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苹果属皱叶型植株实生后代倍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染色体计数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对皱叶型植株的13株实生后代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实生后代苗中出现皱叶和光叶2种类型,2种鉴定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实生后代中出现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其中8株光叶型全部为三倍体,5株皱叶类型中1株二倍体,3株三倍体和1株四倍体.这为丰富苹果无融合生殖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无融合生殖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苹果属植物染色体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染色体制片技术,对苹果属九个种的十七个不同类型以及三个未定种进行了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有3个种为二倍体,9个种(包括3个未定种)为多倍体。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种或类型都是多倍体,以三倍体为主的无融合生殖种或类型群体中有少数四倍体个体,说明其生殖特性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本研究还看到染色体在某一分裂期表现出异质染色区带特征,并以此对一些种或类型的染色体组构成进行了分析,证明野生苹果属多倍体,几乎都是远缘杂合体。  相似文献   

3.
以蒙古蒲公英为试材,通过去雄套袋以及石蜡切片法,对蒙古蒲公英胚胎学进行了研究,为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去雄套袋后结籽率为68.90%,初步判定蒙古蒲公英为兼性无融合生殖。蒙古蒲公英属于蓼型胚囊发育,四核时期,细胞核大小并不一致。成熟胚囊后,中央细胞和卵细胞发育不同步,卵细胞发育一般早于中央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明平邑甜茶的无融合生殖遗传与发育机制,【方法】以平邑甜茶与B9、M27、M9为亲本杂交,并筛选杂种实生苗;用去雄套袋法鉴定杂种的无融合生殖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杂种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获得种子3101粒,培育实生苗2 388株,从中筛选出杂种实生苗73株,其中58株开始开花结果。经无融合生殖率鉴定,有25株为84.00%~95.06%,8株为10.00%~48.00%,25株为0~5.00%;倍性鉴定表明,10株四倍体皆为无融合生殖型,4株二倍体皆为有性生殖型,三倍体植株中无融合生殖型加上中间型与有性生殖型数量比接近1∶1。【结论】验证了平邑甜茶的无融合生殖以显性单基因质量性状为主,也有数量性状效应;初步认为平邑甜茶无融合生殖核基因型为"Aaa"("A"代表无融合生殖基因,显性;"a"代表有性生殖基因,隐性);平邑甜茶胚囊多数情况下由未减数的2n=3x配子直接发育成与母株基因相同的胚,部分2n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2n+n=4x型后代,少量胚囊经减数分裂产生n=x、n=2x两种配子,无融合生殖基因随n=2x配子分离。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海棠变种平邑甜茶、泰山海棠与B9做杂交组合,培育实生苗1 477株,筛选杂种F1代96株。用去雄套袋法鉴定F1的无融合生殖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杂种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无融合生殖型率在80%以上的有40株,15%以下有40株,20%~50%之间有16株;25株四倍体皆为无融合生殖型,10株二倍体皆为有性生殖型,三倍体中无融合生殖型加上中间型与有性生殖型数量比接近1∶1。初步推测湖北海棠的无融合生殖基因型为"Aaa"("A"显性,无融合生殖;"a"隐性,有性生殖),以显性单基因质量性状为主,也有数量性状效应;胚囊多数情况下由未减数的2n=3x配子直接发育成与母株基因相同的胚,部分2n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2n+n=4x型后代,少量胚囊经减数分裂产生n=x、n=2x两种配子,无融合生殖基因随n=2x配子分离。  相似文献   

