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人面桃、F1-6、朱粉垂枝、红叶桃、美国花桃及粉花重瓣桃等6个品种观赏桃在甘肃陇南地区做引种栽培试验和盆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易栽培,集观花、观果、观叶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可作为优质观赏桃品种在该地区大力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李瑾  董淑英  崔潇  李梅 《北方园艺》2018,(1):190-192
我国的桃栽培历史悠久,桃品种一直采用实生砧木嫁接繁殖。为了解决实生砧木后代分离的缺点,生产中往往采用组织培养和扦插技术繁殖砧木。扦插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整齐度较好的苗木,同时又能保持品种原有的优良特性。该标准规定了桃砧木扦插育苗的适用品种、适用基质、扦插技术、扦插苗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扦插苗移栽技术等,可为山东省桃砧木生产的规范化和优质化提供参考,以期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设施桃树延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寒地区发展设施桃树延迟栽培,能达到桃果品淡季供应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在新疆高寒地区设施内进行晚熟桃品种的引种和示范,对设施桃树延迟栽培的园址选择、设施条件、科学选择品种、树形及定植密度、定植管理、结果期延后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为种植户在设施桃树延迟栽培管理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桃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育成的一个晚熟桃新品种,2000年4月引入迁安市阎家店乡。采用中干整形技术,经过5年的栽培试验,取得了1年栽植半成苗,2年结果收回建园投资,3年667 m2产量2300 kg的效果。该品种易高产,果实耐储运、口味好、价格高,这种栽培方法整形技术简单,不仅能够迅速提高产量,而且有利于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5.
本大提出了肥城地区桃的主要品种组成,并对其代表品种——“肥桃”的主要丰产性状进行了初步探讨。阐明了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性状形成三者的相互关系。总结了当地栽培肥桃的主要技术特点。最后,关于肥桃的异地栽培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园艺站从 1986年开始与日本国冈山县立农业试验场开展以桃为主的果树技术合作交流 ,先后从该农业试验场引进日本桃优良品种 4 0多个。经多年多点试验观察 ,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国桃产区栽培的果个大、糖度高、品质优、外观美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 ,现将部分优质品种在西安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栽培的晚熟桃品种以燕红为主,该品种虽果个较大,风味较甜,但果实着色较暗,易裂果,果实硬度小,影响其商品价值。为筛选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展的晚熟桃优良品种,我们开展了晚熟桃品种的引进和筛选研究,1999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通过大久保实生选种培育出的晚熟桃新品种秦王。经6年试栽、观察研究,秦王在河北省中南部表现出果个大、着色鲜艳、外观美、品质极佳、不裂果、栽培管理容易,是一个优良、晚熟、耐贮运鲜食桃品种,适合在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余群英 《北方园艺》2011,(15):92-93
"陇蜜9号"桃是甘肃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近年选育的优质中熟鲜食桃新品种,该品种在甘肃省大部分桃产区栽培主要表现为丰产、大果,果实近全红,果实品质优,中熟、耐贮运,适应性和抗逆性均较强.目前已在甘肃省内白银、兰州、平凉、天水等地的灌区和旱地广泛栽培.近年来,通过对"陇蜜9号"桃在甘肃省各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栽培管理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逐步总结出该品种的一套栽培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云南保山盆地是桃栽培适宜区,桃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由于地处西南边陲和云南桃栽培适宜区的最西面,发展优质桃果生产,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市场供应,而且还可就近销往德宏、怒江等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及邻国缅甸。胭脂桃为近年本地发掘的早熟优质大果品种,因果面和果肉着色特性而得名。至2003年末,全市胭脂桃种植面积达35hm^2。笔者根据多年来对该品种进行的观察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桃叶橙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叶橙是我国三大地方良种之一。该品种有甜、香、脆的独特品质,但由于受气候环境条件限制,只有秭归县大面积栽培。目前全县桃叶橙栽培面积300hm2,年产量5000t。该品种曾多次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或名优产品称号,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近几年来,其品质逐年退化,商品率下降,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已严重影响其发展和库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区域规模性栽培,有核品种的混栽导致品质下降,二是栽培管理没有跟上。因此为保护和发展该品种、提高其 品质,我们在桃叶橙原产地屈原镇龙马溪村进…  相似文献   

