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发蛋鸡多种肿瘤类型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发商品蛋鸡发生多种肿瘤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学观察。尸检10只病死鸡,其中髓细胞性白血病占8/10,表现肝脾明显肿大,被膜下可见弥散的灰白色结节,组织学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组织均见典型髓细胞样瘤细胞增生。其中5/10病例表现有其他类型肿瘤,包括血管瘤、纤维瘤、脂肪肉瘤。用ALV-J特异性引物H5/H7进行PCR确诊该鸡群感染了ALV-J。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正常犬脾脏超声消融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本试验对6只健康成年中华田园犬经体外实施脾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在消融后即刻(第0天)和第3、7、14、21、28天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评估消融灶的大小、形态、回声变化和边界,测量消融灶左右径和最大上下径。结果显示,在常规超声模式下,消融灶表现为高回声、等回声和低回声的混合回声结构,与正常组织的边界较模糊;在超声造影模式下,消融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一低回声结构。在消融后即刻和第3天,超声造影测量的消融灶左右径的中位数均明显大于常规超声的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消融后第7、14、21和28天,2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在消融后第3天测量的消融灶最大上下径均明显大于消融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消融灶最大上下径与消融后即刻相比均呈持续减小的趋势。结果表明,在犬脾脏超声消融效果评估以及消融后对消融灶变化的动态监测中,超声造影比常规超声更加敏感、更能准确真实的显示消融灶的位置和范围,但为简化检查过程、降低检查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犬急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10%乙酸按体重10 m L/kg对试验犬进行深部灌肠以建立犬急性结肠炎模型,并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结肠内窥镜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检查确诊。结果表明:试验犬建模后均出现精神变差、食欲废绝,排水样粪便并且次数较多的症状;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结肠壁增厚、分层不清,呈弥散性的低回声,肠腔变窄;结肠内窥镜检查可见降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表面有白色的伪膜,并有片状糜烂,伴有出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结肠黏膜结构不完整,黏膜层仅残存有少量的上皮细胞,肠隐窝减少甚至消失,杯状细胞明显减少,黏膜下层水肿、增厚,出现大量增生的小血管。说明10%乙酸按体重10 m L/kg采用深部灌肠的方法可以建立犬急性结肠炎模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犬脾脏肿瘤的诊断流程,提高其临床治愈率。一例5岁比熊犬3个月前出现呕吐、食欲不振、颈部淋巴结肿大但未确诊。经DR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脾脏明显肿大,脾下缘超过脐孔达盆腔,且有弥散性低回声暗区;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比容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剧烈升高;脂肪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初判该犬脾脏肿大。经宠主同意,对患犬进行脾脏摘除术,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患犬为脾脏淋巴瘤。患犬术后短时间内食欲增加,二便正常,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但最终于术后163 d死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猫伴发腹腔种植性转移的卵巢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1例15岁雌性家猫,因不食和腹围增大就诊。超声检查显示,左肾尾侧可见一大小约4.27cm×2.63cm的肿物。开腹探查,可见大网膜、肠壁及胃壁弥散性分布大量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左侧卵巢明显增大,表面形成坚实或柔软的结节。对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卵巢恶性颗粒细胞瘤。本文提供该病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希望对该肿瘤的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猫伴发腹腔种植性转移的卵巢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1例15岁雌性家猫,因不食和腹围增大就诊。超声检查显示,左肾尾侧可见一大小约4.27 cm×2.63 cm的肿物。开腹探查,可见大网膜、肠壁及胃壁弥散性分布大量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左侧卵巢明显增大,表面形成坚实或柔软的结节。对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卵巢恶性颗粒细胞瘤。本文提供该病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希望对该肿瘤的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固始鸡和固始鸡胚胎免疫器官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和发育分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胚胎时期,胸腺内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低,表现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和不成熟的胸腺细胞均较少;出壳后,固始鸡胸腺内成熟T淋巴细胞增多,占胸腺细胞的30%左右,但大部分仍是未成熟的胸腺细胞.(2)脾脏内T淋巴细胞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占淋巴细胞的60%左右.胚胎时期脾脏内CD3~+水平低,出壳后2周已达脾脏内正常水平(60%左右).(3)法氏囊内有少量的成熟T淋巴细胞(10%左右).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在固始鸡胸腺内增殖分化和成熟,脾脏和法氏囊内的成熟T淋巴细胞均来源于胸腺.  相似文献   

8.
