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气力碰撞组合授粉试验装置,以杂交水稻花粉的有效分布面积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分布不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授粉均匀性的因素(气流速度、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喷孔中心距、气流作用角度、喷孔直径)进行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授粉均匀性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指标矩阵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主次排序及较优水平依次为气流速度6 m/s,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高于碰杆10 cm,喷孔中心距25 mm,气流作用角度倾斜向上20°,喷孔直径8 mm。组合授粉较单一授粉方式的花粉有效分布面积率明显提高,花粉分布不均匀度显著下降,花粉空间传播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木材干燥室集中换气时进排气孔气流的均匀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木材干燥室强制集中换气装置进排气道孔口气流的均匀性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进排气道的进排孔口气流流速、流量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计算,得到了满足生产实际要求的孔口半径和分布。结果表明:进气道各孔口的质量流量差小于5.1%,排气道各孔口的质量流量差小于7.3%,二者均小于质量流量偏差(10%)...  相似文献   

3.
圆盘风扇风送喷雾气流速度场的CFD模拟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圆盘风扇气流速度场分布特性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CFD模拟的沈力SF-4型风机气流速度场分布模型,并且设计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研究表明,进口气流速度变化对气流场分布特性无明显影响,但与风扇轴中心距离不同的截面上气流场速度分布规律有较大差异。双风扇同时送风时,对彼此气流场影响显著,且双风扇气流场气流速度分布均匀。模拟值与试验值对比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圆盘风扇气流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杂交水稻父、母本分田种植下父本花粉机械化高效收集的问题,对杂交水稻花粉收集装置的关键部件气力输送系统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首先对系统建立了流体力学模型,进一步利用CFD-DP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phase model)结合响应面法以进粉管内径、吸粉口长度、吸粉口宽度为因素,系统内气流均匀性及全压差为指标,优化系统结构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进粉管内径、吸粉口长度、吸粉口宽度及内径和长度的交互作用、长度与宽度的交互作用对气力输送系统内气流均匀性及全压差影响显著;两指标均随内径的增加而增加,吸粉均匀性随长度和宽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全压差随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气力输送系统较优的参数组合为内径200.00 mm、长度564.40 mm、宽度192.48 mm,对优化后结构进行仿真,得到气流速度变异速度和全压差分别为16.03%、238.37 Pa,与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91%、3.39%,较初始结构下两指标分别减少了56.29%、31.57%,说明优化效果明显。研究结果提供了杂交水稻花粉收集装置气力输送系统快速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风蚀风洞最合适的扰流器组合,调整截面气流以满足正式模拟试验对截面气流的要求,为风蚀风洞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12个扰流器(3层,每层前后2组,每组并排2个)的位置从左至右进行编号,用每排4个扰流器的位置编号代表该层的组合情况,每一种扰流器组合包含了3层的组合情况,设定每种组合中的3层组合情况一致。从所有组合中选取11种(C1~C11,其中C11为对照),测试每种组合截面上24个测点的10个等时距气流流速值,用以评价气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结果】(1)组合C1、C4、C6、C9、C10对截面气流的均匀性有积极的改善作用。(2)C4、C5、C6、C7 4种组合在改善截面各测点气流稳定性方面有积极的效应。(3)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设定的风速值,保证气流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模拟试验的可靠性,且不影响气流均匀性。【结论】C4组合在各个风速档下对截面气流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均是正向的,且影响显著,并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风送喷雾机风道气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设计1种蝶型导流结构,对不同进风口直径、风道倾斜角度、涡轮转速等结构参数,利用Flow simulation软件对导流结构内部气流场进行模拟仿真,监测6个出风口风速,并计算其速度均值和标准差,并通过正交实验法,以均值和标准差为优化响应值,得出最优配置参数为进风口直径535 mm、风道倾斜角度90°、风机转速190 rad/s。对调整风道参数后的导流结构内部气流场模拟仿真,分析其速度云图和相对压力云图,6个出风口风速分别为20.394、22.232、25.799、20.159、22.446、23.732 m/s,风速均值为22.627 m/s,标准差为1.93,风速分布较均匀,压力分布均匀。通过试验验证,出风口风速真实值与模拟值误差不超过5%,叶面叶背雾滴沉积密度在20滴/cm2以上,变异系数不超过10%,雾滴分布均匀,蝶型导流结构设计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滚筒气力式精密排种装置一直是国内外科研的攻关重点。依据气孔分布位置不同,设计两个方案的负压半轴,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滚筒流场模拟,分析中心轴轴孔位置对流场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气孔位置集中靠近中心轴中部位置时,流场中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都比较均匀和稳定,吸气流虽有少量相互重叠,但扰动现象较少,这些对提高负压室吸种和运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对辊气吸式红花采收装置储花室的设计及流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辊气吸式红花采收装置不同结构的储花室和不同气流速度,对红花运输效果和红花完整度的影响.