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9—11月借助Safari 10×42变焦双筒望远镜,采用焦点扫描法对访问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果实的鸟类的取食行为(鸟类种类、取食频次、取食时间、取食量、取食方式和传播距离)进行观察,同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model)探讨鸟类功能特征对果实取食量和传播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榕能吸引6种(1目3科)食果鸟类以整吞的方式取食其果实,其中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小叶榕果实的主要传播者。不同鸟类对小叶榕果实的取食频次存在显著差异(t=3.338,df=5,P=0.021),而取食量、取食时间和访问只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7个变量(访问只数、取食方式、取食时间、翅长、尾长、体重和体长)对果实取食量的解释率为24.31%,其中鸟类访问只数与果实取食量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鸟类体型特征变量(翅长、尾长、体重和体长)对鸟类传播距离的解释率为17.88%,其中翅长和体长均与传播距离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鸟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区域,观察鸟类物种并收集鸟粪,分离粪便内残渣中保留完整的种子,同时以去除果肉(皮)的种子、未经处理种子为对照进行萌发试验,分析食果鸟与食源植物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消化道后的鸟粪含种率为79.90%,含种数最多时为104粒,含种种类约为每份1~5种,其中,每份含1、2种种子的数量占比分别为63.40%、28.17%。经消化道的种子萌发率为22.22%,其与去除果肉(皮)的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未处理种子的萌发率。食果鸟粪便内共鉴定出食源植物5目10科11种,其物种果实主要以聚花果为主。取食多样性高的鸟类为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及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不同月份食果鸟取食食源植物的数量有明显差异(P<0.05),取食高峰期为8—11月份。不同生境间食果鸟及食源植物也存在一定差异。食源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而鸟类取食活动扩大了植物的传播距离,且经鸟类消化道的种子萌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鸫亚科(Turdinae)6属14种鸟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1176bp),以雪松太平鸟(Bombycilla cedrorum)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鸫亚科的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鸫亚科鸟类分为2个大的支系。第1个支系包括鸫属(Turdus)和地鸫属(Zoothera),第2个支系包括红尾鸲属(Phoeicurus)、鸲属(Tarsiger)、燕尾属(Enicurus)和啸鸫属(Myiophonus)。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独立于鸫属而与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形成最近的亲缘关系;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和乌灰鸫(Turdus cardis)、赤颈鸫(Turdus ruficollis)和斑鸫(Trudus naumanni)分别聚为姐妹群关系;红尾鸲属的两个种互聚为姐妹群后再与鸲属的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形成一个支系。乌鸫(Turdus merula)、紫啸鸫(Myiophonus caeruleus)、黑背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在鸫亚科鸟类分子进化树中的位置尚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于2014—2015年冬季(1—3月份),通过野外调查及粪便样本采集,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深冬时期的食性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跟踪东北马鹿和狍的足迹链,收集了43份东北马鹿粪便和40份狍粪便,共83份粪便样本,组成独立样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东北马鹿主要取食15种植物,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和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主要食物,分别占21%、13%。马鹿取食阔叶植物(77%),针叶植物(13%),其余为蕨类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狍取食14种植物,主要食物为青楷槭和青杨(Populus cathayana),分别占22%、12%,未发现取食东北红豆杉,食性中阔叶植物占88%,蕨类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占12%。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马鹿与狍取食植物种类相似,但食性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5.
2020年9月底至2021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扫描法对红耳鹎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详细记录其取食的植物种类、取食频次、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探讨红耳鹎在城市绿地中植物果实传播及种群更新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on)共取食秋枫(Bischofia javanic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雅榕(Ficus concinn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及苦楝(Melia azedarach)5种植物的果实。红耳鹎对不同植物果实的取食频次、平均取食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平均取食量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红耳鹎对秋枫果实的取食频次和雅榕果实的取食数量最高,对于香樟、雅榕、海桐和秋枫4种植物红耳鹎属于潜在传播者,而对于苦楝则属于种子捕食者。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的长度、宽度和重量都与果实平均取食量间均呈负相关。在鸟类取食后停歇的树木下方地面上常散落着较多表面洁净、无果肉包裹的裸露种子,且有部分植物的幼苗成功更新,说明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可以借助红耳鹎的取食和传播来实现其种群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南方红豆杉球果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其食用和观赏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采自江西的37份南方红豆杉为材料,对其球果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以及假种皮颜色等9个数量性状和5个描述性状进行观测,计算Shannon-Weaver指数,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江西南方红豆杉球果的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5个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494~1.876,其中球果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876;8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7.49%~26.55%,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球果百粒质量(26.55%)、假种皮厚度(22.90%)、种子千粒质量(16.51%)、球果长(13.02%)、球果长宽比(12.56%)、种子长宽比(10.57%)、球果宽(10.39%)、种子宽(8.12%)、种子长(7.49%),其中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低,球果百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球果长、球果宽、球果百粒质量、球果长宽比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种子长和种子宽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7.494%,能较好地反映出南方红豆杉球果的大部分性状.其中主成分1反映的是球果的大小,主成分2反映的是种子的宽度,主成分3反映的则是种子的质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10处,37份南方红豆杉球果被聚成4类.A类,包含11个单株,种子的表现较好;B类,包含13个单株,各表型表现均为中等;C类,包含6个单株,假种皮较厚,可食率较高;D类,包含7个单株,球果性状优良.[结论]江西南方红豆杉球果表型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园林景观价值和极具开发潜力的食用价值.其中,JA-SC-O3单株综合评分最高,GZ-LN-02单株评分最低.  相似文献   

7.
