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富安镇37个树中有36个树养蚕,养蚕户1.05万户,占总农户的58%,有新老桑园11985亩。占总耕地的12.8%。1984年跨入全省第一批500吨茧乡镇的行列,1988年产茧1075吨,1989年总产突破1500吨,亩产茧超150公斤,亩桑收入1640元,1990年蚕桑生产再上新水平,全年饲养蚕种55610张,比上年增加9918张,生产蚕茧1665吨,收购164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1%、9.3%。亩产茧159公斤,比上年增5.6%,亩桑收入1739.92元,比上年增加67.92元。  相似文献   

2.
<正> 提高村级蚕桑生产水平,对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提高村级蚕桑生产水平的途径,淮阴市蚕桑站1991年在沭阳县十字乡沟西村进行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沟西村有新老桑园420亩,1990年养蚕254张,亩产茧仅14.6公斤,亩产值仅141.6元,张产茧仅24.1公斤。1991年试点后,经一年努力,全年养蚕668张,亩产茧提高到60.5公斤,亩产值提高到628.2元,张产茧提高到38公斤。我们在试点工作时认为,沟西村干部素质较好,群众有栽桑养蚕积极性,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县是自治区15个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1989年全县有桑园4560亩,饲养蚕种1.6万张,产茧325吨,收购(即丝茧和原种茧)255吨。桑园比上年增加1960亩,养蚕种增加1倍,收购量增1.42倍,并出现有常乐平心、阳月、火星三个村公所年产茧超50吨;有莲北村新联队,火星村苫西头队,阳月村西头队三个生产队养蚕户均收入超4000元,人均收入近千元,有王瑞辉等19户养蚕收入超万元;有新联队大面积186.4亩亩产茧143.25公斤;有王瑞奎等7户亩桑产茧超200公斤,其中:王瑞奎种桑3.8亩,亩桑产茧234.4公斤。  相似文献   

4.
富安镇万亩桑园自1989年亩产茧突破150公斤以后,1990年亩产茧又有所提高,全镇10783亩桑园,收购蚕茧1645.5吨,亩产茧152.6公斤,平均亩产值1688.3元,他们坚持“科技兴蚕”的方向,不断吸收新技术,并把蚕桑理论和各项新技术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蚕茧优质高产的技术,促进了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其技术关键如下: 一、夏伐技术夏伐是桑树年生长周期的开始,夏伐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桑树在该生长周期内产叶量  相似文献   

5.
<正> 启东县大丰乡现有桑园1200多亩,1116个桑园承包户。1983年桑园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狠抓了对蚕桑生产的投入,促进了蚕茧持续高产。1984年来,连续三年亩产茧超过100公斤,亩产茧值近500元。这个乡蚕茧持续高产,除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蚕桑承包制以外,主要是在蚕桑生产中狠抓了以下三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正> 海安县沿口乡居湾村养蚕大户居子忠, 1989年承包的15.6亩桑田,养蚕47张,产茧2060.1公斤,平均张产茧43.8公斤,茧款收入23027.47元,张种产值489.94元,亩产茧132.06公斤,亩产值1476.12元。扣除化  相似文献   

7.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桑蚕基地县之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但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急剧蔓延,桑园面积由1985年的16238亩,下降到1988年的8262亩,蚕茧产量由1050吨下降到620吨,1988年亩产茧仅有75公斤。近几年,采取综合防治和快速更新相结合的措施,桑黄化型萎缩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蚕桑生产出现了反降为升的势头。全县桑园面积1991年达到22000亩,产茧1100吨,成龄桑园平均亩产茧增加到15公斤。一、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宁阳县自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桑苗建园,主要品种是湖桑32。八十年代初期,在城南  相似文献   

8.
七板村土地资源丰富,过去有养蚕的习惯。1980年以来,在重点户王云香同志带动下,有35户人家陆续种桑养蚕,到1987年,共种桑43.39亩。那年全村饲养144张蚕种,产茧5453.85公斤,总产值32214.39元,平均张种产茧37.9公斤,张种产值223.71元;亩产茧达125.7公斤,亩产值742.44元。(全区平均亩产茧55.6公斤,亩产值331.35元)。其中有5户亩产值突破了干元大关,有8户亩产茧突破了150公斤大关。最  相似文献   

9.
<正> 东台市富安镇九灶村有9个村民小组,501户,1503人,集体耕地面积2422亩,其中桑园面积466亩,占耕地面积的19.3%。1991年全村饲养春蚕种2401张,亩产茧161公斤,亩产值1771元,总产量75.2吨,全年平均张单产32.5公斤,产平产茧228  相似文献   

10.
<正> 陇县东风镇枣林寨村阎宏定,1984年在陇县桑园面积大下降的情况下,以每年400元承包了集体15.4亩桑园,承包期五年。五年来,共养蚕135张,总产茧3822.7公斤,总产值1393.81元,平均张产茧28.75公斤,张产值145.82元,亩产茧49,65公斤,亩产值251.86元,总支出8194元,纯收入11199.67元。其中1988年养蚕29张,产茧810.65公斤,产值7531.51元。成了蚕桑万元户。  相似文献   