1只名叫pipi的8岁家养橘猫就诊前一段时间精神状态差,食欲减退,不愿活动,牙龈、耳朵内侧皮肤、眼结膜黄染。为了对该猫所患疾病进行诊治,进行了血常规、血液生化、B超、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患猫白细胞升高,提示有炎性反应;血液生化结果显示患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到正常参考值2倍以上,总胆红素升高,提示肝脏细胞代谢紊乱;B超结果显示患猫肝脏弥散性强回声和超声波束衰减,提示存在肝脏问题;肝组织样本经diff-quik染色后,镜检可见肝细胞因胞浆被大小不一的清亮空泡占据而膨大,细胞核被挤在一边,肝细胞难以辨认,这种细胞形态变化提示猫脂肪肝。根据主诉、临床检查,综合上述检查结果,患猫被确诊为猫脂肪肝。后续通过采取输液、输血和相应药物治疗措施,并辅以饲喂皇家猫奶糕罐头和巅峰鸡肉配方猫罐头,患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对患犬进行临床基础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患犬腹部触诊时紧张、疼痛反应明显,阴门处有腥臭味脓性分泌物;血小板数和血小板压积稍高,其余指标均正常;血尿素氮稍高,碱性磷酸酶较高,其余指标均正常;患犬腹部超声检查子宫角增大,子宫腔出现低回声,子宫内存在液性暗区;据此诊断该犬患有子宫蓄脓。确定利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通过摘除卵巢和子宫进行手术治疗。患犬术后10d痊愈出院,1个月回访时彻底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笔者针对1例猫脾脏增生病例,采用X射线检查、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诊断等检测方法,结合文献对其进行确诊。结果表明:该增生组织呈结节状生长,局部有黏液样变性,增生细胞体积大、异型性明显,易见核分裂相,最终诊断为疑似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鉴于彻底剥离该肿物难度较大,采取将脾脏整体切除的方法治疗,以降低其对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发病机理。针对山东济宁某蛋种鸡场200日龄产蛋鸡的组织病料,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原与抗体,分离病毒,并对其进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病鸡群出现渐进消瘦、瘫痪和最后死亡现象,全群死亡率达10%左右。病鸡的肝、脾等内脏器官明显肿大,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其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胞质含红色嗜酸性颗粒的骨髓样细胞瘤细胞增生,也发现间质中淋巴细胞和成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同时在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均看到病毒颗粒,有囊膜,直径约100nm。病料中p27抗原和血清中抗体均呈阳性,并分离到ALV-J。以上结果提示该蛋种鸡群发生的肿瘤病是由ALV-J引起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禽白血病病例在蛋鸡中确诊,预示着我国蛋鸡业面临新的威胁,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犬脾脏肿瘤和子宫蓄脓均为中老年犬罹患的疾病,常单独发生,二者早期临床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通过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本病例患犬经影像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脾脏肿瘤并发子宫蓄脓,经手术摘除脾脏、卵巢和子宫,患犬获得康复。  相似文献   

13.
经过对北京地区15家动物医院的猫皮肤病临床病例进行临床病变初诊、伍德氏灯检查、被毛皮屑采样镜检,获得疑似猫癣菌病病例样本892例,采用SDA、DTM及PDA培养基分离培养,892例病例样本均检出猫癣菌,检出率为100%。在检出的猫癣菌中,犬小孢子菌检出率最高(53.70%),其次为石膏样小孢子菌(14.13%);夏秋两季发病率(分别为41.91%、35.02%)明显高于春冬两季(分别为10.07%、13.00%),而在夏秋两季中又以8月、9月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1.07%、18.55%);患病年龄以1岁龄以内幼龄猫发病率最高(48.88%),其次是7岁龄以上老龄猫(39.13%);病变部位以四肢及指(趾)部最高(28.70%),其次是背部(24.55%);雌雄患病比例基本持平(雄性为47.08%,雌性为52.92%)。提示北京地区猫癣菌病病原菌以犬小孢子菌为主,以8、9月份发病率最高,发病部位以四肢及趾部最高,1岁龄以内的幼年猫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和分析犬慢性肾脏衰竭发病规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宠物医院收集30例犬慢性肾脏衰竭病例,对其品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饮食习惯、血液相关指标、影像学检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杂种犬占了总病例数的37%,远远高于其他品种病犬;调查中患犬年龄为2~13岁大小不等,平均年龄7.53岁,以7~9岁病例数最多,占所有患犬的53%,其中17例患犬(57.0%)为公犬,13例(43.0%)为母犬;发病时间以春、夏为主;患犬多以自制食物为主,自制食物多为肉类;患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尿素氮、肌酐、磷增高明显,钠离子、钾离子整体呈下降趋势;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犬肾脏体积变大、变小或正常,肾组织回声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州市增城区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课题组收集了该地区2016年1~12月多家宠物医院有效病例共计392例,对患犬发病规律及特点、病原类型等进行统计。