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对50头柴达木福牛犊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与同龄牦牛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柴达木福牛犊牛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同龄牦牛犊增加了32.16 kg、60.28 kg和106.15 kg(P0.01)。柴达木福牛犊牛初生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22.12 cm、19.91 cm和21.2 cm;柴达木福牛犊牛3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25.22 cm、23.91 cm和25.98 cm;柴达木福牛犊牛6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29.3 cm、26.85 cm和27.02 cm(P0.01)。  相似文献   

2.
野血牦牛复壮家牦牛的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野血牦牛的整体生产水平.[方法]对l/2野血牦牛和家牦牛的初牛犊牛和6月龄1/4野血犊牛进行了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4野血初生牦犊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比家牦牛初生犊增加1.80 cm、3.42 cm、2.28 cm和1.27 kg,分别提高了3.51%、7.33%、4.12%和11.05%.6月龄1/4野血牦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比同龄家牦牛增加4.78 cm、5.10 cm、6.74 cm和7.94 kg,分别提高了6.70%、6.90%、7.58%和20.00%(P<0.01).[结论]家牦牛导入野牦牛血可促进牦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野血牦牛复壮家牦牛的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l/2野血牦牛和家牦牛的初牛犊牛和6月龄1/4野血犊牛进行了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4野血初生牦犊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比家牦牛初生犊增加1.80cm、3.42cm、2.28cm和1.27kg,分别提高了3.51%、7.33%、4.12%和11.05%。6月龄l/4野血牦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比同龄家牦牛增加4.78cm、5.10cm、6.74cm和7.94kg,分别提高了6.70%、6.90%、7.58%和20.00%(P<0.01)。结果表明,给家牦牛导入野牦牛血可促进牦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用南德温牛和德国黄牛(细管冻精)授配西黄F1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研究了2个三元杂交组合所产犊牛在初生、3、6月龄阶段的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围、日增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西黄杂种犊牛的初生重、3、6月龄体重比德×西黄分别高10.36、20.24、46.53kg(P<0.01);初生体斜长、体高、胸围高20.6、4.1cm和10.2cm(P<0.01);3月龄平均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高3.85、3.05cm和7.0cm(P<0.01);6月龄平均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高14.65、7.6cm和7.3cm(P<0.01);3、6月龄的日增重分别高94.2g和189.8g。  相似文献   

5.
对50只陶本F1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与同龄的本地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陶本F1羊4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同龄本地羊增加3.39kg,4.45kg(P0.01)。陶本F1羊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本地羊提高5.72cm、5.95cm和7.63cm,6月龄陶本F1羊分别比同龄羊提高5.87cm,7.28cm和7.80cm,(P0.0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对50只陶本F1羊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与同龄的本地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陶本F1羊4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同龄本地羊增加3.39 kg、4.45 kg(P0.01)。4月龄陶本F1羊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本地羊提高5.72 cm、5.95 cm和7.63 cm。6月龄陶本F1羊分别比同龄羊提高5.87 cm、7.28 cm和7.80 cm(P0.01)。  相似文献   