【方法】对储花室一个进气口和两个进气口,圆柱形储花室和圆锥形储花室,进花口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圆柱形进花口和圆锥形进花口,圆柱形出花口和圆锥形出花口组合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仿真,确定一种最优的储花室结构;并设置3,5m/s两种气流速度,分别对不同气流速度的储花室内部流进行流场模拟仿真,最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根据对比分析流场模拟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得出:进花口个数及形状、储花室形状、出花口形状、气流速度对红花的运输质量和红花的完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两个垂直分布的圆锥形进花口、圆锥形储花室、圆锥形出花口的储花室在气流速度在5m/s时,工作性能处于最佳状态.研究结果为对辊气吸式红花采收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和优化新型密集烤房结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密集烤房的物理模型,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确定边界条件和模型参数,对不同数量回风孔、不同角度导流板以及不同位置出风口模型的气流速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予以验证。研究表明:(1)回风孔数量的增加可以显著增加烤房内部气流的平均速度,能有效改善烤房内部的通风效果;(2)当导流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5°时,烤房内部气流分布均匀性最好;(3)出风口在烤房顶部比在底部的烤房内部气流的平均速度高;(4)10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测试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一般小于8%,证明上述仿真结果是可靠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新型密集烤房结构优化建议:在烤房中设置48个回风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5°的导流板以及在烤房顶部设置出风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电机功率和风机风量对密集烤房主要性能和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探索适宜云南密集烤房的风机风量及其电机功率,设置了处理1:电机功率0.85kW,风量9000m3/h,全压60Pa,转速960r/min;处理2:电机功率1.2kW,风量12000m3/h,全压140Pa,转速1440r/min;处理3:电机功率1.5kW,风量为19000m3/h,全压200Pa,转速1440r/min3种循环风机处理。进行3种不同循环风机处理的密集烘烤对比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密集烤房的温差、风速与风量分布、烘烤时数、耗煤耗电量;烤后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随风机功率和风量的增加,烤房底层和顶层的平面温差及平均垂直温差逐渐减小,烤房后部和前部的风速和风量差异减小;烘烤时间为处理3(183h)>处理1(181h)>处理2(173h);平均耗煤量和耗电量也随着电机功率和风机风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风机处理的烤后烟叶,以处理2的上等烟比例最大,均价最高,经济效益最好,评吸质量也是处理2最好。综合分析,目前云南推广使用的密集烤房,以处理2的风机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油菜联合收获过程中的割台损失,提出使用正压气流收集下落籽粒的方法,探讨处于下落过程中的油菜籽粒在正压气流场中的漂移特性,并采用Fluent和EDEM软件气固耦合模拟籽粒在无秸秆正压气流场中的漂移运动过程,利用自制室内台架试验装置进行台架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流场中无油菜植株及籽粒初始下落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收集单体对从喷嘴正上方下落籽粒的收集率,随单体竖直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随收集单体纵向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气流速度值越大,收集装置的收集效果越好;超出一定范围后,收集装置的收集效果又随气流速度值继续增大而减小。在收集单体竖直高度为435mm、纵向长度为620mm和籽粒初始下落高度为700mm等条件下,模拟得出的最佳入口气流速度约为20m/s,而台架试验得出的最佳出口气流速度约为30m/s,此时模拟和实测得到的收集率分别达到97.30%和92.10%。  相似文献   

12.
木材干燥窑结构对窑内空气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FD技术模拟了不同结构木材干燥窑内气流运动规律,探讨了干燥窑结构和送风速度对窑内流场速度分布、流动结构以及流动均匀性等参数的影响,并采用导流挡板对窑内流场进行了改善。结果表明:在干燥窑内装置导流板后,气流在木材堆进口处基本变为水平流动,不同通道内的气流速度差别显著减小,从而提高了干燥窑内部速度场的均匀性;在相同的木材量下,送风速度的大小对窑内流场的均匀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立式干燥机干燥单元风速场均匀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立式干燥机干燥室内介质空气的速度均匀性直接影响干燥效果.通过对干燥室内风速场均匀性的研究,为大型立式干燥机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通过在进风道内设置匀风板和改变物料表面的平整度测量干燥室内风速值,分析匀风板和料面情况对介质速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立式干燥机两侧进风道内设置匀风板,可明显改善介质进入干燥室和穿过干燥物料的介质空气的速度均匀性,与无匀风板的情况比较,设置360 mm的短匀风板后,介质进入干燥室A、B风道进风口的速度均匀性的变异系数由73.67%和73.90%降低到22.27%和29.36%,介质在干燥室平面范围内穿过物料的速度均匀性变异系数由40.3%降低到28.7%;料面的平整度对干燥室内的风速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机械化,试制了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技术对直径为50、55、60、65、70 mm的授粉管气吹孔气流速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径为60 mm授粉管的气吹孔气流速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相近且变化趋势一致,沿授粉管分布均匀。对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为50、100和150 mm的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授粉机在气吹孔平均气流速度为9.35、11.82和15.07 m/s时进行田间授粉,结果表明:用该授粉机授粉后杂交水稻父本侧4行母本接收的花粉量和花粉分布均匀性均明显优于人工拉绳授粉;随着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和气吹孔平均气流速度的增加,4行母本接收的花粉总量增加,但当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增加至100~150 mm、气吹孔平均气流速度增加至11.82~15.07 m/s后,花粉量增加不明显;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较佳参数为气吹孔与击穗绳间距100~150 mm,气吹孔平均流速11.82 m/s。  相似文献   

15.
