耕还林、修建梯田和谷坊、硬化道路等水土保持措施,减缓了水土流失;通过3D模型,直观判定流域内坡度较陡区域、不稳定边坡和滑坡等,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分区施策;可为当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耕作坡面微地形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重要场所,建立其高精度三维数值模型是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针对现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微地形特征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获取坡面微地形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人工倾斜摄影测量方法(ATPM),并对建模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ATPM方法建立的地表三维模型精度高,空间各点的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分别为±1.9 mm和±2.6 mm,能很好地反映微地形的细微特征,可为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提供较高精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由航片扫描系统、硬件平台和配套软件组成.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地形图测绘、资源调查、工程勘测等领域.基于Intergraph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以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的典型小流域为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经过研究认为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以实现从航片扫描、航测内业空三加密、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措施动态监测、新增水土流失监测等工作的全过程,完全可以满足水土保持高精度动态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3,自引:11,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 1:10 0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 DEM)数据 ,在 ARC/ INFO的 GRID模块支持下 ,利用窗口分析方法 ,经过采样统计 ,确定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 5 km× 5 km;基于 5 km× 5 km的分析窗口 ,提取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 ,完成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制图 ;最后对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  相似文献   

8.
利用机载激光断面仪可测出与侵蚀、水文有关的景观地面特征.断面仪每秒4000测次,单次测量记录精度为5cm.激光器获取的数字数据用微机记录并分析.这些机载激光断面仪可提供景观地面特征方面的信息.在南得克萨斯的研究中测定了地形和自然植被的覆盖高度、覆盖率及分布.沿航线灌木覆盖的激光航测值同设线截距取样法获取的地面测量值密切相关(R~2=0.98).利用激光航测数据可迅速准确求出河流的河槽断面图,还可测出休闲平地和成熟大豆地中的小切沟.传统地面技术也能完成上述测量,但激光航测技术却能快速地高密度采集数据,特别是在地面勘测难以实施之处更为有用.激光航测断面数据可定量描述有关侵蚀、径流的景观特征,因此激光断面仪有可能成为一种为研究和管理自然资源提供更多数据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GTOPO30到SRTM DEM精度研究——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形数据对于我们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土地构成、大气变化,开展区域水土流失研究非常重要。最近,NASA发布了覆盖全球80%陆地面积的90m分辨率的SRTMDEM数据。在SRTMDEM之前,可以免费获得的精度最高的全球DEM数据是GTOPO30(1km)。由于SRTMDEM数据发布不久,对其实际精度缺乏客观了解,因此有必要对其精度开展研究。以广泛应用的GTOPO30为比较对象,对2种DEM的标称精度、生产方法作了介绍,并以西藏地区为例,利用图形和统计方法,分析、比较了2种DEM数据在1km分辨率下的精度。总的来说,SRTMDEM精度高于GTOPO30,研究对于SRTMDEM在其它地区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滤波方法的DEM尺度变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水土流失评价中地形因子的尺度效应问题,引入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滤波分析方法,对5m分辨率DEM进行了滤波处理,并通过地形综合特征分析,坡度、曲率制图统计分析,派生等高线与河流提取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滤波处理的综合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利用滤波方法可以实现对高分辨率DEM的综合,利用比例尺因子为5或者10的处理,其结果与10m分辨率DEM或1:5万地形图在反映地形起伏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1.
灵活运用激光航测DEM,可达到灾后地形或水土流失变化量的监测目的。但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而对其监测要求迅速性、准确性,要在短时间内拿出结果,就必须要研究出简捷的方法。根据山脊和山体等地形整体位置具有一致性原理,通过比较两个不同时期测得的地形等数据,可迅速掌握地形的变化。依据DEM的坐标、海拔等数据的不断变化,计算出崩塌、侵蚀与堆积等水土流失变量。2006年日本学者平川泰之应用两个不同时期测得的DEM,在没有标明基准点的情况下,对两个不同时期整体地形的叠加比较,分析崩塌、侵蚀与堆积等地形的变化量,输入程序,应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成图像,算出地形的变化量。此种方法比过去人工制作,方法更敏捷,精度更准确。建议有关单位可应用此项技术进行水土流失监测。  相似文献   

12.
1 小江流域河漫滩治理情况小江属金沙江上游 ,全长 138.2km ,流域面积为30 4 3.4 5km2 ,河床平均纵坡比降为 1.2 8% ,河流两岸地形陡峻。由于长期受水土流失的影响 ,大量泥沙输入江中 ,河库不断淤积抬升 ,形成冲积扇和冲沟。小江中下游形成宽 6 0 0~ 12 0 0m的河漫滩。河滩地  相似文献   