6.
以38 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在黄瓜盛果期进行毒死蜱农
药喷施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对黄瓜果实进行检测,以期对黄瓜主要种质资源毒死蜱的残留性进行评价。结
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果实中的毒死蜱残留量有较大差异,毒死蜱残留量平均值为0.795 mg·kg-1,变幅
为0.072~1.835 mg·kg-1,变异系数为0.549。不同生态类型和来源地的黄瓜种质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
有明显差异。筛选出果实中毒死蜱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0.1 mg·kg -1(GB2763-2005)的有1 份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马铃薯/玉米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筛选适宜与
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以4 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 和3∶2 两种马铃薯/玉米套
作 的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商品性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单个商品
薯质量、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商品薯率和商品薯质量占总薯质量的比率(商
品薯≥ 50 g)。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质量3∶2 行比套作极显著高于2∶2 行比套作,
单株商品薯数和商品薯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的差异随马铃薯品种而不同,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占
总薯质量的比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马铃薯生物产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块茎产量和商品薯
产量套作明显低于单作,2∶2 行比套作低于3∶2 行比套作。套作条件下费乌瑞它商品性较好,中薯5 号
商品性较差,鄂薯5 号、米拉中等。套作总产值的高低并不总与马铃薯的商品性成正向关系。套作总产值
高于单作玉米产值,但与单作马铃薯产值相比存在品种及套作行比间的差异。适合与玉米套作的品种与行
比依次为:费乌瑞它3∶2 行比、中薯5 号3∶2 行比、米拉3∶2 行比、费乌瑞它2∶2 行比。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植物与无融合生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叶海棠、湖北海棠等21份材料,进行花前套袋不授粉处理,观察其座果率(无融合生殖能力)。三叶海棠类不需要假受精,其座果率(无融合生殖能力)低于湖北海棠。10份材料可获得不同比例的有性杂种,是兼性无融合生殖种,四倍体植株此三倍体的座果率低。与无融合生殖相关的性状是没有花粉粒。  相似文献   

9.
以大白菜品种Chiifu 为试验材料, 采用RT-PCR 技术, 克隆了3 个硫甙合成关键基因
BrAOP2 基因的cDNA 序列(BrAOP2.1、BrAOP2.2、BrAOP2.3)。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BrAOP2.1
与BrAOP2.2 的同源性为78%,BrAOP2.1 与BrAOP2.3 的同源性为74%,BrAOP2.2 与BrAOP2.3 的同源
性为81%。通过32 份大白菜重测序数据分析了3 个BrAOP2 基因CD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与硫甙
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2 份大白菜中共检测到7 种硫甙,其中4-戊烯基硫甙(GBN)
含量和2-羟基-3-丁烯基硫甙(PRO)含量较高,分别占总硫甙含量的23.99% 和23.16%。在BrAOP2.1
基因编码区检测到5 个变异位点,在BrAOP2.2 基因编码区检测到7 个变异位点,在BrAOP2.3 基因编码
区仅检测到1 个变异位点。其中BrAOP2.1 基因的A1051G 变异位点与PRO 含量极显著相关,BrAOP2.2
基因的A560G、C753T、A790G 和T927C 变异位点与PRO 含量显著相关,BrAOP2.2 基因的G825A 位点
与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甙(4OH)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袋材料对袋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
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津优30 为试材,以玉米秸秆∶牛粪∶炉渣=3V∶1V∶1V 为栽培基质,分别采用
底部(透水、不透水)编织袋、无纺布和双色膜为4 种栽培袋材料,进行日光温室黄瓜营养基质袋式栽培
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袋材料对黄瓜植株生长、伤流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底部不透水
编织袋为栽培袋材料时,定值后40 d 及55 d 黄瓜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3 个处理,并且其植株地上部鲜质量、
地下部干质量、黄瓜伤流液中养分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3 个处理,果实可溶性蛋白、VC 含量都高于其他
处理。因此,底部不透水编织袋是适宜黄瓜袋培的栽培袋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橘红色花菜薹突变体11A-47 与黄色花菜薹联记特选34 号甜菜心杂交获得的F1,F2
BC1、BC1′ 群体为试材。将6 个世代的种子经4 ℃低温春化处理15 d 后调查子叶颜色,研究菜薹橘红色花
的遗传规律;同时,采用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进行分
析,鉴定菜薹橘红色花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or 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橘红色花菜薹11A-47 与黄色
花菜薹杂交F2 群体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3,χ2=1.938 9 < χ2
0.05=3.841;BC1′ 群体
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1,χ2=1.369 7 < χ20.05=3.841。说明菜薹的橘红色花为质量
性状,由1 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与控制大白菜橘红心球色
的基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
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 ℃,pH 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
为KNO3。菌核在10 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 ℃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 ℃为最适温度,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 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 ℃、10 min。  相似文献   