风机和振动分选板配合使用,振动分选板安装呈α倾斜角,风选机产生的气流给振动分选板上的枝叶一个向上的气流,使得枝叶离开板面向上,蓝莓果呈圆球形,易滚动,受风机气流影响较小,在分选板上受振动的作用向下滚动,从而得以分离出来.经ADAMS软件仿真验证,证明该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所选用的多翼式离心风机,经试验对比,证明该风机内部气流的稳定性与风机叶轮直径大小、叶轮叶片数量、出口位置和大小有关,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多级压气机中上下游叶轮对中间叶片叠加气动影响特性,阐述不同叠加干涉情况下下游叶轮进气角度变化,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一级轴流和一级离心组成的组合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详细讨论了上游动叶尾迹和下游动叶势流对中间导流叶栅段气流非定常流动的异频和同频叠加干涉特性,依据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示了静叶通道中两种干涉间相互激励和抑制作用的位置和时间,与数学公式的推导结果相互印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下游动叶对中间静叶段异频干涉时,干涉的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当上下游动叶对中间静叶干涉频率相同时,干涉的相互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干涉的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受时序位置影响。另外,上游动叶尾迹与下游离心叶轮势流的不同叠加情况,决定着下游离心叶轮进口相对气流角的大小及波动幅值。 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存放甜瓜的冷库中的气流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研究风机间距以及货物间距对冷库温度场的影响,找出较合适的冷库布置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制冷效果和冷库温度均匀性等指标,模拟结果显示,在冷库中配有3台风机的情况下,使2侧风机稍微远离中间风机布置时,温度均匀度K值更低,温度均匀性更好;而在摆放货物时要综合考虑货物与冷库墙体的距离和货物与货物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找出货物布置最合理的方案。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冷库安装企业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冷库布置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封闭空间的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其内部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温室由于其封闭的特性,升温速度远超过室外,过快的升温和过高的温度会损害植物顶部、叶片等脆弱部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通过人工风场的气流调节可以达到通风和调节温度的双重目的,在温室生产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布置多点环流风机实现分布式气流风场,可以更好的扰动温室封闭空间的气流,气流分布的均匀性、风量大小适宜性、距离作物有效距离三个方面优于侧壁式大风机,可以在生产中有针对的选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CFD的人工光植物工厂气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植物工厂内风速及温度分布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建立人工光植物工厂三维模型,将整个植物工厂作为计算域划分网格并进行模拟计算。设计了侧进侧出式、侧进侧上出式、侧进上出式3种气流循环模式,并将试验植物工厂设置为上进侧出式。模拟结果表明:风速与温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百分误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2m/s、1.1℃;11%、4%;0.18m/s、1.3℃,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模拟准确。3种优化模式的风速值、温度值及二者均匀性均优于上进侧出式。分析比较植物冠层平面风速及温度值,得出侧进侧出式为最佳气流循环模式。与上进侧出式相比,侧进侧出式平均风速增加0.51m/s,均匀性指标变异系数降低17%,平均温度降低0.5℃。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果园多风机风送喷雾机存在风能利用率低,出风口到靶标之间喷雾四散飘移的问题,对风机配置聚风筒(直筒式、渐缩式、渐开式)的风送喷雾系统的聚风喷雾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聚风筒风场进行仿真模拟,设计对标试验确定了仿真模型与计算的可靠性。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参数优化试验分析风筒类型、聚风筒长度和风机转速对聚风特性的影响并确定聚风筒的最佳参数设计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有聚风筒的风送喷雾系统对雾滴的胁迫作用明显显著优于无风筒的,且呈现了较好的聚风雾化作用,渐缩式风筒的性能尤为明显;气流集中性能由高到低排序为渐缩式、直筒式、渐开式、无风筒,聚风筒胁迫雾滴的横向穿透性能由高到低为渐缩式、直筒式、渐开式;风筒长度在30~70 cm范围内,长度越长,聚风性能越好;随着转速呈倍数的增加,风场速度峰值也呈倍数增加,转速的改变不影响速度峰值的位置。聚风筒最佳参数设计组合为风筒类型为渐缩式,风筒长度为70 cm,风机转速1 440 r/min,此组合下的风速为4.156 m/s,风场纵向幅宽为1 585.3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