种子扩散是指种子以某种方式离开母树到达适宜生境并能生长、繁殖,实现定居的过程。种子靠不同的方式实现扩散,如通过动物、风、水和自我扩散。其中,在动物扩散类群中,鸟类是最重要的扩散者。国外学者对鸟类在植物种子扩散中的作用、鸟类对种子的扩散距离、鸟类摄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食果鸟类与结果植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鸟类与植物种子扩散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鸟类对植物种子的扩散既有积极的作用,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鸟类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并呼吁应更好地发挥鸟类在植物种子扩散中的积极作用。国内对鸟类扩散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鸟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鸟类在传播红松、红豆杉、黄檗等植物种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层积、暖温层积和变温层积方法,结合4种不同浓度的GA3处理方法对东北红豆杉种子进行催芽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东北红豆杉种子贮藏物质中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处理(20℃/10℃昼夜各12小时)结合GA3 200毫克/升处理最有利于东北红豆杉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有利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红豆杉假种皮的滞后发育现象,揭示南方红豆杉假种皮生长和色泽的变化规律,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项式方程对南方红豆杉假种皮的长度、宽度、厚度、明度(L*)、红绿值(a*)、黄蓝值(b*)、色泽比(h)、色相角(h*)和彩度(C*)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拟合了假种皮生长发育各指标的生长动态曲线,建立了南方红豆杉假种皮的生长模型,并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南方红豆杉假种皮的发育明显滞后于种子的发育,属于典型的滞后发育式样,呈现“缓慢-快速-缓慢”的增长规律。(2)假种皮生长变化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呈双“S”形曲线,具2个明显的高峰,其积累生长量始终保持长>宽>厚的生长特点。(3)生长指标在9月中旬、11月上旬和中旬增量速度快,长在11月中旬左右达到净生长量最高峰,宽和厚在9月中旬和11月中旬达到净生长量高峰,而色泽随生长发育呈现明显的由绿变红,由暗变亮,颜色越来越鲜艳。(4)南方红豆杉假种皮的生长发育与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项式回归关系,生长模型符合三项...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东北红豆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及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采用 TTC法对经过超低温保存的种子进行活力测定,比较了4种不同处理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可以应用于东北红豆杉种子的贮藏,解冻方式是影响东北红豆杉种子超低温贮藏的重要因素,DMSO 的保护作用不明显,保存效果较好的解冻方式为快速解冻。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通过不同浓度GA3处理、不同温度层积处理,研究东北红豆杉种子胚形态变化,以探讨打破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的有效途径,保护东北红豆杉资源。试验结果表明:结合GA3处理进行不同温度层积处理,东北红豆杉的种胚长度和宽度与处理前相比都有明显增加,GA3200mg/L处理结合变温层积效果最好,说明赤霉素处理结合变温层积能有效的促进东北红豆杉种胚形态后熟。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果实成熟后的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多因子交叉重复试验对影响东北红豆杉种胚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水平进行了探讨,旨在筛选并确定调控东北红豆杉种胚形态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适宜水平。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种胚发育的调控方法和主要因素及其水平为以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种子20~30 min除油脂后用粗沙去除部分种皮,再用1.8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2.20 mg/L赤霉素(GA3)和0.3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混合溶液浸泡36 h,将种子与河沙(1∶3)混合,进行155 d的变温处理,变温幅度和时间:白天温度为(23±2)℃,处理10 h,夜间温度为(15±2)℃,处理14 h,子叶胚完全分化率98.0%,种子发芽率9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国内主要分布区选取8个种源,分别在3个地点开展了种源试验,测定了12年生东北红豆杉根皮紫杉醇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不同种源间紫杉醇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大兴沟种源紫杉醇质量分数最高(22.767μg/g),是最低种源(和龙)的1.69倍,因此选育出高紫杉醇质量分数的东北红豆杉优良种源——大兴沟种源。各种源紫杉醇质量分数与地点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说明某一种源紫杉醇质量分数会因立地条件和气候不同而变化。东北红豆杉优良种源适宜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种植,在空气湿润、pH值小于7.0的沙壤土上生长良好。可采用播种和扦插方式繁殖苗木,营林方式以林下造林较好,以3~5株/穴块状造林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环境较其他类型的森林更为脆弱.由于抗干扰和恢复能力低,喀斯特森林中种子扩散对维持植物种群的续存与更新具极其重要的作用.叶猴以叶为主要食物,果实是仅列其后的第二大食物资源.对分布于喀斯特生境的叶猴来说,它们对果实的取食具有潜在的种子传播作用.基于此,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越南广平的风芽-格邦国家自然公园,通过实地跟踪观察结合粪便收集调查了河静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hatinhensis)对果实的选择及其对种子的潜在扩散作用.