8.
陶藏F1羊和藏羊生长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只陶藏F1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与同龄藏羊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陶藏F1羊4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同龄藏羊增加2.92kg,3.85kg(P<0.01)。4月龄陶藏F1羊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藏羊提高5.85cm,4.03cm和8.15cm,6月龄陶藏F1羊分别比同龄藏羊提高4.69cm,6.45cm和7.74cm,(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牦牛改良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主要措施,大通牦牛是我国引入野牦牛血液培育的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一定的外血导入,可以有效防止目前牦牛近亲繁殖,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方法]用1/4野血大通牦牛种公牛与当地母牦牛进行本交,对其杂一代的生长发育,适应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种一代5月龄牦牛犊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同龄当地牦牛高4.28 kg、4.97 cm、5.93 cm、4.49 cm,差异显著(P<0.01).[结论]说明用1/4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后代适应性强,加快了牦牛后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红安格斯牛和抗旱王牛是优良肉牛品种,本研究测定了这2种牛与重庆地区土种黄牛的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显示:初生至12月龄阶段,杂种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上的测定值均比黄牛的高(P0.01),红本、抗本杂一代犊牛初生重分别为32.41、34.59kg,比重庆本地黄牛16.82kg高92.68%、105.64%,6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6.04%和87.52%,12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7.70%和76.48%。结果表明杂种牛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用娟姗牛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所产的杂交一代娟犏牛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同龄牦牛犊对比。结果表明:娟犏牛公牛犊初生、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分别比同期公牦牛犊增加7.05、43.03、64.06和74.30 kg,分别提高了52.81%、58.58%、78.82%和54.54%;母牛犊体重分别增加6.17、34.80、55.24和65.95 kg,分别提高了47.94%、48.03%、70.88%和51.61%,差异均极显著(P<0.01)。公、母娟犏牛初生~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33.78 g和490.06 g、160.28 g和144.00 g、362.22 g和336.44 g;0~18月龄娟犏牛犊公、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同期当地牦牛犊增加124.59 g和110.70 g,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犏牛可以生活在海拔2 800~4 200 m,对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世界屋脊”的著名牛种,为了提高西藏犏牛资源的综合利用,其后代变废为宝。[方法]在试验区选择200头经产母犏牛通过引进安格斯牛的细管冻精,依靠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种间三元杂交技术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试验,测定初生、3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观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结果]结果显示:参配母犏牛200头,实配160头,其中104头母犏牛怀孕受胎,98头顺利产犊。实配率80%,人工授精受胎率65%,成活率94.23%。犏牛平均妊娠期(266.81±11.93) d。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出生体尺、体重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8.95 kg,提高73.23;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7.491 cm,1.394 cm,8.998 cm,0.063 cm,提高了13.94%,2.56%,15.70%,0.068%。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3月龄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43.3 kg,提高168.89;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15.67 cm,16.95 cm,26.31 cm,1.64 cm,提高23.27%,24.76%,34.31%,15.83%。[结论]弥补了犏牛传统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的体躯发育差、生长发育慢等缺陷,且很好地适应西藏高寒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安格斯牛可作为高原环境下繁殖犏牛生产肉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并拥有开发高端产品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肉用母牛哺乳期日粮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将产犊后带犊的西门塔尔杂交母牛(西门塔尔牛×西杂黄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按肉牛饲养标准及哺乳期产奶量6.0,5.0,4.0 kg分别设为试验1,2,3组,试验期为100 d,测定试验牛采食量及犊牛初生、1月龄、3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3月龄体重、胸围显著高于试验2组犊牛(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体斜长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5);试验1,2,3组犊牛体高、十字部高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组犊牛初生~3月龄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试验1组犊牛胸围增加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西杂母牛哺乳期饲喂高营养水平(试验1组)日粮有利于提高犊牛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4.
引进野牦牛冻精、1/2和1/4野血牦牛公牛,与本地耗牛进行复壮技术研究,对1/2、1/4野血牦牛和家牦牛初生和6月龄体重、体尺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2野血牦牛初生、6月龄体重比1/4野血牦牛分别提高4.53%、3.57%。体高比1/4野血牦牛分别提高0.76%、2.846%;胸围分别提高1.85%、3.06%;体斜长分别提高2.90%和2.79%。除1/2野血牦牛初生体高指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牛杂交产生的1代乳肉兼用犊牛的生长规律,测定了50头F_1代犊牛从初生到6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结果表明,西×荷F_1犊牛生长速度要快于本地荷斯坦犊牛,能够更早地达到配种体重;在6月龄时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和管围分别为210.4kg、103cm、134.5cm、198.58cm、15.67cm。可以得出,西×荷杂交产生的乳肉兼用牛在河北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其生长发育良好,适合在河北省养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皮埃蒙特肉牛冻精对柴达木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皮杂F1牛平均初生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等指标分别比同龄本地黄牛高13.75 kg、58.90 kg、112.31 kg和14.42%~27.08%,差异均极显著(P<0.01),改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补饲对西杂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择36头西门塔尔×云南黄牛杂交牛,根据体重、杂交代数和性别将36头杂交犊牛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饲养.不补饲:另外两组从7~10日龄开始补饲金田园2781,1月龄和2~3月龄补饲Ⅰ组和Ⅱ组犊牛补饲水平相同,每头分别补饲犊牛精料补充料100g/d和200g/d,4~5月龄补饲Ⅰ组和Ⅱ组犊牛分别补饲犊牛精料补充料200g/d和300g/d,6月龄分别补饲300g/d和400g/d。6个月每头犊牛分别补饲34kg(补饲Ⅰ组)和42kg(补饲Ⅱ组)犊牛精料补充料。结果表明6月龄犊牛体斜长、体高、管围、胸围和体重比初生对照组分别提高25.3cm、24.8cm、2.4cm、39.0cm和50.0kg-补饲Ⅰ组分别提高52.7cm、37.5cm、5.5cm、52.3cm和111.5kg,补饲Ⅱ组分别提高40.9cm、35.8cm、5.2cm、58.6cm和124.1kg;对照组、补饲Ⅰ组和Ⅱ组初生至3月龄日增重分别为338g、575g和475g,3月龄至6月龄日增重分别为209g、614g和879g.初生至6月龄平均增重分别为273g、609g和678g;补饲Ⅰ组和Ⅱ组每补饲1kg犊牛精料补充料分别比埘照组多增重1.80kg和1.77kg.分别比对照组增加收益441元和529元;犊牛体重(y)与体斜长(x1)、体高(x2)、管同(x3)、胸围(x4)的回归公式分别为y=0.0018xl^2。369、y=1E-05x2^3.5418、y=0.0201x^31127、y=8E-05x4^09661,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53、0.8683、0.6997和0.955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的可行性,为推广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技术提供依据,增加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方法]试验选取出生后3月龄的西门塔尔犊牛,进行断奶饲养,测量断奶后不同日龄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分析其生长发育情况,并对体重及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西门塔尔犊牛断奶后增重快速,断奶后90天,犊牛平均体重达到269.67kg,断奶后平均总增重达到101.54kg,全程日均增重为1128.22g。断奶后90天与断奶后30天比较,体斜长、体高、胸宽、胸深、胸围、腹围、臀围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增长较快的是腹围,其次是胸围,分别增加了19.0cm,14.67cm。体重与体斜长、体高、胸宽、胸深、胸围、腹围、臀围均呈正相关,其中体重与体斜长、体高、胸深、胸围、腹围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后犊牛生长发育情况较好,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其效果:西×本、利×本杂交公、母犊牛初生重分别比本地黄牛公、母犊牛初生重增加3.9、4.7、3.6和4.3kg;分别提高了16.67%、24.61%、15.30%和22.51%。西×本、利×本6月龄杂交公、母牛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6月龄公、母牛体重增加61.3、50.6、58.2和47.2kg,分别提高48.69%、45.87%、46.23%和42.79%;西×本、利×本12月龄杂交公、母牛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12月龄公、母牛体重增加98.0、56.2、92.1和52.2kg,分别提高60.98%、43.57%、57.31%和40.47%。西×本、利×本杂交牛初生重、6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与本×本后代相比差异均极显著;西×本与利×本杂交牛相比差异不显著。利用西门塔尔、利木赞良种牛作父本改良本地黄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