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狼尾草属11个品种(品系)12份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发现7个引物共扩增出8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0条,多态位点达73.2%,表明在这11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SPSS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原品种杂交狼尾草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为0.033,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也仅为0.067,从而为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之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也发现象草新品系与摩特矮象草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0.033)。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标记分析狼尾草属牧草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8个品种(品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个引物共扩增出169条带,其中111条带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65.7%,表明在这8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从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象草、象草新品系、矮象草、N51、王草和桂牧1号作为一个谱系群的bootstrap值为73%,反映了它们之间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同时发现,杂交狼尾草与其他7个草种间存在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表明Pennisetum americanum遗传成分的多少及有无在这8个品种(品系)间遗传关系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对于其他6个草种,象草新品系与矮象草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0.130),从而为象草新品系与矮象草之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
42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强  师尚礼 《草业科学》2015,32(3):372-381
为了补充现有苜蓿(Medicago sativ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信息,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份野生紫花苜蓿种质和41份栽培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5对引物在供试苜蓿材料中共获得231条扩增带,其中163条具有多态性。引物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71.55%、0.210 0和0.326 3。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641~0.913,平均为0.791,栽培品种间的平均相似系数相对较大,野生种质资源与栽培品种间的平均相似系数相对较小。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0.778处可聚为五大类,单独聚为类的陇东野生紫花苜蓿、CW 200和CW 787都表现出了与其他材料间较远的亲缘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图,可把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其中第Ⅰ、Ⅱ类与第Ⅲ、Ⅳ类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综上,供试苜蓿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种质资源表现出了相对独立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潮汕地区所收集的17份余甘子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研究。利用7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0条可重复条带,多态性条带有5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0%,分析揭示供试品种(系)的观察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1.8000、1.4700、0.2703、0.4047;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5714-0.9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43。结果表明试验的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亲缘关系鉴定结果与根据样品来源、农艺性状及形态特征划分类别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应用RAPD分子标记探讨拟鹅观草属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8种1亚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7种植物.35个引物产生的344条DNA扩增片段中,328条(95.35%)具有多态性,利用344个RAPD标记,在NTSYS软件中,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物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R. elytrigioides、 R. alashanica和R. magnicaespes与拟鹅观草属的物种聚类在一起,表明它们与拟鹅观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鹅观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远;3)RAPD分子标记可以将拟鹅观草属的物种分开,而且形态相似,地理分布相同或相近的物种聚类在一起;4)RAPD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RAPD技术能为拟鹅观草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DNA水平上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ISSR标记的早熟禾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桂琴  刘欢  刘美 《草地学报》2011,19(5):781-78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早熟禾属(Poa L.)6种共31份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不同早熟禾种质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早熟禾资源的保护、品种选育和分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早熟禾属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1条清晰谱带,平均多态性比率(PPB)为97.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23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6137;31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146~0.9512;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将31份种质材料分为6个大类群,其中高山早熟禾(Poa alpigena L.)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分化最大,单独聚为一类,7个美国的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聚为一类,聚类结果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本研究探讨了早熟禾属种质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狼尾草属菌草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试验采用ISSR标记方法,测定了18份狼尾草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获得256条清晰可辨的总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232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3.65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0.6%;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43~0.875,变幅为0.332,说明供试材料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GS=0.655时18份供试材料聚为三类,主坐标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在GS=0.655时类似。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分类学,细胞学和RAPD分子标记对云南德宏地区逸生狼尾草(Pennisefum Rich.sp.)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逸生狼尾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经同工酶及RAPD分析,逸生狼尾草与矮象草(P.purpureum Schum.cv.Mott)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王草(P.americanum×P.typhoideum)的遗传距离较远,说明逸生狼尾草在分类上属象草,而非当地多年称谓的"狼尾草"。  相似文献   

9.
杨宁  陈锡莲  高新彦  史万斌  刘效瑞 《草业科学》2012,29(12):1883-1886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新选育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8个品系和2个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4条引物共扩增出15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6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46.4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771 9~0.964 9,说明甘肃省主栽党参品种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党参品种DS6与所有其他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最远,可单独聚为一类;DS3与DS8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相似系数为0.964 9。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Zoysia Willd.)5种、1变种共96份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82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72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6.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0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04。(2)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9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5922~0.9362,平均为0.7811,在不同种之间,结缕草(Z.japonica Steud.)与中华结缕草(Z.sinica Hance.)、沟叶结缕草(Z.matrella(L.)Merr.)与细叶结缕草(Z.tenuifloia Willd.ex Trin.)中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大穗结缕草(Z.macrostachya Franch.)Z010、长花结缕草(Z.sinica var.nipponica)Z122与其它结缕草的遗传相似系数均相对较低。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GS分别为0.5922~0.9362,0.6879~0.9078和0.6738~0.8582。(3)通过分子系统聚类法,将96份种源分为6个大类群,其中第一大类主要包括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少量沟叶结缕草,占所有材料的90.6%。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聚成一小类,大穗结缕草Z010、长花结缕草Z122、沟叶结缕草(Z.matrella)Z095和结缕草(Z.japonica)Z115聚为一类。从亚群来看,基本上结缕草与中华结缕草交叉相聚,沟叶结缕草与细叶结缕草交叉相聚,沟叶结缕草与结缕草、中华结缕草也有交叉聚类现象。本研究明确了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质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部分种质的种类归属,还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巨峰系葡萄种质的遗传关系,利用iPBS标记对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应用人工绘制品种鉴别示意图法(%20MCID法)建立品种鉴定图(CID)%20。筛选出13个引物对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多态性比率为72.79%。各引物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7206、1.2971、0.1874和0.2972。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618~0.9485之间,变幅为0.2867。上述结果表明: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利用UPGMA构建24个巨峰系葡萄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可将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分为2组,其中第Ⅰ组有22个品种,均为欧美杂交种;第Ⅱ组有2个品种,分别为山欧杂种和欧亚种。利用5条引物扩增的多态性谱带构建了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的CID图,利用此CID图可以找出区分任意2个品种的引物,为巨峰系葡萄品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分类学及细胞学、同工酶及RAPD分子标记对云南德宏地区逸生狼尾草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德宏地区逸生狼尾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逸生狼尾草与矮象草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王草的遗传距离较远,说明云南德宏地区逸生狼尾草在分类上属象草,而非当地多年称渭的"狼尾草".  相似文献   