河静黑叶猴全年共采食果实类食物38科131种,取食的果实种类和取食高峰持续期均高于其他地区黑叶猴对果实的取食.这得益于当地原始雨林中丰富的果实食物资源.河静黑叶猴对果实种类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0.3<S112种果实<0.3),果实资源的可获得性亦不影响其对果实的取食频次(r=-0.13,P=0.15>0.05),在雨季的果实食物种类和取食强度上均高于旱季(z=-2.903,P=0.02<0.05).在果实性状的选择上,河静黑叶猴对处理难度较小的浆果和核果(两种类型的果实共106种,占80.9%)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更多地选择黄色(46种)、红色(29种)和绿色(14种)(三种颜色的果实占果实种类的68.7%),重量多为5 g以上较大的果实(共104种,占果实种类的79.4%),更多地选择果实内仅有1-2颗种子的果实.河静黑叶猴多吞食直径小于3 cm的种子,在猴群的粪便中发现了85种果实的种子,尤以肉质的浆果和核果最多,如垂叶榕(Ficus benjamina)、柿叶青梅(Vatica diospyroide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最远传播距离可达397 m.对其他的果实,则以吐出或丢弃的方式短距离传播,多集中在6-20 m范围.河静黑叶猴是一些果实较大或果皮较硬的植物重要的潜在扩散媒介,因为此类种子不能依靠鸟类吞食传播,如水浦桃(Syzygium jambos)、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和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等.河静黑叶猴一年中在雨季的夏秋两季(8-12月)对果实的取食强度达到高峰,这期间每月在猴群粪便中发现的种子数量均超过1000.结果反映出河静黑叶猴对喀斯特森林中的果实植物种子有潜在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解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 .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 .流水冲洗 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 .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 .变温 (15~ 2 0℃ 3~ 5℃ )层积 ,可缩短种子休眠时间 ,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 ,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 .经过 4~ 6个月暖温和 3~ 4个月低温层积 ,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东北红豆杉是一种世界上公认的濒于灭绝的珍稀常绿乔木树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该树种是第四纪冰川孑遗古老树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生长了近250万年。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吉林省东部及辽宁省,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日本也有分布。东北红豆杉是抗癌植物,其树皮、根、叶中提取的紫杉醇对防治癌症、白血病、艾滋病有特殊的功效,紫杉醇比黄金还要昂贵,故东北红豆杉有黄金树之称。东北红豆杉除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外,尚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假种皮红色,熟时有光泽;  相似文献   

17.
三种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色谱条件,利用高效液相对天然生长的南方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枝条中的3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总含量的高低依次为:东北红豆杉为0.427 mg·g-1、南方红豆杉为0.396 mg·g-1、中国红豆杉为0.350 mg·g-1;紫杉醇含量的高低依次为:南方红豆杉为0.153 mg·g-1、东北红豆杉为0.142 mg·g-1、中国红豆杉为0.0102mg·g-1.该方法把3种紫杉烷类化合物: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巴卡亭Ⅲ(baccatin Ⅲ)和紫杉醇(Taxol)置于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以比较不同种类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为红豆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一段时间的东北红豆杉种子进行了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低温环境比常温环境更利于东北红豆杉种子的长期保存,其中,-25℃环境中保存的种子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层次发现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et Z.)种子休眠机理,以便为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其种子萌发提供依据,该试验以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的种子作为测定材料,对东北红豆杉种子种胚、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外种皮5部分的甲醇浸提液进行活性测定,比较研究了5部分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部分浸提液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物质,显著影响到白菜种子的萌发,另抑制作用会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部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相比较,种胚最强,其次为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和外种皮。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在江西省乐安境内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属一新变型——黄豆杉,该变型与喜马拉雅红豆杉变种——南方红豆杉近似,主要区别在于该变型假种皮为金黄色、叶片略宽和末端钝尖,其凭证模式标本藏于江西农业大学树木标本馆(编号LZ180930,JX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