13.
淮蜜2 号是以W-32 为母 本,以X-zu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0
d(天),果实发育期28 d(天),植株长势较强,主蔓第1 雌花节位为第7~8 节,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
1.2,果皮绿色,覆深绿色狭齿带,皮厚5.7 mm 左右。果肉红色,肉质脆,汁多爽口,风味好,皮韧耐裂,
抗逆性 较强。单瓜质量约2.0 kg,每667 m 2 产量1 946 kg 左右,全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14.
小麦、燕麦残茬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瓜类连作土壤中掺入小麦、燕麦及其混合残茬(1∶1)对土壤酶活性
和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残茬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瓜类连作土壤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混合
残茬处理显著提高了瓜类连作土壤脱氢酶活性,燕麦残茬处理 显著提高了瓜类连作土壤脲酶活性。燕麦和
小麦残茬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黄瓜的株高、茎粗及单株鲜质量,混合残茬处理对黄瓜生长影响不大。在连作
土壤中掺入小麦和燕麦残茬后能够起到改善连作土壤生态环境,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当年采收的莼菜种子为材料,运用低温、激素、热水浸泡、不同发芽温度以及光照时间等
对莼菜种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低温处理对提高莼
菜种子发芽率有较好的效果,莼菜种子4 ℃水藏后用500 mg·L-1 GA3 溶液浸泡6 h+40 ℃水浸泡50 min
对打破莼菜种子休眠有较好的作用;发芽温度以25 ℃最好,20 ℃条件下种子发芽周期较长,30 ℃条件下
种子发芽孔处易滋生白毛腐烂;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发芽。  相似文献   

16.
对近十年内蒙古主产的6 800 份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状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内蒙古产地蔬菜主要以绿叶菜类、茄果类和瓜类为主,其产量占蔬菜产量的70%;随着2003 年以来蔬菜
检测数量的逐年增加,内蒙古产地蔬菜质量安全状态从快速下降期、规律波动期进入到了持续稳定阶段,
各种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差异化明显。其中占主产蔬菜55% 的茄果类蔬菜、瓜类和豆类蔬菜农药残留
超标率多年变幅低于2%,平均超标率为1.1%、1.6% 和3.1%,属于质量稳定型蔬菜;占主产蔬菜30% 的
绿叶菜类和白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虽呈年度降低趋势,但多年徘徊在7%~10%,属风险主体型蔬菜;
根菜类和甘蓝类蔬菜(占主产蔬菜15%)农药残留超标时间不可预见,超标率在某些年份大于5%,变幅
超过15 个百分点,这部分蔬菜为随机风险型蔬菜。超标的农药相对集中并表现出超标概率风险的种类间
差异。70% 的农药间歇性超标,超标概率低于5%;20% 的传统农药经常超标,超标概率大于30%。有机
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风险整体呈年度降低趋势,而一些新型含氮类农药、高效拟除虫菊酯类
农药残留超标风险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稻草复合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品种中杂106 为试验材料,以传统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作为对照, 研究不同配比的
稻草、稻壳和沙子作为番茄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复合基质符
合育苗基质的要求,且育出的番茄幼苗质量优于传统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其中T1(100% 稻草)、T2(稻
草∶稻壳=75V∶25V)的复合基质培育的番茄幼苗最好,生理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8.
2016~2017年以人工授粉作为对照,进行了三系配套辣椒制种壁蜂授粉试验。结果表明:三系配套辣椒制种壁蜂授粉时父母本的最佳配比为1∶3,父本、母本相间栽培。壁蜂在温室中的适应性较好,辣椒坐果率、单株结果数、种子千粒重及制种产量均高于人工授粉,并大幅度降低了制种成本,每个温室成本降低86.7%。壁蜂授粉技术的应用在三系辣椒制种中具有可行性,且制种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