结果:不同年龄犬只发病率差异很大,8月龄以下幼犬发病率较高,占调查病例的46.2%,成年犬只发病率相对较低;雄性犬只发病率为57.4%,略高于雌性犬(42.6%);夏季犬只发病率为44.4%,秋季和春季发病率分别为27.3%和23.0%,冬季发病率最低,仅占8.9%;发病率和品种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统计的病例中阿拉斯加犬发病率最高,占18.4%,贵宾犬和哈士奇犬次之,分别占15.3%和14.3%,中华田园犬的发病率最低,仅占1%;病变部位中腹部发生率最高,为20.7%,颈部、背部次之,分别占19.6%和18.9%,面部、耳朵、四肢和尾部感染病例较少,依次为8.9%、7.4%、6.9%和6.6%;犬小孢子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总病例的41.3%,石膏样小孢子菌次之,占26.3%,马拉色菌感染的病例数最少,仅占12.8%。表明该病的发生特点是幼犬发生率高于成年犬;雄犬发生率高于雌犬;夏季发病率最高;阿拉斯加犬只发病率最高;腹部发生率最高;犬小孢子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将从黑龙江省某貂场分离的水貂β溶血性链球菌菌株(简称 MSZ 菌株)培养后,用0.5%甲醛灭活,加入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作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的高免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提取免疫球蛋白(IgG),标记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制成兔抗水貂链球菌荧光抗体(FA)。用以检测20例人工感染水貂。脾脏的检出率为100%(20/20),肝脏和心脏检出率为55%(11/20);检测10例自然病例,脾脏、肝脏和心脏检出率均为100%(10/10);它们的肺脏和胃的检出率均较低。试验表明,脾脏可作为本法检测的首选器官,可在2小时内报告病原学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634例临床患犬的红细胞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RDW-S和RDW-C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634只临床患犬中有29.81%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轻度贫血病例占16.72%,中度贫血病例占7.41%,重度贫血病例占4.73%,极重度贫血病例占0.95%。189例贫血患犬中,大红细胞性贫血病例占14.81%(其中均一性贫血病例占10.58%,非均一性贫血病例占4.23%),正常红细胞性贫血病例占62.96%(其中均一性贫血病例占59.79%,非均一性贫血病例占3.17%,),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病例占22.22%(其中均一性贫血病例占15.34%,非均一性贫血病例占6.88%)。  相似文献   

18.
骨髓瘤是造血组织的肿瘤之一,多见于骨髓,在骨髓呈多发性的结节状或弥漫性的增生。此外也可看到脾脏、肝脏、淋巴结等器官伴同骨髓同时发生骨髓瘤;或者单独的呈异位性的发生。骨髓瘤在家畜一般较为少见,在脾脏单独发生则更属少见。著者于剖检中遇到骡脾脏发生结节状的骨髓瘤一例,特报告如下,以供参考。脾脏的眼观所见脾胜大小为38×25×3.5厘米。脾脏表面、内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仪征某鸡场饲养的200日龄种鸡发生的内脏型马立克氏病(MD)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肉眼所见以心脏、肾脏、卵巢出现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肺脏、肝脏和脾脏出现弥漫性白色肉变病变,腺胃肿大如球状为主要特征。显微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出现肉眼病变的各脏器的肿瘤细胞弥散性浸润,由大小不一、着色不均、有多级核分裂相的多形态淋巴样细胞构成,未见有肉眼病变的肌胃也出现肿瘤细胞浸润,少数器官如腺胃、卵巢还出现嗜异性白细胞浸润,其他脏器均无明显显微病变。组织器官的正常组织结构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以肝脏、脾脏和肾脏为严重。结合实验室病原分离和MD抗体检测结果,确诊本病为内脏型马立克氏病自然感染,为临床上MD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388份病死鸡的肝脏、脾脏等病料,分离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28株。对28株大肠杆菌用11种O因子血清进行鉴定,其中15株为O78,占53.57%,10株为O1,占35.71%,表明O1、O78是我省鸡源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表明,12种抗菌药物中对大肠杆菌敏感性最强的是阿米卡星和头孢唑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