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新疆石河子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病死率较高的原因。本研究对腹泻犊牛的粪样及病死犊牛肠道内容物进行病原检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耐药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最终明确病因主要由牛冠状病毒(BCoV)和牛轮状病毒(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对28种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仅对多粘菌素和呋喃妥因敏感,并且发现该菌同时携带2种毒力基因和10种耐药基因。本研究分离的一株大肠杆菌携带有丰富的耐药基因,具有多重耐药性,为该奶牛场上临床治疗加大了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养殖场提供科学的临床药物指导,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同时为新疆犊牛腹泻混合感染的防控提供了病例参考和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导致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的原因,试验采集了此牛场53头出现典型腹泻症状犊牛的粪样,运用细菌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试验等确定该菌株的具体分类及其特性。结果表明:从53头腹泻犊牛的粪样中共分离得到29株细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中敏感率大于50.00%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89.66%)、头孢他啶(82.76%)、恩诺沙星(79.31%)、卡那霉素(72.41%)、诺氟沙星(68.97%)、氟苯尼考(58.62%);小鼠致病性试验中使小鼠在48 h内死亡的菌株有26株;此牛场的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为O_(78)。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部分新生犊牛发生了严重腹泻且犊牛病死率较高。为了确诊,无菌采集病料,通过病毒检测、细菌分离、生化试验、细菌和病毒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病毒抗原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检测中牛轮状病毒(BRV)呈阳性,PCR扩增得到40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含K99和F41兼性菌毛抗原的高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该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唑啉、氯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流行情况调查结合病原学检查确诊该牛场新生犊牛严重腹泻是由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地防制,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9年10月,湖南常德市某奶牛场26头犊牛发生腹泻,为了确诊发病原因,无菌采集4头病死牛的肠内容物、肠组织、粪便,采用RT-PCR技术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及黏附素,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用纸片法(K-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在肠道样品中有3个astA毒力基因阳性,阳性率为75%,隐孢子虫1个阳性,其他检项均显示阴性,大肠杆菌对10种抗生素全部耐药,耐药率100%。结果表明,该牛场犊牛腹泻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牛隐孢子虫感染引起,且大肠杆菌耐药性非常严重。本研究可为该场犊牛腹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为了解甘肃某规模化牛场导致犊牛腹泻发生的致病菌并对其临床常规用药的耐药性,试验采用常规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起牛场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唑林药物敏感;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近年来新疆地区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于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对新疆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110头严重腹泻犊牛及11头病死犊牛进行病料采集,从121份病样中分离出102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均能造成小鼠发病,LD50从3.7768×108到1.888×107之间;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分别为22.5%、30.4%、40.2%、41.2%、46.1%,对阿米卡星、头孢噻吩、头孢孟多、头孢他啶、头孢西叮的敏感性分别为70.6%、75.5%、84.3%、98%、100.0%。表明新疆地区近两年来犊牛腹泻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其对头孢西叮敏感性较高,对其它抗生素均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从吉林省长春市某奶牛场患病犊牛腹泻样品中分离一株疑似病原菌,经致病性实验、理化特性观察、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实验,证实该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命名为ND131111-1。药敏试验显示,菌株ND131111-1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只有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磷霉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等5种抗生素对其敏感,头孢噻吩对其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1):87-89
为了研究临床犬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试验采用鉴别培养基从10只腹泻犬肛拭子病料中分离大肠杆菌,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其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0份病料中均分离到大肠杆菌,试验共分离到10株大肠杆菌,其中有8株具有致病性。这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临床常见的16种药物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2株对所有的16种抗生素均耐药,在临床诊疗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高度重视。分离株对临床上应用较早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氨苄西林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对头孢西丁、磷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建议临床选用这3种药物对腹泻犬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犊牛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方法]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地区采集患腹泻病犊牛的粪便、肛拭子及肝脏等病料组织279份,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动物、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性、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了126株大肠杆菌,其中79株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能引起小鼠死亡;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crl、irp2、fimH、papC、K88、K99、stx1、stx2检测率在40.5%~100%之间,其他毒力基因检测率在15.2%~34.2%之间;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9.4%~96.2%之间,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5.1%~32.9%之间。[结论]从河西走廊地区患腹泻病犊牛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些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临床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曹斌斌  赵勐  林涛  马翀  曹杰 《中国奶牛》2012,(19):28-30
犊牛腹泻是影响犊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对某规模化牛场暴发的犊牛急性腹泻病的实验室诊断,对犊牛腹泻常见病原,包括轮状病毒、冠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隐孢子虫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本次犊牛急性腹泻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对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调查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从重庆市荣昌和江津两地采集了220份仔猪黄白痢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201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186株。对15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6种抗生素敏感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16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青霉素G对其完全没有抑制作用,阿米卡星抑制作用最强(76%),其次为头孢唑肟(72%)。150株菌中,多数为8耐以上。占供试菌株的70.6%。因此,猪场应定期对大肠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的监测,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来控制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病,或根据具体情况交替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为了确定是何种病原菌导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周边某牛场的犊牛出现腹泻症状,对病死犊牛进行剖检,无菌采集其相关病料。试验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特性的考察、PCR鉴定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的方式确定病原菌种类。并对分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引起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菌为含有毒力基因K99的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该株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敏感,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四环素耐药。对庆大霉素和土霉素处于中介状态。说明分离得出的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用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可以对其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不同日龄犊牛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趋势动态变化,筛选新疆一某牛场进行分离粪源大肠杆菌株并分析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了解养殖场对抗生素治疗安全状况。选择新疆某一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肉牛养殖场,分别采集0-30日龄、31-60日龄、61-90日龄犊牛的粪样。按照实验室常用大肠菌株分离法分离菌株,细菌药敏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测定。200份不同日龄犊牛粪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犊牛日龄与耐药率成正比关系,耐药趋势为阿米卡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大肠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养殖户要正确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针对性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引起杨凌地区某肉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的敏感性,采集腹泻犊牛粪便数份,对其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革兰氏阴性(G-)杆菌3株,其中沙门氏菌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所分离到的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小白鼠均有较强致病性,对先锋噻肟、先锋必、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可见,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该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该养殖场犊牛腹泻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某猪场腹泻仔猪和妊娠母猪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分离出15株猪大肠杆菌,其中3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有明显耐药性,而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发病率高,长期困扰养猪业。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繁多,各地方流行优势菌株的血清型又不尽相同,同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为了合理用药,对湟中县某猪场饲养的猪群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旨在调查新疆某牛场犊牛粪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该牛场92头30日龄犊牛进行直肠粪样采集,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利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92份犊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到9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93.75%)、恩诺沙星(64.50%)、诺氟沙星(59.30%)、庆大霉素(57.14%)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均超过5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6.30%)、阿莫西林(26.00%)、环丙沙星(13.60%)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仅为3.03%。综上提示,该牛场犊牛粪源大肠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建议该牛场应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西藏地区牦牛源腹泻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通过分离鉴定、K-B法和PCR检测,对拉萨市林周县某牛场的40份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得到4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沙门菌未在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4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药物均出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质,对氨基糖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大环内脂类、硝基呋喃类药物均表现敏感。导致此次牦牛腹泻的主要原因是大肠杆菌病,该牛场应引起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该牛场可选用氨基糖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应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对牦牛腹泻在该场的流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