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羊布鲁氏菌病病、结核病(简称"两病")是两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随着枣庄市中区牛羊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两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人感染病例也不断出现。为提高"两病"的防控能力,保障人畜健康安全,本区开展了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推广工作,现将工作报告如下:1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通过该项目工作的实施,成熟并推广了牛羊结核病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化采样、监测、消毒、净化、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牛羊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防控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曲阜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在全市推广实施了《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的监测及净化工作》。现将主要技术工作报告如下: 1 全市牛羊饲养情况调查 曲阜市目前存栏牛1.06万头,存栏羊16.50万只。  相似文献   

3.
张睿  闫昊  李玲 《新疆畜牧业》2013,34(4):14-15
畜间"两病"是指牛羊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两种疫病,畜间"两病"都属人畜共患病。人可以通过饮用污染的乳制品、喝生牛奶感染结核病;还可以通过微创的皮肤伤口、黏膜侵入人机体、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感染布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乳制品在人们食物结构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牛羊乳制品卫生安全问题也将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牛羊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的存在,对人的身体健康、畜牧业发展以及牛羊乳制品的出口必将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畜间"两病"检疫阳性的扑杀现状就成为畜间"两病"防控措施不能有效实施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陈国忠 《当代畜牧》2013,(26):21-22
我们通常所说的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奶牛"两病"是影响牲畜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两种人畜共患病,做好"两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1奶牛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既感染人又感染家畜,家畜中牛、羊比较多见。奶牛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畜产品需求逐年加大,养殖规模化、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开展动物疫病净化、降低疫情风险、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根本目标。在奶牛养殖行业,"两病"(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简称两病)威胁着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本文概述了动物疫病净化概念、开展条件以及"两病"净化中的关键技术方案,详细分析了光明牧业在"两病净化"工作中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奶牛养殖"两病"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切实做好成武县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结核病的防控工作,结合成武县畜牧兽医局文件,成牧字[2016]31号《成武县牛羊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成武县畜牧局于2017年4月10日至5月20日在各镇(办事处)进行牛羊布病、结核病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调查目的牛羊布病、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近几年因为各种原因使两病的阳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两病")。布鲁氏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之一。人感染布病后,会失去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人类感染途径主要是食人未经检疫的畜产品,尤其是饮用未经巴氏消毒或煮沸的患有结核病牛的奶而经消化道感染。为了切实了解西宁地区奶牛两病的基本情况,笔者对2008~2011年"两病"防控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简称"两病")属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重庆市永川区通过全面推广实施牛羊"两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归纳总结出经验和体会,供同行参考。一、项目实施主要情况与效果1.永川区牛羊饲养情况与"两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全面普查,截至2016年年底,永川区存栏牛12296头(其中奶牛500头)、存栏羊13500只,全部登记造册并建立档案。养牛户主要集中在吉安、板桥、  相似文献   

9.
在2012年应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笔者应用"瘦肉精"快速检测卡对循化县甲秀养殖场的牛羊进行养殖环节与宰后检疫工作的两次检测。结果表明,"瘦肉精"快速检测卡方便、安全、快速、准确性较高,很适用于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Tuberculosis)和奶牛布鲁氏菌病(Mycobacterium)。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大量引进奶牛,致使奶牛"两病"有所反弹,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畜牧业的持续性发展。加强检测及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奶牛"两病",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对牛羊布鲁氏菌病发生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下文针对牛羊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检查调查工作,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升养殖户效益,保证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规模化奶牛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南》和《规模化种羊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南》,结合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选择阳性率低的养殖场,开展规模牛羊场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净化研究。经过2~3年的净化,山东日照市规模牛羊场布鲁氏菌和结核病的阳性率均降为0。说明通过科学的净化技术和措施,规模牛羊场的布鲁氏菌和结核病可以得到净化,净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省牛羊的蠕虫病非常之多,几乎分布在所有牛群和羊群,不仅障碍犊牛和羔羊的生长发育体质下降,而且降低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时引起地区性流行,造成大批牛羊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影响畜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牛羊“两病”通常是指牛羊的结核病和布鲁菌病。由于“两病”是人畜共患病,危害极大。为了有效控制“两病”的发生,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其中检疫是重要措施之一,如牛羊每年至少检疫2~3次,淘汰阳性牛羊;对幼畜在生后20~30d、100~120d、6月龄时各进行1次;新购入的牛羊也要进行检疫。1布鲁菌病的检疫1.1平板凝集试验(PAT)准备一块方形玻璃板,将每份被检血清按0.08,0.04,0.02,0.01mL的量分别加到玻璃板上,在上述被检血清中,分别加入布氏平板凝集抗原0.03mL,用牙签或火柴棍混匀,5~6min后判定。牛0.02mL血清出现“ ”以上凝集为阳性,0.04mL…  相似文献   

15.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两病都属人畜共患病.针对隆阳区"两病"防治净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调查分析,对如何开展隆阳区"两病"监测工作谈几点粗浅的建议及对策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奶牛"两病"危害和防治净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为全面了解枣庄市市中区牛羊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流行情况,2015年6月份开展了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926份血清(牛816份,羊1110份)进行布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816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阳性羊4只;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  相似文献   

17.
称多县位于青南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 ,是以牧为主 ,农牧结合县 ,畜牧业是称多县的主要经济支柱 ,布鲁氏杆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 ,是人畜共患病 ,过去在称多县牛羊普遍感染率比较高 ,每年因母畜流产及畜产品减产造成严重危害。称多县根据省人民政府指示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及安排 ,以及根据称多县的疫病流行情况 ,认真研究分析 ,周密安排工作 ,于 1965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牛羊布病预防注苗工作 ,由于工作认真 ,免疫扎实 ,严格淘汰及扑杀病畜工作 ,经过几代业务人员的多年努力 ,称多县布病免疫效果非常显著 ,全县牛羊布病感…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是目前公认的结核病的判定手段之一,广泛用来检疫奶牛及羊的结核病。 随着我省牛、羊基地县的建立,集约化牛羊养殖已成规模,为保证牛羊的健康成长,更为了人们自身的健康,对牛羊进行结核病的检疫也势在必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抚顺市牛的常见疫病:牛结核病、牛布氏杆菌病、牛副结核病、牛泰勒焦虫病、牛羊片形吸虫病;羊的常见疾病:羊布氏杆菌病、羊链球菌病、羊脑脊髓丝虫病、羊鼻蝇蛆病、羊螨病,针对每种疫病归纳了其流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来保证牛羊群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加强牛羊病监测、诊断等技术性工作,提高牛羊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切实加深对牛羊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着力研究牛羊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基本规律,8月22日,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在北京发起并举办了"牛羊流行病防控技术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