13.
黄土陷穴作为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及地质灾害,其研究对指导黄土地区水土保持与工程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对陷穴的研究多基于传统野外调查,该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为此,该研究开展面向对象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相结合的黄土陷穴自动化提取方法研究,并讨论融合地形特征对CNN模型提取精度的影响。研究选取黄土陷穴发育的典型区域,基于WorldView3遥感数据与ALOS高程数据,通过莫兰指数与灰度共生矩阵熵值确定影像的分割尺度,以面向对象的方式提取黄土陷穴的光谱、形状、纹理以及地形特征,制作融合地形特征与未融合地形特征的两类训练样本,进而训练两种CNN模型对同一区域内黄土陷穴进行提取,根据精确率、召回率以及F1分数评价模型的提取精度、分析对比两种CNN模型的提取结果,并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与CNN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地形特征进行训练的CNN模型精确率达94.62%,召回率达86.27%、F1分数达90.26%,综合提取性能最好,相较于未融合地形特征训练的CNN模型,黄土陷穴的错分量大大减少,精确率提升18.10个百分点,F1分数提升9.15个百分点;两种CNN模型F1分数均达80%以上,比SVM模型分别高出6.94个百分点,16.09个百分点,提取结果均优于SVM模型;综上,融合地形特征的CNN模型可快速、精确地提取黄土陷穴,从而为黄土地区陷穴防治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面向土地精细平整的车载三维地形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全地形车(ATV)的农田三维地形快速采集系统,系统由ATV车辆、RTK-GPS、田间作业辅助导航装置、车载计算机和数据采集软件等部分组成。采用高精度RTK-GPS自动测量三维地形数据,车载计算机能实时记录三维地形数据,辅助平行作业导航装置能指引数据采集车辆在测区进行全区域覆盖测量,以提高农田三维地形数据采集质量和效率。田间实测试验表明,基于ATV的三维地形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测量的三维地形与人工RTK-GPS测量的三维地形与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最大平均偏差3.54 cm,最大标准偏差2.48 cm,能够满足农田土地精细平整三维地形数据采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ANUDEM和TIN两种建立DEM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水文和土壤侵蚀定量模拟分析需要,对基于TIN和Hutchinson方法建立的DEM表现地形形态和起伏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IN建立的DEM始终存在一些平顶现象,一些较小的侵蚀沟被忽略,其上提取的河流不完全连续,多处出现多重线条河流,因而不能如实地反映地形起伏的细部特征。而基于ANUDEM建立的DEM,其派生等高线的形状与输入等高线吻合较好,较好地表现了地形的形态和起伏,对地形和坡度的反映更加连续和光滑,其上提取的河流信息基本与地形图上的河流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房县为例,在ARC/INFO的栅格模块支持下,利用1:25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水土流失中地形因子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取了坡度、坡向、坡形等地形因子图,完成了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数据库及其制图;在此基础上结合水土流失其它几个因子影响特征,初步估算了房县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17.
卜兆宏  杨太宏 《土壤》1987,19(6):304-309
应用遥感技术清查各种资源,已在国内外较普遍地开展起来了[1-5]。在我国,水土流失调查中有用1/25万或1/20万假彩色合成卫片的目视判读法[6],也有用LandsatMSS磁带数据经计算机运算的监督分类法[1]。从制图的速度、精度、重复性、成图比例尺和成本费用等方面来分析,它们各有长短。最近,作者在较详细地研究了地物和土壤侵蚀类型的卫星磁带数据特点以后,提出了一种仪器判读法(也可叫监控密度分割法)制水土流失图,并开展了应用实脸,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遥感技术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试验区域高分辨航空、卫星数字影像图,经分析得出研究区地形条件因子,结合经验公式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并与试验的实际观测成果进行比较,分析遥感技术在水土流失预测中的应用,同时对常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的精确度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河流泥沙的运移 ,造就了河川生态景观环境 ,同时也存在下游泥沙灾害。到目前为止 ,人们还没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流沙系统的移动规律。日本学者本乡国男先生对河道流沙系统进行了研究。以日本姬河为研究对象 ,利用摄像机、航片、超声波、雷达、振动计等设备对河床实施动态监控 ;对泥沙粒径分析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编分析 ,可实现河流系统监控。  相似文献   

20.
PVC-桩结构径流场的制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径流场作为水土流失监测中重要的设施,其制作形式、工艺、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监测结果的精度和有效性。PVC-桩结构径流场采用防水、塑型方便的PVC材料与桩体利用软连接来制作水土流失监测径流场,具有试验结果精确、布设简单、成本低廉、不受地形限制等诸多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等具有短期侵蚀背景、侵蚀强度监测需求的生态影响型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