11.
‘熊岳长绿’苦瓜是以广东农家品种‘长身苦瓜’变异植株选育的自交系为母本,以日本的‘大圆锥’苦瓜选育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交组合,具有极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状好,以及适应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等特点.2012年3月13日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熊岳长绿’苦瓜,是辽宁省唯一自主选育生产上应用的苦瓜1代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源现有桃花品种25个,具有花期较早、花期较长、花色淡雅、色调柔和、花型活泼等特点。其中,‘春蕾’、‘单二乔’、‘碗寿粉’为首次报道品种;‘单红’、‘单二乔’雌蕊败育,需冷量极低,流胶病抗性强,具有稳定的秋花特性,是早花、抗流胶病品种选育的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13.
鲜树枝人工速栽木耳,为目前段木栽培木耳的最新方法。特点是改段木为鲜树枝栽培;改砍穴接种为树皮割线道撒种;改露堆发菌为袋装发菌;改喷水调湿为开启袋口控湿。发菌快,出耳芽多,种后60~70天可出耳,产量比段木人工栽培最高产(11kg/棚)高7~252%,最佳棚产(38.75kg)可获纯利1037.5元。山区、丘陵、平原和城市都可采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妃子笑’荔枝长势壮旺、成花易、结果难的问题,运用科学耕种和管理方法,经过多年栽培实践研究,总结出培养健壮结果母枝、控梢促花、培养短壮花穗、保花保果等一套适用于生产实际的栽培技术,确保‘妃子笑’荔枝获得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山葡萄‘双红’、‘双优’在戈壁滩上栽培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我国西部栽培的‘双红’和‘双优’两个山葡萄品种不埋土能正常越冬,调查、测定和分析这两个山葡萄品种在冬季寒冷、冬春又极干旱的西部戈壁滩上栽培的生产表现。两个山葡萄品种根系耐低温能力比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强,枝条保水能力更强,因此,在干旱荒漠的戈壁石砾地上不埋土能安全越冬和抗御春日多风和干旱。一年生枝条长势好,花芽能正常形成,但在开花季节花序干枯和脱落现象严重。‘双红’、‘双优’山葡萄表现生产性能差、果穗少、果穗小、穗重轻、果粒小,故产量低,仅为原产地的1/3,但其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高出3.9~4.6个百分点。为使‘双红’、‘双优’在河西戈壁滩上栽培,既不埋土又有较高的产量,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极晚熟桃新品种‘秋红晚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祥  李淑芝 《园艺学报》2007,34(4):1064-1064
 ‘秋红晚蜜’是从地方桃优异资源中选出的极晚熟新品种。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中下旬。果个大, 平均单果质量280 g, 果面鲜红。自花结实率高, 丰产稳产, 耐贮运性和抗细菌性穿孔病能力强于其它极晚熟品种, 特别是克服了目前生产上晚熟品种抗寒性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张烨  高贵如  安哲 《北方园艺》2007,(10):35-37
晚熟桃优良品种"秋红蜜"是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在唐山市桃树栽培区普查中从地方优异晚熟桃品种资源中通过调查与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的优质、丰产、抗性强、适应性广、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前后成熟的晚熟桃优良新品种.并在2006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秋红蜜,进入应用推广阶段.  相似文献   

18.
 春甘蓝新品种‘春早’,早熟,冬性强,植株开展度60 cm,株高32 cm,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缘微翻,叶球牛心形,球形指数1.1,叶球肉质脆嫩,单球质量1.2 kg,产量约48 000 kg · hm-2。适合在江苏、浙江、河南、江西、贵州、重庆、湖北等地作露地越冬春甘蓝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140 d。  相似文献   

19.
黔白1号大白菜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白 1号由自交不亲和系g91 2 4 3 17 9和f91 2 8 11 6 7配制而成 ,两个自交不亲和系分别来自‘青庆’和‘河头早’。黔白 1号生育期约 82d(天 ) ,株高 4 2cm ,株幅 60cm ,外叶深绿 ,叶帮绿白 ,叶面皱缩无毛 ,叶球高筒形 ,球形指数 2 .5 2 ,叶帮比 0 .798,净菜率 72 % ,单球质量 1.2kg,每 667m2 净菜产量为 4 0 0 0kg左右 ,品质优良 ,抗病性、适应性强 ,适宜贵州及相似气候地区秋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20.
宁夏盐池油桃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首次进行设施油桃栽培,定植第2年产量达到1 500 kg/棚(560 m2),第3年产量为2500 kg/棚(560 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就该地区设施油桃栽培技术试验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