13.
用RAPD标记分析高羊茅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从国外引进的15个高羊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它们共扩增出85条DNA带,其中59条为多态性带,占69.4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4.92条;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出的不同品种间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较大,为0.373~0.932;根据得到的遗传相似性矩阵进行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分析,建立高羊茅品种的分子系统树状图;以相似系数0.68为标准,可将所有品种分为3类,品种翠丽和贝克各自聚为一类,其余13个品种聚成一类。  相似文献   

14.
玉蜀黍属物种间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36个RAPD引物对玉蜀黍属大刍草和玉米种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共得到5 3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 500条。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种质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幅为0.585~0.809,相同种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67~0.809,而种间或亚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585~0.745,表明利用RAPD技术能准确地揭示出玉米与大刍草种间的遗传关系。聚类结果表明,玉蜀黍属内所有大刍草和玉米可分类为繁茂亚属和玉蜀黍亚属,繁茂亚属包括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繁茂类玉米种和尼加拉瓜类玉米种;玉蜀黍亚属包括小颖类玉米亚种、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和玉米。运用RAPD技术证实在玉蜀黍属中尼加拉瓜类玉米种与繁茂类玉米种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5.
四川5个山(绵)羊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参阅文献挑选 80个随机引物 ,从中筛选出 3 0个重复性好的引物 ,对四川黑山羊、南江黄羊、北川白山羊、成都麻羊 4个山羊品种和藏绵羊进行RAPD分析 ,并进一步对 1 3只南江黄羊个体 ,1 8只黑山羊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用Nei氏公式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 :黑山羊与南江黄羊的遗传距离最小 ,亲缘关系较近 ;藏绵羊与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都很大 ,亲缘关系远 ;RAPD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用于山羊品种之间遗传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12,21(4):116-12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42个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及6个裸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44 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1%。由Nei’s指数(h)估测,应试皮燕麦、裸燕麦品种平均变异分别为0.203 6和0.201 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估计值为0.325 9和0.305 8;48个燕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3 3~0.941 7,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 0.060 1~0.539 0。结果表明燕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皮燕麦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裸燕麦。根据ISSR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48 份燕麦材料分为五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大致聚在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皮燕麦与裸燕麦在遗传相似度0.66处被明显分为2类,与形态学及其他标记分类结果一致,由ISSR揭示的品种间遗传关系与品种实际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摘 要:分析全球各地主要栽培的杧果品种,明确各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杧果的培育、保护与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应用CDD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5个杧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遗传多样性信息数据,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2条CDDP引物和12对SRA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得到263条和24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72条和110条,多态性比率(PPB)分别为95.4545%和94.6094,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1.5913和1.6217,Nei''s 基因多样性(H)分别为0.3247和0.2408,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55和0.46,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分别为0.60和0.59,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64~0.96和0.64~0.92,CDDP结合SRAP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2~0.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0和0.78,CDDP结合SRAP标记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8,CDDP标记、SRAP标记以及CDDP结合SRAP标记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095、0.6947以及0.6850处可以将35个杧果品种分别分为3类、3类和5类,结果表明两种标记结合分析能够更加细腻地解释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划分结果与杧果原产地无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太空搭载‘热研2号’柱花草后代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Aubl.) Sw.)种子为材料,经过5年地面种植和选择,获得26个变异株系。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6个变异株系和2个对照‘热研2号’与‘热研5号’柱花草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53条为多态性带,占68.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4.8条;采用Nei72方法计算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其变化范围为0.056~0.509;利用NTSYS软件进行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分析,建立‘热研2号’柱花草太空育种后代材料间的分子系统树状图;并以相似系数0.77为标准,将28份材料分为5类。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和开发地方品种猪的遗传资源,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分析皖北猪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试验方案采用L(35)正交法,优化RAPD反应条件;筛选7条特异引物对皖北猪进行RAPD分析,计算带谱相似率、平均杂合度和遗传相似度,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皖北猪RAPD反应体系为Mg2+浓度3 mmol/L,Taq酶1.50 U,dNTPs浓度0.40 mmol/L,引物浓度0.50μmol/L,模板浓度1 mg/L。皖北猪群处于亲缘关系不清的遗传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DNA提取方法及RAPD反应体系进行探讨,建立了适应偃麦草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及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Jaccard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判定32份偃麦草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改良常规CTAB法,即对样品先进行洗涤并提高CTAB含量到3%可提高偃麦草DNA的提取质量。(2)对100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共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以此对32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64条带,多态性条带为93.7%。(3)以遗传相似系数为依据,对32份偃麦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373处可将供试偃麦草种质资源划分为5大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