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3-215
根据博山国家气象站1966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博山区近50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博山区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以0.2℃/10年的倾向率上升,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也呈上升趋势,热量资源更加丰富。2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增加趋势,增长量仅为8.2 mm/10年。1981—1989年为持续欠水年,1993—1998年和2003—2005年是持续丰水年。1990年开始降水年际变化波动明显增大,年暴雨日数也有增多趋势。3年日照时数出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递减高达87.6 h/10年。1988—1994年和2002—2015年的年日照时数均低于50年平均值,1979年和2006年日照时数分别为近50年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灾难深重,奥运圆梦,举国欢腾,太空漫步,华人畅想.它既是灾难的一年,也是希望的一年,重生的一年,温暖的一年,更是最最感激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梁涛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4-19606,19687
利用1951~2009年锦州市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锦州市温度、降水、日照、风速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年锦州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平均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3.1倍,年日照时间与年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农家顾问》2012,(3):39
一般认为,种子的保存期限白菜子2年,黄瓜子3年,茄子子6年,辣椒子3年,西红柿子4年,豇豆子3年,萝卜子2年、芹菜子5年、芫荽种子3年。但种子的寿命与保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因保管条件不同种子寿命  相似文献   

5.
2012年海南香蕉产销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是近5年来海南香蕉产业发展较为艰难的一年,2011年的不景气在2012年继续蔓延,持续2年的香蕉价格低迷,将严重影响到2013年、  相似文献   

6.
2012年的生猪供应主要取决于2011年的母猪补栏情况,但由于2011年的母猪补栏只保持了半年左右的增长趋势,而且期间增幅明显小于2007年。因此,2012年的生猪供应将比2011年有所增加,但很难出现像2008年、2009年的增幅。猪价也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略有回落,  相似文献   

7.
潘忠义  钟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61-11761,11768
利用绥中县1956-2012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7年绥中的干旱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结果表明,在57年中,绥中共发生春旱27年,严重春旱15年;共发生伏旱30年,严重伏旱21年;共发生秋吊19年,严重秋吊12年;共发生春夏连旱14年,伏秋连旱13年,春旱、伏旱和秋吊同时出现的三季连旱8年。  相似文献   

8.
陈朝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83-11285,11390
应用1953~2009年历史资料,对玉门年最多风向变化进行分析,并对近57年玉门4次年最多风向异常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7年中,玉门年最多风向有51年为东风,有4年为西风,有2年为西风和东风出现频率一样多;年最多风向异常的4年是1961、1979、1987、1998年。年最多风向异常时,气象灾害严重。1961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为近60年来历史最少,1961年前后严重的旱灾使甘肃近半数农业人口严重缺粮,人口死亡剧增,到1961年末甘肃人口比1958年减少近百万。1979年是近57年中玉门年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987年6月11日的日降水量是近57年中玉门6月份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998年是近57年中玉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3,(8):32-33
图为2011年、2012年与2013年全国粳稻收购价格的走势比较,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与2012年的价格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和吻合,2013年第一季度的价格与上两年相比有一些提升,但幅度不大,均价在2920元/吨左右。从2011年及2012年价格走势的变化以及2013年一季度春耕备耕情况分析,预计2013年第二季度粳稻价格将出现提升,升至近3000元/吨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固原市原州区1951年~2008年降水与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文  张成军  范小明  杨青 《甘肃农业》2009,(9):26-28,32
分析了1951年~2008年固原市原州区58年降水、气温资料的年、季气候变化情况,结果为:原州区年降水量自1964年以后呈长期下降趋势;冬季降水自1961年后呈长期上升趋势,近10年春夏降水下降和秋冬降水上升的趋势明显。与降水不同,近几十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自1984年以后呈整体快速上升,冬季气温从1967年后持续上升,夏季气温从1976年后上升,春温和秋温自1987年上升。存在1967年、1976年、1984年、1987年四个关键变温年。原州区目前所处气候背景是相对的热千年、暖湿冬、暖干春、热干夏、暖湿秋波动阶段。  相似文献   