11.
<正>1995年以来,由于茧丝绸产销形势的剧变,蚕桑生产急剧滑坡,陷入困境,导致桑田面积,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在这一片萧条的形势下,我市合沟镇蚕桑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转变机制入手.引导蚕农更新观念,稳定情绪,切实以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好的稳定与提高.全镇13500亩桑园,1996年共发种47700张,生产蚕茧1625吨,茧产值2150万元,平均亩桑发种3.53张,亩产茧120公斤,亩产值1600元.总结近年来蚕桑生产经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家6口人,都是大劳力,一九八三年承包大队林蚕场桑园15.6亩。全年养蚕51.5张,产茧3998.5斤,蚕茧收入7410.90元;亩产茧256.3斤,亩产值475.05元,人平交售蚕茧666.4斤,人平蚕茧收入1235.15元,另有3亩隙地,收黄豆1000斤,培养实生桑苗1.5万株,两项价值450元。全年合计毛收入7860.90元,扣除上交1700元,蚕桑开支  相似文献   

13.
<正> 吴堡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的贫困小县,有一定的蚕桑生产基础。19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6734亩,养蚕766张,产蚕茧24671公斤。之后,由于政策不稳定以及茧价较低,蚕桑生产转入低潮,1987年养蚕453张,产茧量仅15608公斤。1989年茧  相似文献   

14.
<正> 江苏省东台县三仓公社三仓大队地处黄海之滨,属滨海盐渍土地区,农作物以棉花和棉粮夹种为主。全大队六个生产队的集体耕地面积1,892亩,成林桑园面积68.9亩,占集体耕地面积3.6%(目前新老桑园面积已近100亩)。从1962年开始栽桑养蚕。二十年来,蚕茧产量持续上升。1966年亩产茧达到100斤,1970年增至200斤,1974年达300斤,到1979年达350斤。1981年共饲养蚕种476张,总产茧达267担,比历史最高的1980年增长12.4%,亩产茧达387.5斤(按68.9亩投产桑园计算)。全大队有4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亩产桑叶6,000  相似文献   

15.
<正> 茅东地区的行宫乡圩庄村现有桑田面积39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4%。从1982年冬到1984年春,在原来只有80亩稀植老桑的基础上,规划和拓植了亩栽1500株的密植丰产桑园318亩,由235户承包。1986年蚕茧产量达50吨,产值32.7万元,亩产茧126公斤,亩产值821.6元,人均产茧47.3公斤。1982年人均蚕茧收入308.49元,占总收入的50.4%。蚕桑生产已成为这个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拓植速成丰产桑园。以村基桑为主成方连片,亩栽1500株,统一放样、挖沟、  相似文献   

16.
<正> 桑叶是养蚕的基础,桑叶产量决定饲养量和产茧量。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涌现出不少蚕桑生产高产典型。石泉县力建村钟桂琴3.7亩桑园,1987年平均亩产茧197公斤,顺风村刘启秀1.5亩桑园,亩产叶达到2730公斤就是其代表,但大面积生产仍停留在低水平状态,1985年石泉县21000亩桑园,平均亩产茧26公斤,1986年提高到31.5公斤。安康地区260000亩桑园,  相似文献   

17.
<正>蒋家港村位于七都镇东首,北临太湖之滨,是一个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的村庄。蚕桑生产是蒋家港村的传统骨干副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村现有人口1794人,桑田418.4亩。1994年虽然受上年洪涝灾害和当年较长时间高温干旱的影响,但亩饲养量、亩产茧、亩产值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994年全村饲养蚕种1654张,全年总产茧达到70000公斤,亩产茧168公斤,亩产值3360元。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县1991年发蚕种312346张,比1990年增发20.3%,总产蚕茧7,035,636公斤,增长8.64%,平均单张产茧22.50公斤。全县蚕茧高产的回龙区平均单张产茧3l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茧高8.5公斤,扭转了低产局面。我们在回龙区蹬点认真调查总结了过去蚕茧产、质量低的原因,针对问题,依靠科技,在努力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19.
亩桑产茧量是蚕桑生产效益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量,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于1988~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着叶数量;改进施肥技术,促进桑叶生长:选栽桑树良种,提高产出效率;实行多次收获,提高全年产量;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桑叶损失和提高养蚕水平,确保叶茧转化等六条技术途径,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制订并推广了六项具体技术措施,使153400亩桑园亩产茧达到170.75公斤,比1987年提高22.3%。制订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丰富和充实了蚕茧实用高产技术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提供了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0.
<正> 千金公社是浙江省湖州市蚕桑生产的重点产区,有专业桑园(不间作其他作物的桑园)9348亩。近两年来,该社蚕茧连续获得丰收,平均每年增产蚕茧1188担,83年总产茧15190担,亩产茧162.5斤。三年来的蚕茧生产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