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方斑东风螺亲螺日摄食率5—8%,亲螺夜间产卵,具卵囊,每个卵囊含卵约1千粒,以卵囊柄粘附于池底,呈悬浮状态。在水温28.0—29.0℃,盐度29的条件下,受精卵孵出卵囊的时间5—7d。浮游幼虫投喂角毛藻,孵化第13d开始出现变态的稚螺。浮游期壳长日均生长67.5um。池底铺沙培育稚螺,变态15d的稚螺,壳长可达3mm。  相似文献   

3.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俗称花螺。肉肥味美,生长速度快,市场价格高。近几年,自然资源锐减,因此加强方斑东风螺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对推动群众性养殖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单胞藻作为饵料在贝类育苗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单胞藻培养的好坏成为贝类育苗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出纯度高、密度大、细菌少、生长鲜嫩的藻类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出苗的质量和数量。笔者在1995年7月至2004年8月在威海市渔政处海珍品试验站和海南省水产研究所从事培育贝类单胞藻的培养,下面谈谈实践结果和个人体会,以供技术人员参考和交流。贝类育苗中,常用的单胞藻有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金藻、扁毛藻、小球藻、微球藻等。一、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都属硅藻门。角毛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方斑东风螺从亲螺选购、暂养、浮游幼虫培育、幼稚螺培育、东风螺工厂化养殖、育苗养殖饲料的选择、人工诱导、东风螺异常脱壳等生产操作技术和问题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高产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amarck)属腹足纲、新腹足目、娥螺科,是热带、亚热带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它生长速度快、肉质味道鲜美,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海水养殖品种。但过度捕劳使方斑东风螺的自然资源大大减少,需要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人工养殖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笔者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和2003年在湛江海洋大学覃斗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取得了出苗量1.3万只/m^2的好成绩,现将试验的技术措施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种繁育技术和成螺养殖技术,目前方斑东方螺成螺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对虾高位池养殖、自然海区砂滩养殖、海区沉箱养殖、鲍笼养殖等;另外,还探讨了方斑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对策,认为应以预防为主,采用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鉴于方斑东风螺市场消费潜力大、养殖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其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8.
方斑东风螺又名香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娥螺科,是热带、亚热带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是名贵贝类,其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现市场售价100~120元/kg,产品畅销国内外及港澳市场,供不应求,是创汇率高的鲜活海产品。因此,近几年来,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人工养殖东风螺日渐升温。在对虾养殖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下,许多养殖户开始尝试方斑东风螺与对虾混养。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林清海 《水产养殖》2012,33(5):23-24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处于热带、亚热带的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是在我国分布的几种东风螺中个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品种[1],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过度捕捞使方斑东风螺的自然资源大大减少,需要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人工养殖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笔者于2009年8月-2010年12月利用原有的露天鲍鱼育苗池进行了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探讨,以便为方斑东风螺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示范,增加养殖新品种和养殖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a(Lamarck)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其肉质鲜美,嫩脆爽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经济海产贝类。方斑东风螺以鱼、虾、贝肉为食,适于在沙质或沙泥质、石头缝等处生长。由于其生长快、抗病能力极强、存活率高,很适合海南省的沿海地区养殖。笔者进行了杂交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微流水木栅板网片铺砂养殖试验,经过135天的养殖,获得单产9.9kg/m^2。  相似文献   

11.
方斑东风螺在广东俗称“花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处于亚热带、热带的东南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方斑东风螺以其鲜美的肉质、爽滑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方斑东风螺的养殖业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笔者所在的东风螺养殖场近两年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将方斑东风螺的培育及养成技术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俗称香螺、花螺,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东南方沿海广泛发布,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海珍品和经济贝类,在海鲜市场上供不应求。由于多年的捕捞生产,海区资源日益枯竭,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开展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和有关单位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了有关养殖研究和开发工作,室内水泥池养殖生产作为方斑东风螺一种重要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a)因其独特的鲜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促成了方斑东风螺工厂化养殖的发展。近年来,笔者连续跟踪20多个方斑东风螺养殖场点的生产情况,并在5个条件比较好的养殖场点进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现将我们进行的方斑东风螺无公害工厂化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方斑东风螺(Babylona areolata)又称东风螺、花螺、香螺、白带螺,隶属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Buccinidae).体型为长卵形,螺旋部呈圆锥状,体螺层膨大,壳厚而坚实,壳面光滑,白色壳面具黄褐色的方形斑块,生活在水深7~30m的泥沙质海底,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南方沿海方斑东风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需要大量的苗种以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在方斑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中,由于幼虫摄饵量大,人工培养单胞藻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代用饵料的广泛应用,致使育苗水质恶化,纤毛虫大量繁殖,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外壳和面盘寄生大量纤毛虫,影响幼虫的活动和摄食,  相似文献   

16.
郑养福 《福建水产》2007,(2):48-48,51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a.)福建俗称旺螺.隶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方斑东风螺不但味道鲜美且价格好,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和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饵料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笔者通过对众多资料的研究发现,在方斑东风螺不同发育阶段,尤其是浮游幼体阶段培育所需的饵料需求,不同的专家实验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切实了解和解决方斑东风螺幼体生长,存活所需的饵料问题,笔者进行了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浮游幼体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方斑东风螺的产卵及幼贝培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广泛分布于泰国沿海区域。在我国东、南海沿海、台湾海峡、日本均有分布。其肉肥美可食,是泰国重要的商业性海洋资源。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自然资源衰减,捕获量日益下降,致使需求量和价格上升。5.0-6.scm壳长的东风螺回kg售价达10美元。这些因素将促使方斑东风螺养殖的兴起,而有关方斑东风螺的资料却极其有限。泰国水产工作者对方斑东风螺的产卵习性、幼贝培育进行了观察试验。本文根据他们的观察结果介绍方斑东风螺的产卵习性、幼贝发育以及不同底质和放养密度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a Link)是我国南方海产腹足纲的重要经济种类,分类上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方斑东风螺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我省闽南地区东风螺人工养殖还处在试验、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方格星虫幼体饵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种饵料投喂方格星虫幼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实验用的方格星虫幼体是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试验结果表明:9种海产单细胞藻类和面包酵母都是方格星虫幼体的良好饵料,其中以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投喂效果最好,星虫幼体日平均生长率达46~52μm,存活率达80%以上。饵料密度对星虫幼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明显。饵料密度过低,星虫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都较低;饵料密度过高时,虽然星虫生长率有所提高,但存活率明显下降。扁藻投喂密度以4000~6000cell ml、金藻、角毛藻密度以15000~20000cell ml为宜。初期幼体投喂金藻和角毛藻时,其生长率大于投喂扁藻的生长率;后期幼体投喂扁藻时,幼体生长率反而大于投喂金藻和角毛藻的生长率。因此,初期幼体宜投喂细胞较小的金藻和角毛藻,后期投喂扁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