11.
前言 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农业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附蚕桑、渔业)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农田水利编已在1984年1期、1989年2期、1996年3期、2003年1期、2006年4期发表,本期发表的是2006年以后的资料.农作图编已在1989年2期、1997年1期、2003年3期、2006年4期发表,本期发表的是2006年以后的资料.家畜家禽编已在1984年2期至1990年1期以及1997年1期至1999年3期、2003年3期至2005年1期、2007年1期、2007年4期发表,本期发表的主要是2007年以后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舒城县1961—2010年逐日降水、气温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来舒城县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0年舒城县暴雨日数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最为集中的月份为6—8月,这段时间出现的暴雨日数约占全年的69%;(2)近50年舒城县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很大,并以0.067 d/10年的速率缓慢增加;(3)Morlet小波分析表明,1961—1979年存在7年振荡的主周期和3年振荡的次周期,1980—2000年存在12年振荡的主周期和4年振荡的次周期,2000年以后存在6年振荡的主周期和2年振荡的次周期;年际变化最强信号出现在1991年,年代际变化最强信号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4)M-K突变检验表明,近50年舒城县年暴雨日数总体是逐渐增加的,这与线性趋势分析的结果一致;1988—1990年和1991—1997年增加趋势显著,2008年发生突变,由之前的减少再次转为增加;(5)年暴雨日数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年平均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961—2010年莫旗地区冰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冰雹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莫旗地区冰雹日数为71 d,平均年降冰雹日数为1.4 d,年降冰雹日最多为6 d(1971年),而1969年、1977年、1979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2004年、2008年、2010年这15年无降雹记录,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莫旗地区的冰雹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无冰雹。14:00—17:00为冰雹高发时段,冰雹持续时间多数在5 min之内。  相似文献   

14.
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冰雹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莫旗地区冰雹日数为71d,平均年降冰雹日数为1-4d.年降冰雹日最多为6d(1971年),而1969年、1977年、1979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2004年、2008年、2010年这15年无降雹记录,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莫旗地区的冰雹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无冰雹。14:00-17:00为冰雹高发时段,冰雹持续时间多数在5min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分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演变特征,系统研究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业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3年月平均的气温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发生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1961-1986年为第1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连续多次发生;1987-1998年为第2个阶段,无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出现;1999年以来为第3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和高温年交替发生。1961年以来,辽宁省共出现22个冬季低温年,低温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2~3年或以上发生的特点。因子分析表明:北极涛动(AO)、经向型大气环流、东亚冬季风、拉尼娜事件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拉尼娜事件和AO负位相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导因素,而东亚冬季风偏强是造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吉首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年降水量。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Crammer法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吉首市30年来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吉首市年降水量和年份有显著线性关系,有缓慢增长的趋势;30年间有9年有明显突变,其中4年异常偏多,5年异常偏少;时间尺度1~5年左右和10~25年左右时,降水量小波系数波动变化明显,正负相位交替变化;当时间尺度为3时,震荡最强,震荡中心在1999~2001年左右;时间尺度为3时有较为明显的振幅变化和周期变化;第一主周期为21年,第二主周期为23年,然而只有14、3、8年的时间周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序列上看到复数个的周期,所以取时间周期为14年和3年为吉首市30年降水量的较为可信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7.
谯程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03-7705
利用1973年MSS、1992年TM、2001年ETM+、2007年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冰川面积1976年比1969年减小了0.84%,1992年冰川面积比1976年的减小了1.77%,2001年冰川面积比1992年减小了4.24%,2007年冰川面积比2002年减小了3.31%。结合气象资料和有限的野外资料进行分析,该地区冰川退宿趋势同气温升高趋势基本一致。1969年到2007年近40年时间里,冰川面积总共减小17.61km^2,占1969年面积的9.81%,冰储量减少5.75km3,相当于水资源损失5.17km3。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岛气象站198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小波变换分析了日照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岛日照时数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变化中存在3和18年时间尺度;春季在1997年前存在16~18、5~7年的变化,之后存在4~5年的变化;夏季整体存在8~11年的周期变化,在1987年前为5~7年,1988~2003年为8~10年,2003年之后存在一个6年左右的周期;秋季在1986年以前存在6~7年的周期,之后周期基本在2~3年;冬季存在14~16年和5~7年周期变化。石岛日照时数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特别是近10年;未来短期内将处于日照时数偏少期。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近200年大冻年表的建立及频率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灾情记载以及近代气象资料,按照一定标准,建立了湖北省过去204年(1805~2008年)大冻年表,并依据大冻年表分析了大冻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性及其与太阳黑子变化和拉马德雷现象的关系.结果表明:1)过去204年共发生大冻33次,平均每10年发生1.62次(约6.2年一遇);2)在冷期平均每10年出现2次大冻,而在暖期平均每10年出现1次大冻;3)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冻年存在准80、24、10、4~6年周期震荡,此后24、10年周期快速衰减,4~6年周期依然存在;4)近100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大冻年平均每10年出现2.3次,重现期为4.3年;暖位相时期,大冻年平均每10年出现1.3次左右.重现期为7.5年左右;5)近200年的大冻年并不都出现在太阳黑子的峰值或谷值年,不过最近100年太阳黑子谷值年大冻出现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乌兰察布地区1971—2010年的降水与气温进行了分析。趋势分析表明,近40年来乌兰察布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季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夏、冬季节降水为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并在1987年以及1997年发生了明显的跃变;小波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存在着5年、10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年平均气温存在着6年、15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旋转主因子分析发现乌兰察布地区夏秋季降水、气温的区域划分具有一致性,南部地区降水多,气温高;北部地区降水少,气温低,但北部地区气温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